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有个帖子“哪些你20岁不信,30岁后深信不疑且奉为圭臬的话和道理?”瞬间引起了很大轰鸣。我将下方网友亲身的经验整理成一篇。如果你现在不到20不想看这些话,可以先收藏,说不定10年后回过头来能帮到你。
如果你在接近奔三的路上,或者已超过30岁。非常推荐你细读此文!我相信,一定能给你带来强烈的共鸣。
「一」@笨笨
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
想干吗,就干吗。
一切事都无捷径。
必须踏实努力。
你不踏实,生活会让你踏实。
你羡慕的生活,
其实没你想象中那么好。
如果你现在的生活是5分,
你羡慕的生活是10分,
在你得到了那种生活之后,
你的生活还是5分。
……我想说什么?
想告诉你,努力过好你现在的生活,
把它变成6分,就蛮好。
年轻时觉得很多人好吊,
同时很多人好挫。
现在想,
跟别人比个毛啊?
痛苦,是无法彻底消除的。
适当接受人生的痛苦,
会过得好一点。
尽量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因为能让自己好受一点。
「二」@Lydia
救急不救穷
「三」@mumu
早睡早起身体好
「四」@Justin
帮别人做事的时候,
好的结果远比过程重要,
工作生活皆是。
以前老喜欢强调
“我的出发点是好的啊”
“我已经很努力了”
“该做的我都做了”
为自己的坏结果辩解或是开脱。
现在才明白,
答应别人的事和承接下来的任务,
你把它做成了,
才是唯一好的答案。
如果有一天,
认识你的人对你的评价是:
“不管托付他什么事情,
一旦他答应了,
你就可以高枕无忧,
等着看结果就好了。”
任何一个团队,
能拥有你都是他们的荣幸。
「五」@VanYu
没到30呢。但是近几年悟到一个道理:
每个人的选择都是ta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的最优解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
知道了这点,生活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从此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天天打dota的人。因为对他们来讲,dota带给他们的舒适感是他们生活的最优解。
从此能心平气和地看待每天拼命学习的人。因为不断增加知识就能带给他们安全感,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面对非常刻薄的朋友,逐渐理解了他们为什么这样子。每个在童年里没有被爱和支持过的人,对他们来讲面对世界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展示自己的刺。所以对他们的言行,从不放在心上。
面对女生,能看到她们女神的一面,温柔,独立,认真工作生活。也能看到她们不堪的一面,打击异己,爱慕虚荣,骗备胎们的帮助,利用自己女生的身份有恃无恐等。说白了,女生们和男生们是一样的,都是有缺点有优点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做的一切选择,仔细琢磨大概都能看出后面或短期利己或长期利己的动机。
有些人你看他总是喜欢拈花惹草,其实接触多了才发现不过是希望通过女生去证明自己。再深挖,最后往往能发现他童年或者青少年时期的自卑经历,尤其是因为外貌而自卑。我承认自己是带着偏见的,我和这类人交往会很慎重和慢热,因为他们内心自卑的概率实在太高了。
「六」@张无忌
没到30岁,但还是想写点东西。
① 慈母多败儿,严父严母多懦夫。
长期以来,称赞孩子最多的就是“懂事”,“懂事”这个词可以理解为——识大体,懂得委曲求全。
其实,中国父母最爱面子了,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罪,也不能让外人说三道四,自家孩子与别家孩子发生争执,无论谁对谁错,上来就先批评自己的孩子。
当然,这样是公平,但长期地忽视自己孩子的利益,喜怒哀乐,去成全别人眼中的有教养,不但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久而久之,他会懦弱,不敢告诉爸妈自己所面临的欺压。
② 适当地护短是必要的,言语跟行为也是表示爱的唯一方式了。
我妈就算不是最会教育孩子的,也肯定是那其中的一群人了。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被别的同学欺负,结果他恶人先告状,我被老师一脚踹出教室,而且一个人罚扫全班,我扫啊扫,一抬头,我妈站在我面前,我以为她会打我,她只是轻轻地说——“来,我帮你扫!”
我妈会在我写作业的时候,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只要我稍有走神,她就会扔下我的书,让我去玩,因为她觉得专注力是一个人走得更远的所在,一直到现在,我都得益于她对于我专注力的培养。
我觉得家庭教育要跟学校教育互补,学校本来就是很严苛的清规戒律,家庭就应该是温暖温馨欣欣向荣,寓教于乐的所在,以前看过一个名人传记,大概是她小时候不爱拧牙膏盖子,结果她爸妈就把牙膏盖子扔去冰天雪地的窗外,让她去找。当然如果家就是一个百炼成钢的地方,你就是为了子女出人头地,什么亲情就是瞎扯,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这无疑是最快最省力最成效的教育方式了。
比起去考上好大学,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更重要的是一个健全的人格,不堕落,更重要的是自信,不卑微,乐观开朗,我相信后面三种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氛围,是无法单纯通过玉不琢,不成器的家庭教育实现的。
③ 永远不要把你的秘密告诉任何人,never!
世界上,没有哪个朋友你敢保证你们能好一辈子的,一旦翻脸,你的秘密不但会成为谈资,而且会成为其他有心人对付你的软肋。
所有的鸡汤,包括上面的所有回答,你如果不是建立在清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处境,并且心甘情愿,咬紧牙关决定参考这其中些许指引来走的话,那么你只会当下觉得受益匪浅,明天继续走原路。
④ 无论处对象,还是结婚,女孩看爸妈,男孩看朋友。
她爸妈如果很通情达理,豁达开明,那么她基本不会错,反之,如果她爸妈嚣张跋扈,对她溺爱娇惯,那你苦日子在后面呢,当然一般而言是这样。对于男孩,如果他身边的朋友十有八九是吃喝嫖赌,三教九流,他自己要是规行矩步,那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朋友的?
⑤ 好身材比好脸蛋重要的多,也容易改变得多。
⑥ 其实除了985,211那100来所,以及某些还不错的一本,所有的1800所学校,都一样,可能本专科还有点差距。
首先,一个人想成为精英阶级,基本上学历、情商、家世、运气(比如自身努力,人脉什么的都重叠在学历,情商里了)这四个因素要组合得恰到好处,任何一样弱了,其他三样就要突出来弥补它的缺失,当然,用钱来衡量知识是一种最腐朽的表现。你可能会说,那谁谁高中毕业,照样做到上市公司主席,但人家情商跟运气过人,你确定你行。
其次,高考算是我见过的最公平的选拔了,第一学历之所以被看重,它基本上就是等同于对你前十八年的性格,家庭,自身努力的一个总结了,答主非985,但回头看看这么多年,
那些考去名校的孩子无外乎三类人:
非常努力,能够投入在一个事情上并且愿意为了长远利益放弃眼前享受,敢吃苦;
聪明(智商卓群),他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达到效率极大化;
家庭条件好,能承受他的一切犯错成本,并且在人生关键的几步,父母出面摆正方向。
应该说这三类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虽然学校能改变的只是一点点,但比他人有更大概率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他的应该算作投机者。
高考把他们选拔出来,再集中起来,对应的是“肯吃苦”,“有头脑”,“有资本”。
「七」@南宫靖明
两个人在一起不光要有爱
更要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