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649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8-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快乐小蘑菇 于 2016-5-20 14:27 编辑
为人父母,总希望提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金钱会用尽,庇护会消失,我们最终留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对他们的教育。通过从小正确的教育,让他们分善恶、懂进取、有能力爱人和接受别人的爱……从而逐渐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可以游刃有余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才。
所以,我们常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而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自己形成的固定的教育模式,但殊不知,很多看似正确的教育方式未必是对症下药,通过下面5个案例,或许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隐藏误区。
1、不了解鼓励孩子的重要性
【案例1】四岁的彭妮跪坐在餐桌旁,看着妈妈把买回来的东西一一放好。妈妈把蛋托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桌上,又把一盒鸡蛋从购物袋里拿出来。彭妮伸手拿蛋托,想帮忙把鸡蛋放进去。“彭妮,别动!”妈妈喊,“你会把鸡蛋打烂的,还是让我放吧。宝贝,等你长大点再做。”
妈妈这几句无心之语却给彭妮浇了一盆冷水,让她感到气馁,妈妈加深了让彭妮认为自己很弱小的信念!这对彭妮的自我认知带来了多少伤害?我们知道,即使是两岁的孩子,也能小心地把鸡蛋放好。我们见过两岁的孩子很小心地把一个个鸡蛋放进蛋托的凹洞里,当他们完成这件工作,眼睛散发出自豪的光彩。妈妈们也会为孩子的成绩而高兴!
我们通常没有给孩子不同的途径和机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强项和长处,反而我们常常以大人的偏见——我们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当小宝宝第一次尝试自己吃饭,结果把自己弄成大花脸,衣服也弄脏了。很多父母是怎么说的?我们会大喊:“看你搞得这么脏!”然后把勺子从他手里拿过来,喂他吃。
我们常常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鼓励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过度保护的行为,从而不会令他们气馁。另外一半指的是表达出自己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我们需要细心观察,经常扪心自问,我的这个方式,对我孩子的自我认知有什么影响?
2、对奖励和惩罚运用不当
【案例2】六岁的丽塔一早上都很烦躁。她不吃早饭,结果妈妈为此责备她。丽塔又和四岁的妹妹打架,结果妈妈罚她在自己房间禁闭半个小时。丽塔又把花连根拔起,妈妈生气地责备她,威胁要打她屁股。丽塔又把邻居家的猫绑在晾衣绳上,差点把猫勒死。妈妈便罚丽塔在厨房椅子上坐着不许动。最后,丽塔把牛奶倒了一地,妈妈狠狠打了丽塔一顿,罚他下午不许出门。一个小时后,妈妈进到丽塔屋子里,被眼前景象吓呆了:只要丽塔够得着的窗帘,都被她剪成一条条的。妈妈很震惊,大喊道:“天哪,丽塔!我该拿你怎么办?!”
丽塔内心的气馁隐藏在“有胆量”的后面。她的行为在说:“至少当我使坏时,你知道我的存在。”然后,当妈妈连续惩罚她之后,丽塔又用行为告诉妈妈:“如果你有权伤害我,那我也有同样的权利伤害你!”就此演变成了可怕的报复。
妈妈越惩罚,丽塔就越报复,这就是惩罚的结果。不幸的是,孩子可比大人更顽强、更有耐心、办法更多、心思更多,结果就是父母崩溃,摇着头悲惨地大叫:“我真不知道该拿你怎么办!”
惩罚,或者说权威的信念——“听我的话,否则你就……”——必须被相互尊重与合作替代。一个好的引导者应该鼓舞他的跟随者,激励他们做出符合情况需要的行为,父母也一样。孩子需要我们的引导,当他们确定我们尊重他们,也尊重他们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他们就会接受我们的引导。打孩子是对他们尊严的极大侮辱,而妈妈也没有尊重自己,事后尤其会感到内疚后悔。
3、错误地处理孩子犯错的行为
【案例3】八岁的查尔斯给外婆写了一封感谢信,妈妈说要看看。查尔斯勉强把信推过去给妈妈看。“哦,查尔斯,你看看你写得多糟糕,这么歪歪扭扭的,怎么写不整齐呢?而且拼错了三个词哦。过来,照这样抄三遍。”妈妈把正确的词写在错的上面,让查尔斯重写。查尔斯从头开始,可是出了更多的错。他揉了好多张的纸,最后,查尔斯气得泪流满面,一把扔掉笔,大叫道:“我写不好!”
我们对错误的强调具有灾难性的后果。查尔斯本来很享受写信的乐趣,不论他的信是否错误连篇,外婆都会很高兴。而现在,查尔斯痛恨写信,这件事给他带来了痛苦。
由于我们不断对孩子进行指正,不但会让孩子觉得他经常出错,而且还会让孩子变得害怕出错。这样的心理恐惧有可能导致孩子因为怕犯错而不愿意做任何事。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极少有错误会变成大灾难。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而是直到出现结果时才知道。有的时候,我们必须犯了错以后,才知道那是个错误!我们必须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气,同时,我们也允许自己的孩子不完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和成长。如果我们不过多关注错误,而是将孩子的关注引向正面,孩子们就能保持勇气,而这份勇气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容易。“现在出了错,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这样的问话,就可以将孩子引向进步的方向,激发孩子的勇气。和学会事后补救的能力相比,犯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