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衣带渐宽终不悔,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 邱勇的这番讲话,面对的是2015年研究生新生。他说:“创新同样也是清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1926年毕业的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大礼堂南墙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 “质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创新者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不畏惧创新之路的艰辛…..创新同样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探索的道路越艰险,达到的境界越高远。”“我希望,大家在学术研究中选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执着坚守,衣带渐宽终不悔,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程光旭:抬头看路,低头读书 程光旭的演讲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要珍惜时光。本科阶段是求学的黄金时期,是为未来事业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他希望同学们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不要过度沉湎于虚拟世界,不做“低头族”,要“抬头看路、埋头读书”,继承师大“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优良学风,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第二,要有梦想,有追求,敢于攀登,勇于创新。要有大胸怀、大追求、大担当。 第三,要勤奋。“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发扬吃苦精神,勤奋钻研,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四年之后,一定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他说。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不盲从 8月31日,于志刚校长在面对本科新生时表示,人生是否成功和精彩,并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成为领袖人才来衡量,每个人的志趣不同、天赋各异,而社会也需要各种人才,因而同学们应当独立思考、自由探索,不要盲从。 他对新生提出三点想法:一是刻苦努力、潜心求学是大学四年的基本要求。二是培养理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大学四年的核心任务。三是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社会的优秀公民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做到这些,一个‘自由开放、和谐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会逐步形成,一个‘有德性、守契约’的优秀公民就会不断成长。”他说。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不坠凌云志,敢为天下先 在介绍学校时,汪劲松表示,这是一所秉承“公为天下、报效祖国”的信念,坚持“诚实守信、襟怀坦荡”的准则,锻造“勇猛精进、敢为人先”的胆识,砺炼“毅然果决、坚韧不拔”的品性,低调不张扬却勇于担当的高校。 “作为西工大人,首先要胸怀天下、大气大为。”汪劲松说。他认为,西工大扎根西部,但始终不忘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脚踏实地,但永远坚守大气大为的本色,不坠凌云志,敢为天下先。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告别阅读“急碎窄”,回归经典 陈骏认为,读书“急”、“碎”、“窄”已经成了社会通病,极大影响了阅读和知识的获取。 “急”指的是读书目的性太强,功利性过重,一味贪求立竿见影的收益;“碎”指的是在海量信息面前人缺乏系统化的阅读,从微博微信上随时随地“读”到某一本书的某些段落,用只言片语理解作品无异于“盲人摸象”;“窄”则是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误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世界上的事物、知识本来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才人为地分成学科,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必要的通识教育,而经典书籍是指向通识教育最有希望的路径,这些书籍蕴含伟大的思想,其作者也是伟大的老师。如果同学们每天读一章,甚至每周读一章,你们的整个生命也一定会悄然变化。”他寄语新生。(转载)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