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3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子有方] 一位资深幼儿园园长的忠告:6岁前不要做这些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2: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听而不闻 于 2016-7-7 22:55 编辑

  一位朋友是幼儿园园长,最近比较苦恼,因为有好几位家长投诉幼儿园不教写字、算术,整天光带着孩子”瞎玩”,一位奶奶甚至说:“我孙子都上了一年了,交了那么多钱,也不会写几个字,你们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其实,家长们有所不知,正规的幼师在岗前培训的时候,会被再三强调:严禁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为此,国家还专门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但现实是,年轻父母们聚在一块,聊来聊去都是“拼孩子”。“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无数父母心中难以动摇的“真理”,于是,孩子小学还没上,各种学前的拼音班、速算班、识字班就铺天盖地而来了。

  父母为孩子着想的苦心,大家都理解,但是,如果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做的越多害孩子越深!

  1、可以早“拿笔”,不必早写字
  6岁之前的儿童,手指发育不完全成熟,一些精细的动作还需要慢慢练习。让孩子拿着笔,轻松地涂涂画画,做一些把虚线图案描成实线的游戏,都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也能培养孩子对“拿笔”的兴趣。


  而写字,对孩子的结构把握能力、空间感受能力、手关节技巧都有一定要求,过早接触的话,很容易养成错误的执笔、书写习惯,甚至可能引起孩子手指变形。所以,学前的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很好了。

  2、过早接触小学知识,当心孩子大脑被“修剪”
  美国心理学家托尼·琳达,提出过“大脑修剪理论”:当人们长期进行一项单一学习活动的时候,大脑中那些活跃的细胞、神经可能会变得更“茂盛”,而那些不常活动的细胞、神经则可能会被“修剪掉”一部分。
  

  这种现象本是一种正常身体机能,但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后果却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孩子大脑中各个区域的细胞、神经都处在发育生长阶段,某一部分过早地遭到“修剪”,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均衡发展,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极为不利。

  3、当心“三年级效应”
  有些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非常优秀,但是上了三年级之后,成绩不断下滑,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就是“三年级效应”。

  

  深究背后原因,往往是过度的“学前教育”惹的祸。孩子在幼儿园时期,过多地接触了小学知识,当孩子上一、二年级时,自己觉得什么都会,于是就很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而这些潜在问题,往往在三年级集中爆发出来。

  4、6岁前,更适合“直观经验”
  学习的内容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简单地说,孩子把手伸进冰水里,直接感觉到冰水很凉,他以后就记住这种感觉了,这就是“直接经验”;但是,冰水的温度是零摄氏度这样的知识性,孩子是无法直接感受到的,只能靠别人告诉他,这就是“间接经验”。


  6岁前的儿童的学习,本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让孩子去触摸、品尝、观看生活中不同物品的不同形状、手感、味道、颜色。

  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却过早地开始灌输知识,并用贴花等奖品诱导孩子学习,既没有充分发展孩子的天性,也没有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22:5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5、6岁前,孩子该学什么
  1、身体、心理健康发展
  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锻炼身体,保持好个人卫生;
  能够良好地跟周围的人相处,学会相互分享、相互帮助;
  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

  2、阅读、交流、表达能力
  能够独立阅读一些简单的故事绘本,并养成固定、自觉的阅读习惯;
  能连贯、流畅地把书中、生活中的故事向他人表述。

  3、融入集体,基本礼节
  在同龄人的集体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跟其他小朋友很好地配合,不胆怯退缩;
  懂得尊敬朋友、长辈,有礼貌。

  4、好奇心、探知欲
  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感兴趣,有主动询问的习惯;
  有自己动手一探究竟的欲望。

  5、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开始接触一种或者集中艺术活动,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乐器、舞蹈、歌唱、体育运动。
  但要注意,让孩子接触一些基本知识就可以,不要进行太难、太艰苦的训练,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心理受挫,甚至身体受伤,留下终生遗憾。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学前教育,就是让孩子“玩好”,具备基本的生活、交流技能,并且让孩子独特的个性得到发展。(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