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5个案例带你看孩子教育的误区 - 『家长部落』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5个案例带你看孩子教育的误区

查看数: 3352 | 评论数: 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5-20 14:27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快乐小蘑菇 于 2016-5-20 14:27 编辑 为人父母,总希望提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金钱会用尽,庇护会消失,我们最终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对他们的教育。通过从小正确的教育,让他们分 ...

回复

快乐小蘑菇| 来自山东 发表于 2016-5-20 14:27
4、不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案例4】六岁的博比坐在桌子前面用蜡笔涂色,妈妈在旁边计划一周的食谱。博比开始用一只脚踢地板。“别踢了,博比!”妈妈生气地说。博比耸耸肩,停了下来。没一会儿,博比开始用两只脚踢起来。“博比,我说了,不要再制造噪音!”妈妈又呵斥了博比。他又安静了一会儿。但没两分钟,他又开始踢地板。妈妈一下子把笔摔到桌子上,打了博比一巴掌,大声吼道:“我说不要再踢了!你为什么总干让我生气的事呢?你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坐着呢”


在博比的例子中,妈妈很生气,而博比没有意识到会让妈妈生气。博比有一个背后的动机理由,妈妈对博比吼叫和打他,能让博比感到成功,因为那一刻他得到了妈妈完全的关注。博比并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动机,但他的行为无意识地被这样的动机驱使,一天不下百次。而妈妈的反应恰好符合博比的需要,他获得了关注,然后继续强化这个隐藏的目的。

所以,如果踢地板不会让妈妈生气,他还会继续做同样的事情吗?他早就放弃了。另一方面,如果博比安静地好好玩,这时候能得到妈妈亲切的微笑、满意的拥抱和赞美的言辞,那他也不会用捣蛋的行为去得到妈妈的关注。

所以,“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5、不去赢得合作而是压制孩子

【案例5】九岁的帕特和好朋友正在用意大利通心粉做项链,妈妈带着十个月的兰迪进来:“帕特,帮我照顾一下弟弟。我要去接爸爸。”“噢!妈妈,他会把这里弄得乱糟糟的。

为什么总要我照顾她?”“够了!照我说的做!”妈妈刚走,帕特就狠狠地瞪弟弟,因为弟弟已经朝着他感兴趣的目标爬了过去。帕特使劲把他拽回来,给他一个玩具熊。兰迪把玩具熊丢在一旁,继续朝着放通心粉的盘子爬去。妈妈回到家时,兰迪在尖叫,帕特在大吼。妈妈立刻加入进来:“你怎么就不能好好照顾弟弟十五分钟呢?!”

妈妈说话的态度和急迫的命令,立即激起了帕特的不满。如果妈妈能静下心来想想,就会明白,如果她自己的朋友强迫她,她也会反感。

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赢得孩子合作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察觉到,孩子之所以反抗,可能是我们提出要求的时间不对;也可能是我们要求的是孩子憎恶的事情。不论怎样,发生这些反抗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故意提高音量,希望这样可以压过孩子,战胜他们的反抗。


而事实上,我们这样反而增强了孩子的反抗程度。只要有礼貌就能赢得孩子的合作,我们可以用尊重孩子想法的方式,提出我们的要求。“很抱歉,我打扰你一下”,或者“我明白可能你有些不愿意,但这对我来说是帮了个大忙”,或者“如果你认为你能……我将非常感激”。这样可以保持家庭和谐,减少不满,赢得合作。(以上五个案例均选自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一书)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