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顺妈偶然看到一篇分享的群文件是书华老师谈幼小衔接的,看了看很有用,分享给这里的家长们共享。 原文如下: 大家中午好! 今天我们开始讨论新话题, 关于幼小衔接哈, 这个说法是冰山的一角,
真正背后的内容非常丰富, 基本上是家庭教养的整体作用,在孩子面临生活中重大变化时的集中体现, 换句话说,检验爹妈的时候到了, 之前的教养有效合理,孩子展示出来的特质会令人惊喜,欣喜,
之前的教养不合理,很多问题也会随之放大,
我们昨天开始了一个工作坊,针对这个主题,
一群未来小学生的妈妈们,一次内容下来,
大家表情那个复杂,
一是检讨之前的问题,二是觉得有无数的事情要做,三是思考怎样做得更好, 大家都呈现出脑子要爆炸状,
非常好玩儿, 无论是孩子即将入学,还是依然在小龄阶段,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的主要话题是生活习惯和对于时间的认知, 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 这个内容,对于最小的孩子都有意义哈,
大孩子更是需要重视, 在这里的生活习惯,我其实是特指孩子的内在生物钟规律,跟时间相关,
关于自理能力,以后我们再慢慢聊,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现在拥有良好的习惯的孩子比例非常小, 大多数的孩子晚上睡觉非常晚,
早上起来很辛苦,
没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和习惯, 我们经常碰到家长看上去很苦恼地问,“书华老师,孩子晚上不睡觉,我也没有办法,您说怎么办?” 一般听到这样的问题,我心里的表情都是恶狠狠的,特别想揍人,最基本的生活习惯,自己的孩子,自己没办法, 指望他人给出特定的答案? 所有的人其实都知道该怎样做,
关键是不这么做,也不能坚持这么做, 到最后的最后,是孩子吃苦, 孩子一旦进入小学,开始正式的学业,面临的生活对他们挑战其实很大,
别的不说,一天坐6节课,还要端正,还要听课,写作业, 精力如果不充沛,习惯不合理,对孩子的消耗很大, 所以,无论现在孩子的年龄是大是小, 大家都尽量帮助孩子调整,进入一个合理的轨道里去, 早上稍早起床,专心洗漱,专心吃饭,从容上幼儿园上学, 晚上早些进房间,讲讲故事读读诗,环境调整得舒适些,听听音乐,
让他们早些睡觉,
这当然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
需要慢慢的,一天天地调整, 到此为止,基本上这是个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事情,
需要的是心态和耐心,
比如说,晚饭后带孩子多散散步,玩一会儿,体力消耗一些,
每晚进房时间提前5分钟,
慢慢的,自然就形成新的习惯,
最怕的是什么呢?
爹妈的习惯非常糟糕,还时不时嚷嚷孩子,
或者某一天觉得这是个大问题,赶紧折腾一下,
过两天又不在意了, 或者暴躁异常,“我都试过了,怎么还不行?都这么大了?” 往往孩子生活里的坏习惯,都是爹妈折腾出来的,
这一点,请大家谨记在心,
当我们看到其他孩子习惯很好的时候,
只需要记住一件事,那是因为人家的爹妈不同, 肚肚说,我这句话好毒, 这一点说起来,仿佛不涉及教育层面,
但它时时刻刻起作用,
几乎对孩子生活的任何层面都产生影响, 累积起来,结果会很惊人, 比如说,我们见过很多孩子和家庭,
有的家庭,从早上起来,爸爸妈妈开始催,
“快点儿快点儿,不要磨蹭!”
