03 之后,我还是去讲了这堂课。准备过程中的忐忑自不必说,课前三天我几乎每晚失眠,30页的PPT我几乎能够倒背如流,讲稿改了不下10遍,成稿也是厚厚的一沓。所幸,那堂培训起码是合格了。
站在台上,发出第一个字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并不紧张,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在辩论场上谈笑自若的笃定和自信。
后来我才明白,有些门槛必须由自己迈过去,哪怕跌跌撞撞,信心不足,也得主动面对。所谓从0到1,不过是把“不”看做新机遇的起点,在一次次的摸索、积累和锻炼中,不断进步。
这次之后,我开始主动寻找演讲、培训的机会,培养自己的临场反应和气场,不断反思、优化,直到把一件抗拒的事转变为游刃有余的事。
所以,你可以说我不会、我不懂、我不敢,但是说了“不”之后呢?不是将它抛之脑后,而是追根溯源,找到让自己产生“不”的反应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去解决它。
生活对你说不,不是为了让你学乖,是为了让你努力赢得一个yes!生活准备了那么多你不喜欢,不情愿,不会,不懂,不了解,不容易的事,是为了让你更好,更聪明,更强大。
其实,工作学习、生活爱情、亦或是创业,都是如此: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面对变化、困境或者不如意的时候,总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04 (1)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人”身上学习。在自己的圈子里搜罗一遍,去向领域内的“专家”请教,比如你的老板、你的导师,或者那些优秀的同事、朋友。
(2)尝试与不同圈子的人建立链接,构建社会网络。之前看过一个分享,一个人通过与不同实验室、科研组的人交换论文,使自己成为桥梁,很快的,桌子上就会冒出一大摞相关的论文。
(3)何况现在互联网这么便利,完全可以在技能交换app上约见行家,或者参加线下的技能培训工作室,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方案,补足短板。
每个人都是一座巨大的财富,他们的经验、能力、专业知识都是可以传递的。除此之外,进入一个领域最便利的办法就是阅读。
(4)如果你要学习一个新知识,找到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著作或教材(不要在网上乱搜论文),以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你会较快地入门。
(5)如果你要学习一个新技能,入门之后,找一些经典的案例去分析,形成适用于自己的干货。比如自媒体运营,找几个不同风格中最top的号去研究,学习它在内容撰写、互动、排版、延展等方面的特点。
(6)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掌握便于实践的方法和技能,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提前准备好笔和纸,学会记笔记,并且在阅读之后,形成书面的总结报告,以文字形式梳理自己的心得体会。
当然,实践是检验一切学习成果的标准。争取每一个能让自己能力增强的机会,“在开口说话中学会如何讲话,在跑步中增长奔跑实力,在干活中提高工作技巧,在爱中学会爱。” 很多“不”会自然而然变得“能”。
在这个社会,没有人会同情弱者,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行动把“困难”转化为“可行”。如果我们安于舒适区,总是去做简单、擅长、力所能及的事情,永远不会进步。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旦我们认识到“不”是在拒绝、是在逃避,便有了克服和再来的动力。
或者说,“不”只有在无人意识时才能发挥破坏力,一旦被己察觉,主动权便转到了我们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