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贴是种美德! |
我就一直没敢看……怕变泪人~ |
![]() |
![]() ![]() ![]() ![]() |
怕泪奔,有点不敢看 |
老大的确是票房的保证,《失孤》还没看,不过《亲爱的》被赵薇演绎的真虐心! |
楼主用心了 |
楼主观影很认真,好多细节都注意到了, 刘天王的演技是值得称赞的,但是电影本身似乎还差一点。 |
本帖最后由 年悄悄 于 2015-3-24 18:11 编辑 在电影未上映之前,有关《失孤》的话题便一直没有停歇,人们都在关注这个电影,关注这个故事,关注这个题材。关注是一种力量。《失孤》的宣传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刘德华塑造的农民非常接地气,这是他突破自我的一个角色。影片一直要传达出“寻子千里,希望不泯”的信念非常充满正能量。可以说很多人都是满怀期待走进电影院,想要看看《失孤》能让多少人落泪,与同样题材的《亲爱的》又有什么分别。 “打拐”这样的题材是很容易让人动容的,因为它包含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和最深的痛。我走进电影院后发现,在观影中让我动容的是这个题材下发生的故事,而并不导演呈现给我们的故事。我被我自己感动着。 影片在有些地方的配乐让人觉得十分突兀。当毛雪松来到第一座铁索桥时,他摩挲着栏杆,抚摸着竹叶,这时内心的情感应该是有些忐忑,有些希望,有些失落,有些踌躇,是种种复杂的情感正在纠葛。但这时的配乐是叮咚的声音,让人的情感一直抽离,难以融入情境。在这部电影中,音乐让我时常困惑,导演是要我们带着一种沉痛的情感,还是只需要旁观的情感来看这个故事。 有关声音还有一处细节,当雷泽宽到达渔村第二次返回被孩子的母亲狠狠的抽着巴掌,而巴掌的声音用音乐代替,不明白导演的用意,若是弱化恶意,又想模拟巴掌击中心脏的声音,这样的方式也太过曲折,想煽情又要克制,实在让人困惑。并且发现孩子的疤痕在右脚之后雷泽宽惨笑离开,镜头给到孩子,雨靴已经穿上,我还在想如此纠结的情感之下竟然还记得穿鞋,等过一会儿,竟然给了孩子右脚疤痕一个特写,鞋子又不见了。类似这样的BUG还出现在毛雪松照身份证照片时,明明语音提示“按右手拇指”,屏幕显示的却是左手。本来此处是一个情感聚拢的地方,毛雪松终于有了身份,可以去做很多自己期盼多年的事情,是让人燃起希望的地方,但却被细节轻易打散。 影片对一些情感的刻画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些镜头表达的太委婉,让人觉得困惑。在市区雷泽宽所到之处正在拆迁,这喻意着什么?竹子倒下,桥倒下,辫子掉了,这喻意着什么?相见之后乡亲们围过来拉了一个特别特别长的远镜头,这喻意着什么?在粉店工作被老板娘吓跑之后镜头拉到楼上的住宅,不知道此处用意是否在凸显雷泽宽和毛雪松的飘零之感?可是明明一秒钟前还是温馨逗趣的画面,为了形成情感对比?突兀。 电影是不怕拿来对比的,《亲爱的》虽说在改编的时候有些过于戏剧化的情节,但她的故事和情感清晰明确,就是要打动你,让你看到寻子路有多么的艰难,一个失去孩子的家庭,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生活才不至于分崩离析,你能清楚的体会到那种创伤。 电影中最大的惊喜是刘德华的演技,最大的惊喜就是雷泽宽,就是父爱。刘德华可能凭此片摘得最佳男主的桂冠,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基本没有戏。郭刚堂的故事能感动中国,可《失孤》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愿天下无孤! |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