然后从早到晚,大家都很急躁,
事情还总是拖拖拉拉, 有的家庭,一家人笑眯眯的,看上去一点儿也不着急, 结果事情走得都很顺利,
从从容容地完成很多内容, 在这儿,我不得不举卡鲁小朋友的例子哈, 我们家宝贝闺女,早上7点40出门,
一般6点50到7点之间起床,
穿衣,洗脸刷牙,杂务,吃饭,一般25分钟左右, 噢,还包括闺女要梳漂亮辫子,
剩下的时间,她大概还能看20分钟的书,或者弹一会儿琴, 然后悠悠达达跟爸爸出门,路上爸爸给她讲故事, 关键是,我们全家都不着急,早上都笑眯眯的, 因为我们家坚信,早上要笑着开始, 这当然是长年形成的习惯, 卡鲁和爸爸走着去上学,15分钟, 爸爸一般给她讲故事,
节气的故事,生肖的故事, 或者路上看到新鲜事儿,爷俩儿聊聊天,
很享受,
然后小孩儿笑着进校门,
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小细节,
其实决定了一天的基调,对吧? 这是个小例子哈,
希望启发大家,慢慢开始调整家里的习惯,
形成一个舒适的环境,帮孩子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但一般都会忽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 时间的认知和管理,都是需要潜移默化,点点滴滴的形成概念和习惯的,
但凡急于解决掉这个“问题”的,都是注定会失败的, 比如说,
我陪着卡鲁小朋友一起尝试过对时间的不同使用方式, 做一件事,是专心做完,专心玩儿,更舒服呢?
还是做一点儿,玩一会儿,再做一点儿?
卡鲁的结论是前者,
因为如果做一点儿,玩儿一会儿,在做的时候,如果累,事情做得就慢,会影响后面的玩儿, 她自己形成结论,这是她的选择, 不是我强行的要求,效果自然不同, 大家思考一下做法是否不同,
我轻易不给孩子结论,一般鼓励她自己做出选择,
我们娘俩儿聊过一个话题,关于“小宝石”的时间,
卡鲁有个宝藏箱,里面有很多我买给她的矿石,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她很宝贝,
我告诉她,这些小石头如果散落在山里头,河床上,是很难发现的,
收集在一起,就会形成宝藏, 有些小小的时间很像这样的小宝石的, 卡鲁小朋友觉得很有意思,
自己就会利用小时间处理一些事情, 比如说,钢琴老师要求她每天用手指压在墙上,做指卧撑,练习手指力量,
她在电梯里做,
这样回家就可以多玩儿一会儿, 再比如说,她等待打球的10分钟,往往已经把作业做完一半儿了, 我们很多朋友对于卡鲁的状态很惊讶,很多小学生晚上写作业要很晚,
但卡鲁还是有大把的时间跟幼儿园的弟弟妹妹,
抓蜗牛,搭积木,玩儿游戏, 结果差异很大,其实真正起作用的都是细节, 从小的习惯养成了,到点儿自然就进房了,
不需要严格规定, 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来不是压制形成的哈, 更多的是吸引力,乐趣,心态的愉悦,
从这儿下功夫吧,
爹妈皱着眉头,嚷嚷孩子去睡觉, 绝对不可能形成好习惯的, 上面这几句话适用于任何大家希望发生的任何事情哈,
吸引力,乐趣,愉悦, 希望什么发生,想办法让中间充满这些, 今天不涉及任何理论,任何复杂的任务, 都是生活里的小事情,但需要大家认真对待,
一则就是这些小事形成了整个生活的氛围和基调,
家里从容舒适还是暴躁焦虑,
往往还是大家的选择, 二则孩子的发展时时刻刻被家庭渗透,并且这些渗透会直达骨髓,很多东西会贯彻终生, 这不单是习惯问题,也不是时间问题,范围实在太广,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重视生活,重视氛围,怎样努力都不为过, 我从小长大,家里就不看电视,家里到处是书, 现在家里只有一台电视在老人房, 我们一家三口依然不看电视, 我们身边最亲近的朋友们,都不看电视, 确切地讲,基本都没有电视, 就这一点,无论是孩子的习惯,还是时间的使用,
都有更大的余地从容对待了吧? 今天基本到这儿哈, 还是那句话,今天的内容木有技术含量,
都是基本常识, 大家都知道怎么做, 关键是要知道,不是这几天这样做, 而是长久地,耐心地,从容地做下去, 持久形成的良好习惯,才能真正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