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549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5-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8-5 22: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xinyongheng 于 2016-8-5 22:15 编辑
三、了解孩子心里真正的需求
家长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孩子表面的情况,并未了解孩子心里真正的需求,从而导致家长接收到的信息与孩子的信息不对等,产生”误解”。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宝宝,还不会走路,所以去外面都是大人抱着或在推车里,有一天,家长抱着孩子在小区楼下逛逛,逛的途中家长遇到了熟人,这位熟人见到宝宝可爱,就做出了抱的姿势,这个时候宝宝笑了,然后这位熟人接过宝宝抱着,结果宝宝开始大哭。这个时候家长就不理解了,明明是笑的啊,不是应该是愿意抱的吗?为什么抱上就哭。
其实这个时候宝宝笑不是”真笑”,因为当熟人要抱他的时候,宝宝是不愿意的,但他没有能力反抗,就开始笑,心里以为我对你表示友善,你应该不会来抱我了,这个是宝宝的一个防御方式,但当他知道他最后一道防御方式都没有用的时候,只能用哭来表示了。
所以我与周围当父母的一些朋友交流的时候,一直强调要了解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了解了,信息对等了,家长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及行为。但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得需要家长自身多看幼教方面的书籍,自己这方面的知识需要有一定的积累。
四、关于孩子的专注力
关于专注力,这个也是经常会提到的,而且是家长比较关注的。但是孩子的专注力不好,更多的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而家长却时常责怪孩子,为什么孩子总是专注力不够?
孩子的专注力,除了经常有提到的,孩子在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去打扰他外,其实周围的环境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吸收性心智决定了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专注做一件事,而周围的环境却是墙上贴着很多卡通动物的贴纸,孩子面前又有很多种玩具等等,试问这样孩子怎么提高专注力?面前这么多玩具,孩子不知道怎么选择,而且有可能都想要;当孩子好不容易开始专注做一件事了,周围这么多卡通图案的贴纸,怎么可能不被吸引过去呢。
所以在孩子的专注力方面不是孩子一人的事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得有家长与孩子一起配合,而且也不要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说孩子,3岁左右的孩子本身你让他安安静静的坐上三分钟都比较困难。只要遇到了孩子感兴趣的事,孩子就会像海绵一样不断的吸收,所以孩子对他有兴趣的事或物是有很强的专注力的。
五、关于敏感期
另外顺带提下敏感期。有时候家长自身比较焦虑,一发现孩子有些奇怪的行为,就认为是不是到了什么敏感期了,然后就急着各种查找,各种询问,生怕错过孩子的敏感期。有这样的意识说明现在的家长更希望自己是科学育儿的。
但敏感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这样解释吧,就是这个孩子所谓的”奇怪”行为,不是一二位孩子有,而是这个行为大部分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才叫敏感期。比如孩子的小物品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家长还是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再运用理论,不要一味套用敏感期解释孩子的行为,反而让自己焦虑了。
请家长们慢一些,少些焦虑,多多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上是不是有存在误区,是不是之前误解了孩子的一些行为。也希望家长自己多了解育儿方面的知识,其实育儿包括很多方面,除了最基础的喂养,还有孩子各个敏感期、孩子的感统、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等等。家长只有自身提高了,才能更有效的与孩子沟通,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