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UP》
documentary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一个导演可能初衷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
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就像天涯前不久一个很火热的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讲述一群毕业生在银行实习后各自不同的表现和最终归宿,让人无法言语但却就是现实的残酷。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经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从父母辈一直承传到子女辈。
在我们的国家,那个二十年前就出来打工而子女留守老家的这群体,作为父母远离孩子也没有时间精力管孩子,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可提升孩子,他们只是艰难地活着而已。而他们的80、90后孩子依然随便上点学到了中学就辍学,然后步入父母的老路到城市来打工,然后依然在繁华城市的边缘被压挤,这群人中立志能够改变自己人生的人还是有,但是很小的一部分。
纪录片的录制从各个阶层的7岁开始
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 7岁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著名人物之类;在他们56岁的时候,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中产阶级的男孩也有一些梦想: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或者到哪里上学读书、有个什么职业,女孩子则想着长大了嫁人生子;到了56岁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中产阶级出来的女孩子则表现都很平淡,她们的人生幸福程度几乎与她们的婚姻美满程度完全挂钩。
下层阶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这也成为了他们的愿望;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