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宝出生之前,毕业后的第六年的第六次搬家我们终于真正搬回了南五环外的小家,丈夫也开始在家门口学校上班的幸福生活。我司的房子确实住着很舒服,地铁房、大商场、大公园、从幼儿园到中学名校贴牌全程教育。 说实话看着之前在模型里、PPT里看到的方案,现在变成真正的建筑,鲜活的社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其间,是特别奇妙又有成就感的,这感觉也许只有做建筑的人才能体会。有时想到在这个我司最低装修标准的两居里住着的我,负责着北京市场上最高端的精装别墅项目,也常常自嘲“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大姨又继续来帮忙带老二,丈夫则负责接送在旁边上幼儿园的老大。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们的收入也渐渐宽裕。想着父母快退休,孩子大了需要独立房间,去年把手头的小房子卖掉作为首付,贷款买了一个四居。本来筹划着第七次搬家和父母一起住上大房子,我们却特别意外地决定回武汉。 跟朋友道别的时候他们都特别不理解,有房有车有户口有事业,觉得我们是最不可能“逃离”的那一类人。但其实丈夫一直想回去,回武汉也能去国内顶尖的中学,而且离父母近孩子也能得到更好的照料。 恰好我们公司有一个内部调动去武汉的机会,我参与竞聘,发现这几年武汉的变化非常明显,在一线限制人口的格局下,二线城市强势崛起,大江大湖大武汉也有不逊于北京的事业空间。但是真的很纠结,毕竟在北京待了十四年,我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和丈夫商量了许久,就家庭而言,去武汉父母和孩子都能有更好的照顾,提升整体幸福感,武汉的基础教育质量也不错;就个人的职业发展而言,我们俩无论在北京或在武汉有很好的发展。最后促使我们下定决心走的,是我们俩觉得自己去武汉相比留在北京,尽管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肯定会有更大的行业影响力,能服务更多需要更好建筑,需要更好教育的人。 唯一不好的是,武汉也限购,回去估计还是继续租房子,继续搬家的生活。但是我现在觉得这真的是最不重要的了。记得之前丈夫加班做物理实验的时候,我为了催他回家,就给他发微信:费曼(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在我心中,物理不是最重要的, 爱才是!” 后来我去了地产公司,一天到晚要折腾买各种房子,他就会调侃我:“老婆,在我心中,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 说来惭愧,很多人觉得房价上涨,地产行业的人至少是受益者,其实不是,家庭没有积累对谁来说都很难,08-17年,我们也错过了无数上车的机会,而且在地产公司,明明看着自己做的好多楼盘知道买了就会涨的,但就是没钱那种感觉也好纠结啊!但这又如何呢,我真的明白——房子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 其实我们在北京14年,回忆起来确实没住过什么所谓的好房子,可能住过的唯一属于所谓上层阶级的房子就是清华和北大的宿舍。但是,在我工作的9年间,我亲手操盘设计建设了数以万套计公租房、商品房、高端别墅、老年公寓、商业综合体、幼儿园,影响和改善了千千万万北京人的生活。虽然这些项目不一定那么完美,但我真的是怀着敬畏之心,竭尽所能地认真对待我所建造的城市,以及在这城市中生活的倾尽所有购买房屋的人民。 看最近的好多讨论,好像大家对TOP2的人物设定就是TOP2毕业就打上了上层阶级的烙印,理所当然应该留在一线住上大房子,孩子上好学区,不然就是社会出了问题不尊重知识。 可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所受的教育,从来没有承诺我们有TOP级的物质生活,更多地是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不失德,都不丧志。就像先贤孟子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就像新约圣经中保罗说的 “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我和丈夫都特别喜欢北京大学前身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侍”。我们深信我们所受的教育,绝不是仅仅为了留在北京获取户口,或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物质享受,更不是仅仅为了后代能保住所谓的TOP2阶层,而是因着有立定的心志,既然通过教育晓得真理,就得以自由,不追随世俗的潮流,而是努力去服侍和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至于我们的孩子,若是始终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那他或在北京,或在武汉,或进渣小,或上牛中,或居豪宅,或居陋巷又怎样?他始终处在一个比所谓有房阶层更高的,永远不用担心滑落的被爱的阶层!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