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15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大学生“回炉”如此“镀金”甚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回炉”技校看似没“面子”,却是满足就业要求的“里子”。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倒不如放下身段以求在社会上立足。

  郭立场
  近年来,大学生“回炉”读职校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用技能为学历“镀金”,接受实践技能学习,获得一技之长,以增加就业砝码。(荆楚网 7月27日)

大学生“回炉”技校,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近年来却屡见报端,不少技校甚至推出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培训班。有人认为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值得提倡,也有人认为这是大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是务实之举。

据了解,大学生之所以选择“回炉”技校,大多是出于“专业就业率低”“没有技术,好工作难找”“本身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因素。从就业的角度考虑,为选择最合适的就业道路,大学生不再端着“天之骄子”的架子,顺应市场需求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值得点赞。其实,大学生去技校“回炉”并非中国特色,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学士需要学习职业技能,甚至硕士、博士就业前都必须拿到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

大学生“回炉”到技校“淬火”,主动学习技术,用技能为学历镀金,这说明了职业教育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也从侧面反映出,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强。在2014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曾发布一组数字: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约1700万人,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各占一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左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0%左右。越来越多的本科大学生毕业后回到技校培训,获得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回炉”技校,犹如一面镜子,提供了某种镜鉴。

眼下,多数高校培养目标鲜有自身的特色和定位,甚至沦为“千校一面”,缺少区别于其他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质量标准。在笔者看来,为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和不断发展的新态势,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定位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比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实践技能培训。可以预见的是,大学生“回炉”技校这一态势,将倒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入加速期。高校倘若仍固守旧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落后于经济发展潮流和社会需求,甚至面临被淘汰的厄运。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大学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并非教育的终点,文凭也不是“万金油”,并非就业的灵药。人一生中需要不断学习,“回炉”技校看似没“面子”,却是满足就业要求的“里子”。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倒不如放下身段以求在社会上立足。实践证明,大学生“回炉”学技术,一旦学有所成,在未来的工作上会更有创造力,更容易取得成就。

当然,笔者并不是鼓吹所有大学毕业生都“回炉”技校,“回炉”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并非学了门技术就万事大吉,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关键还在于“人职匹配”。如果盲目“回炉”,只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得不偿失。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既不能盲目从众,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应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理性选择。(中国教育报 系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