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分析这个但是的确让人不舒服, |
写得很实在,很受益。 |
【三】我学到的一种办法,是将真话出场的顺序前置。因为“但是”句型之所以刺耳,在于往往把丑话说在“后头”,而根据峰终定律,一席话的结尾会决定别人对你这番言论的整体印象。 你评价某人“工作效率高,但是个性随便”,给人感觉更像是批评;而改为“个性随便,但是工作效率高”,则像是一种赏识。又比如 “一个女大学生晚上去夜总会陪酒”,那是东京热的剧情走向;但如果改为“一个夜总会小姐白天坚持去大学听课”,那就分分钟变中国好声音学员。 同理,前文的例子中,“加班到半夜,但是做不完啊”改为“还没做完,但是我昨晚已经连夜加班了”,“你做的不错,但是还有些地方要改进”改为“还有些地方要改进,但你已经做的不错了”,是不是就有了负转正的效果? 就我的例子而言,如果我先巴拉巴拉说自己为何这么写,最后说一句“但是你的想法更棒”,这样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方又能感到被真正认可,何乐不为?——至于要不要照着去改,我只能告诉你,别人的意见永远只是参考。 另外一个办法,是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建议:用“而且”取代“但是”。 例如把“你穿衣服越来越好看了,但是,如果再瘦一点就好了”改成“你穿衣服越来越好看了!而且只要再瘦一点,简直就完美了”。 “但是”是转折,“而且”是递进,一词之差,就让你的语气从尖酸变得热情。 【四】语言技巧,说到底只能缓解“但是”散发的负能量。当你月薪三千的时候,更有必要学会的,是在职场上把“但是”老老实实地藏在心里。因为你“但是”后面的想法,往往没有你预估的那么高价值,却可能给人留下惨不忍睹的印象,诸如“不知天高地厚”“情商低”“鼻孔朝天”“脑后有反骨”等等等等。 有个故事值得回味:某公司流水线上,两个员工用同样方式在打包。老板经过时说“这看上去不结实”,A默默地加一条绳子,B则辩解“但是,这样已经很结实了啊”,然后长篇大论地向老板证明,这样包装有多科学,多为公司节约成本。B觉得自己才是真正为公司着想。可后来,A升职了,B还在流水线上…… 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道理是深刻的。老板看重的其实不是一条绳子,而是对尊重的渴求。如果你非要用“但是”去剥夺这份尊重,那最终被剥夺的只会是你的前途。 作者:燕子坞主人 文章来源:豆瓣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