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现在的保健品传销忽悠老年人真是一套一套的,老人平时在家也没有事情做空闲时间有的事,三三五五的一起去听讲座上什么的,再让人忽悠着洗了脑,这不钱就轻而易举的掏出来了吗!!可怜的老人花了钱也没治好病,说不定还能把身体吃坏了,到时候去找也没人管。
买保健品3年花了20万 马宁在烟台市区一家银行上班,父母的养老钱也都存在她所在的银行。两位老人都有退休工资,平时又没什么花费,所以不但日子过得很滋润,而且每年都能存些钱。其中有笔定期存款,老人一直都没动过。 3月24日,马宁发现母亲竟然来取定期存折上的钱!家里出什么事儿了吗?她赶紧问了一下钱的用途。也多亏这一问,让马宁发现父母深陷保健品骗局了! 母亲告诉马宁,她在大润发附近的某某大道内一家名为“什么堂”的地方,买了一种药,叫“××本草”,钱已经交了,但药还没拿到。这种药每4盒3999元,老太太买了16盒,花了15996元! 这还不算,随着马宁进一步的了解,她发现不仅是母亲,父亲买药更疯狂,而且母亲是被父亲拉下水的。 2012年,马老先生偶然获得了一次听“免费健康讲座”的机会,并逐步陷入“保健品骗局”。吃了高价买来的保健品之后,他自我感觉效果很好,于是动员老伴儿加入购买行列。两人先后买了好几种保健品。其中一种标价598元一盒的保健品,老爷子就买了好几万块钱的! 父母的钱平时都是自己管理。马宁粗算了一下,自2012年以来,两位老人不但没存下钱,而且动了不少原本动用不着的养老钱。“他们虽然背着我,不跟我说,但是我大体一推算就能知道,从2012年到现在,他们在这方面花了能有20万!”马宁说。 不洗脑不叫忽悠 马老先生夫妇平日里生活简朴,花钱仔细得很,怎么一买起这些“神药”来,就变得如此大方了呢?很简单,老人被洗脑了。以最近刚交钱、还没拿到药的“××本草”为例子,咱剖析一下,看看这些人的路子。 第一步是“免费讲座”。这伙儿人根据事先掌握的信息,一一给老人打电话,邀请老人去听“免费讲座”。然后,找个所谓的“博士后”,利用“免费讲座”的机会,就开始给老人洗脑了。洗脑的路子也很老套,抓住老人关心健康的心理,夸大各种慢性疾病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告诉老人,正规医院靠不住、子女也靠不住,要想幸福就要身体好,身体呢只能靠自己保养。 马老先生从2012年就开始听各种免费讲座。为了健康,老先生不辞辛苦,虽然家住富顺苑,可是听课的足迹遍布芝罘区,有时候在幸福,有时候在某某大厦,也有时候去某某大道。据他说,每次听免费讲座的人数不等,多的时候上千人,少的时候只有几十人,但都是些中老年人。 除了忽悠还打感情牌 讲座往往还伴着义诊,给老人量个血压、测个血糖的,老年人血压往往都偏高,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往往都会出现老化症状。这些人趁机抓住这些症状,就开始“卖神药”了。这个“××本草”就是马老先生在讲座上“了解”到的。 通过讲座,马老先生获得的信息是,这个“××本草”非常了得,是给国家**吃的药,一般老百姓吃不着,这次破例,全国只有20个人有机会吃到这个药,谁能买到,谁就是这个幸运的1/20。“国家**买这个药,一盒9000多元;他们现在搞活动,4盒只卖3999块钱呢!”马老先生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还因为能买到这个药而庆幸。 除了忽悠之外,他们还非常会打感情牌。比如,马老先生去听“免费讲座”,临走的时候,对方还会给老人赠送鸡蛋、挂面什么的,这让老人非常感动。通过长期的沟通,买卖双方已经建立了非常牢固的“信任基础”。马老先生这次买这个“××本草”,一次性预付给对方15996元,都没要任何付款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