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烟台稀见老照片展》从开展以来受到广大市民及历史文化爱好者的关注,每天观展人员络绎不绝,众多企事业单位组织观展,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老烟台的旧影,展期延长至正月初七,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
客观看世界 发表于 2025-1-18 12:04 这个建筑解说是义和成钱庄牟氏住宅,解放后市委和文教宣入驻虹口,里面产权就复杂了。 |
客观看世界 发表于 2025-1-18 12:04 你是牟家的后人? |
hudiegu 发表于 2025-1-17 08:24 钉马掌不用把马吊起来 ![]() ![]() ![]() ![]() |
羊来了 发表于 2025-1-18 09:58 我的印象里,那个时期,这条路是有,但没有开山,需要翻山,开山的路里机场路最早 |
YTMSA 发表于 2025-1-17 15:05 我看像是现在的通世路,山口南下通老市委党校,小东夼.七十年代称"国防路". |
YTMSA 发表于 2025-1-17 15:12 根据西方传教士狄考文回忆录的记载,这种工具其实乘坐起来很不舒服。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軕子。 |
珍贵 |
YTMSA 发表于 2025-1-17 16:34 这还有一张照片,尼维斯牧师自己改造的独轮车,用马拉车,用人控制驾驶。 当时道路不行,车轮制作技术也不行,车轮好多用木制。马车只能是大户人家才有的东西,用骡轿确实迫不得已。 |
liuyuan027 发表于 2025-1-17 16:34 那时不是中国穷没车吗?就现有的条件让自己舒服一点这就是智慧。 你这是杠子头吃多啦吗? |
YTMSA 发表于 2025-1-17 15:12 同时期美国福特轿车已经满大街了 ![]() 说实在的那种智慧有个JB用 |
hudiegu 发表于 2025-1-17 16:22 中国古代载车具为硬轴连接,无减震措施,行走起来颠簸的很。 为啥轿子很舒服,是因为那两根长长的轿杠,那是最早的弹簧。但轿子不能长途,所以该为牲口。 至于你说的晕车问题,自弹簧减震工具出现一来,摇晃就不可避免。现在的交通工具也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但比起骡车的颠簸,那又是天上和地下啦! |
liuyuan027 发表于 2025-1-17 14:49 你那时候有一匹马确实相当有了法拉利 |
YTMSA 发表于 2025-1-17 15:12 我看过一段回忆录记载这是一种没有公路的代用品,相当于四个支点载人,如果道路平整,前后两个马协调步伐,能稳定点。如果走山路小路,可能前高后低,左偏右斜,人在里面颠簸的头晕目眩,恶心难受。这种工具好像别的地方少见。 |
liuyuan027 发表于 2025-1-17 14:52 免费。 |
平安一生70185 发表于 2025-1-17 14:51 还有可能是国*党部队修建的军队工事,以往打过仗。 |
二楼最后一张照片展现的交通工具很少见,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骡驮轿,两个牲口中间驮有一个轿子。 这种工具的舒适性超过了牲口拉的车轿,这是中国人的智慧! |
1.毓璜顶位置拍摄的烟台南山,右边山口道路应该是小东夼那条路 ---------------------------------------------------------------------------------------- 那个山口应该是大海阳路到机场路的那条路! 2.烟台南山长城 -------------------------------- 那是当年日伪修的防御工事,现在南山上还有遗迹 |
进去看,收钱吗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