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136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2-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时间都去哪儿了 于 2017-7-3 22:26 编辑
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作者:孙晴悦
01
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7年了。
我的同班同学一共20个人,超过一半的人都在这7年里换了工作。
嗯,大学毕业的那年,我的同班同学几乎都进了众人眼里羡慕的单位工作。外交部,央视就占了半壁江山,剩下的都去了大型央企,私企。
7年过去了。去年我两个央视的女生同学先后辞职,在台里按部就班工作了7年以后,她们一个去了英国读商学院,另一个去了葡萄牙读研究生。
7年的媒体人工作经验,她们并没有选择一个差不多的行业或者工种,而是跳出舒适圈,去到一个全然不同的新行业,新环境里。
我的同学都是87,88年,正处于30岁的门槛上,然而她们都选择义无反顾地去到陌生的城市,从头开始,接触一个陌生的世界。
嗯,所谓的三十岁大限对于她们来说是不存在的。我特别信奉十二老师的那句话“没有好好浪过的女生,不足以驾驭后半生。”
后来,她晒着在伦敦的生活,学习,考试,paper压得喘不过气来,她说最好在考场上即刻瘫痪,但是那些热烈的新生活,那些未知的世界是如此得激动人心,她也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句子。
她说,“everything is great,and I am about to expand my universe.”
02
以前我们总想着,在央视工作已经是媒体行业的顶端了。地方台的还会想要跳槽来央视,那么从广院毕业,进了央视,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是别无所求了。
可惜,那个时候的我们还太年轻,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天地是如此之宽,并且变化也是如此地迅猛,感觉一不留神就要被这个时代所抛下。
拥抱互联网,我想要看看自己的能力边界到底在哪儿,除了按部就班在台里上班,自己究竟还有什么可能性。
这是我的前同事们说的最多的话。
很多熬了7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传统媒体人,权衡再三,还是走了。因为我们深知大平台的局限性,也深知躺在大平台上是没有人来负责你成长的,最终还是会被时代淘汰。
太多人想要逃出一成不变的生活出去浪一浪,这不仅仅是局限于出国读书,出国工作,这包括了很大范围内的浪一浪。
比如,想去一个新的前沿行业浪一浪,看看90后甚至95后都在干什么。在北京见了一个四十不惑,依然从传统行业跳去拥抱互联网的大叔,
他说,90后甚至95后的世界才是未来,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他们这些年轻人在想什么。
嗯,对于一个到了四十不惑,生活安稳的大叔来说,拥抱一个更年轻的行业,就是出去浪一浪。
比如,想去一个新的领域里。我去葡萄牙读书的前同事,做了7年媒体人之后,一心扎进了葡萄牙语文学研究,在图书馆里抱着厚厚的词典,研究葡萄牙的文学和诗歌。
7年媒体人经历只让她越来越看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及时调整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行。
嗯,对于一个有着稳定大平台工作的女生来说,重新埋头于一个小众的诗歌和文学,就是出去浪一浪。
比如,想过一种远离都市纷扰的全新生活。有一天我看到我另一个大学同学男生发的微博,写着他的法国乡村生活笔记。
他在非洲工作了好几年后,突然重新调转方向,学了一门新的语言。
他从头学了法语,去了巴黎生活。现在他硕士毕业了,在法国的乡村买了一块地,赤手空拳,造了一个房子。
嗯,就是从挖地基,砌水泥开始,全部只有他一个人,建造了一座带花园的房子。在小院里种各种蔬菜苗,过上了陶渊明心心念念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嗯,他应该能算是我身边的男生女生中,过得最浪的一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