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确实如此,顿悟! |
的确,“红灯思维”可以阻碍自己成长。 |
读书或者学习,不计较速度或数量,而应该在意思考的深度。 |
- 03 - 为什么会这样? 成甲在《好好学习》里提到学习的“红灯思维”和“绿灯思维”,我才意识到,我一直是用“红灯思维”在学习。遇到自己不认可的,或者是不熟悉的观点和建议,我会直接屏蔽。潜意识里产生抗拒,直接拒绝了这些观点。因此,那些新的观点,从我的一只耳朵进去,又直接从另一只耳朵出去,根本就没有进入我的大脑,更没有用大脑去分析。 成甲说,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习惯性防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如果自己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新观点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是要打破习惯性防卫。 怎样打破习惯性防卫?建立绿灯思维。 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绿灯思维: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来帮助自己? 习惯性防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 乔布斯曾说: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如果一直用“红灯思维”来学习,我们听再多课,看再多书,都没用,因为你的习惯性防卫直接把这些新观点,新知识挡在了外面。 绿灯思维其实和我们所说的“开放的心态”类似。记得毕业找工作时,听了不少企业高管的分享,他们都有提到“开放的心态很重要”。我当时以为自己听懂了,“恩恩,对的,开放的心态很重要。”我想当时的场景,我肯定是一边听,一边点头,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 但我真的懂了吗?什么是开放的心态? 当我觉察到一直生活在自己构建的围墙里时,意识到我并没有开放的心态。 如果有开放的心态,在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时,先不要评判,说“YES, AND”,而不是直接“NO”。在看书和看文章时,先找出你所不了解,与你认知不同的部分,先Say Yes,然后问自己:“可以运用到我的身上吗?” 有着“开放心态”的人,当别人讲了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会先接收,然后去调研证实真实性。如果是真实的就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里。只有把心态放开了,敞开胸怀了,打开了自己的城门,那些新鲜的,与你认知不同的想法才能走进你的围城。 对有些人来说,认识真实的世界很重要,而对有些人来说,宁愿活在自己构建的幻想世界里。目前的我,显然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看过的书,听过的课里讲的那些道理,我都没有听进去,又谈何去实践? 因此,看了这么多书,听了这么多讲座,我的变化实在是很少。 如果想要成长,仅仅通过听课和看书是不够的,要先从底层打通自己的学习心态,建立“绿灯思维”。 建立“绿灯思维”,第一步是觉察到自己的“习惯性防卫”,最可怕的是你有“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 成长,像死亡一样痛苦。也如同死亡的本质一样,旧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诞生。接受它,直面它。然后,我们就可以活到更高的层级。 如果没有建立“绿灯思维”,你看再多书,听再多课又有什么用?你又不相信,也不去实践,那些知识对你而言,不会发生任何作用。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真正的成长是从内而外,每次成长都相当于一种重生。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