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只是为钱而工作的吗?答案是肯定的! |
一味谈理想,而不谈钱的,肯定也不现实。 |
先生存,再谈情怀。 |
人的理想通过工作实现,体现自我价值。 |
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 |
![]() |
目前我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赚到钱了再谈理想。 |
人们希望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能给予什么你或许会认同亚当·斯密。你或许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天性便是为了报酬而工作,除此之外,别无所图。只有那些精英人群才会指望接受工作中的挑战,渴望工作有意义,期盼获得成就感。毫无疑问,这种观点不仅相当傲慢,而且也是极不准确的。 那些做着我们认为枯燥无味的工作的人,比如门卫、流水线工人、呼叫中心员工,其实他们关心的并不仅仅是工资。相反,许多有雄心大志的专业人士却是在为钱而工作。人们希望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给予大家的是什么。 工业革命为工人创造了这样的工作环境,社会科学理论又同时在旁持续地推波助澜,这一切最终剥夺了人们从工作中获取满足感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剥夺了人们满足感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讨价还价的人才市场中,大量次等工人“应时而生”。 我们由此吸取的教训便是,物质激励对人究竟有多重要取决于工作场所的组织结构。如果我们秉持人们工作只是为了钱这种错误的观点去组建工厂结构的话,我们创造出的工作场所便会将这种错误观点变成是正确的。 因此,“你再也无法得到优秀的员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只有当你给人们提供的是浪费生命的无聊单调的工作时,“你才会再也无法得到优秀的员工”。但是,想要获得优秀的员工,你需要让员工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要让员工明白,期待拥有一份好工作并不只是幻想,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金钱有时会毁掉工作动力 多贝里在《明智行动的艺术》中也指出,金钱有的时候会毁掉我们的工作动力:假设你领导着一个非营利性的企业。你支付给员工的薪水是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尽管如此你的员工仍在充满动力地工作,因为他们相信这是自己的使命。 如果这时你引入一套奖金机制—比如在获得的捐赠中提出一定的比例加到员工的工资中,那么就会出现“激励排挤效应”:金钱的激励将排挤非金钱的动力,你的员工将对与奖金无关的内容不再感兴趣。无论是对公司的名誉还是公司的理念,你的员工都将不再关心。 但如果你领导的企业没有这种会被排挤的自身动力,那发奖金就不是个问题。你什么时候见过为激情而工作并且相信这是自身使命的规划咨询师、保险代理人或会计师?他们首先就不是为了激情而工作,所以说奖金在这些行业是能起到作用的。 相反,如果你刚刚成立公司,在招兵买马,那么你最好先将你的公司赋予一定的意义,而不必急着用储备资金来给员工提供很高的奖金。 应该说这些年来,管理理论和实践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后,关于人们工作的动机原本千差万别这一点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甚至宣扬。经理们也被激励着为员工不断重组工作场所的结构,从而使工作具有成就感和意义变成可能,这对员工和组织均有益处。 在谷歌和其他雄心勃勃的硅谷企业中,那些非正统的、引人注意的做法或许会让人认为所谓的流水线苦差事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但是,认为人们工作仅仅是为了钱的观点仍然流行。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亚当·斯密关于人类天性的观点被证明相当有市场。 关于人类天性的观点和理论在科学研究中总有一席之地。我们不必担心关于宇宙的理论会改变宇宙本身。星球也并不在乎我们对它们是怎么想的,不在乎关于它们我们有什么理论。但是我们却着实担心我们关于人类天性的理论会改变人类的天性。 四十年前,著名的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说人类是未完成进化的动物。他指的是所谓人类的天性,很大一部分是周围社会环境的产物,这本身便是人类的天性。这部分人类天性更多是被“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的。我们通过对人们生存其中的机构进行设计,从而来“设计”人类天性。我们只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希望设计出何种人类天性来。 如果从工作中寻求挑战、意义、成就和满足感是人类的天性,我们便需要打破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层层禁锢,这坚不可摧的禁锢中包裹的是对人类天性和人类动机的深层误解。同时,我们也要帮助积极营造出饱含挑战性、意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工作场所。(作者:职场君)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