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首页 14. 文化交流 『茶文化』 大滇说茶1001夜之131 关于普洱茶的一些名词解释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3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滇说茶1001夜之131 关于普洱茶的一些名词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2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湖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大滇说茶1001夜,今天讲的内容比较初级。群内增加的新茶友比较多,主要做一些名词解释:一、老茶头;二、前发酵;三、后发酵;四、烧心;五、焦心;六、炭化。

  一 老茶头


  严格来说,老茶头的称呼有点言过其实,叫“茶头”更恰当。就是茶堆结在一块的疙瘩,不容易分开,所以也叫做疙瘩茶。老茶头分成生茶头,以及熟茶头。生茶头,是指鲜叶杀青、揉捻后,有些茶没有及时解块、抖散,形成了块状,冷却后无法分开。生茶头,意味着经历了一个外表冰冷,内心火热的过程,其间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内部高温高湿,有明显发酵,而外表跟普通生茶完全一样。新的生茶头,容易有闷过的感觉,带酸味,汤色容易混浊,姑且可以称之为“部分发酵茶”。

  熟茶的茶头,形成的过程也大致类似。在渥堆发酵的时候,高温高湿,较嫩的茶青容易粘接在一起,翻堆干燥后无法分离。这样的结果是,结块中间的茶发酵不足。

  总之,无论生茶头还是熟茶头,都是发酵不均匀的茶。不过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茶头的芽头较多。这个特点成为后期炒作茶头的一个主要卖点。因为茶头价格较高,所以现在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故意在发酵结束后不做解块的工作,人为形成大块的茶,当茶头来卖。

  另外一种,是虚报茶头的年份。有人在说 80年代的茶头,1992年的茶头。事实上,这个年份就非常让人怀疑。我记得有人曾经说爷爷留下的茶头,或者老父亲留下的80年代的茶头。甚至拿出一个发黄的木箱,说是爷爷或者父亲80年代就留下的装茶头的箱子,当时就写了日期,1985年老茶头,字迹发黄。你说我信还是不信?我只能信了。因为,能够把爷爷和父亲搬出来,我没法不信。但我只知道,茶头或者老茶头,这个词的出现,应该在1995年后。

  为什么说是1995年后呢?因为我能找到的资料,最早出现茶头一词,是2000年后。我为了保险起见,提前5年。发明茶头这个词的,是谁?大家可以去查下。我相信茶头这个东西,1985年会有,但这个词,在1985年,定然没有。
  茶头,由于其独特的发酵过程,基本上既有生茶的特点,又有熟茶的特点,叶底也会呈现这样的状况。所以,对于熟茶老茶头,要想出浓度,会非常难。而引以为豪的耐泡度,实际上是溶解过程,由外到里,非常缓慢的原因。所以,除了煮,能够出浓度之外,缓慢泡,茶汤总是没法浓的,许多人会感觉淡。

  二 前发酵
  这里主要的是指鲜叶的加工中出现的前发酵。大滇把这个过程分解为鲜叶采摘、杀青、揉捻,三个过程中出现的前发酵。鲜叶采摘中,主要是采摘手法,以及堆积鲜叶、碰撞积压等造成的前发酵。具体来说就是叶脉、梗受伤变黑。

  杀青过程中,没有完全炒熟,也会导致叶、梗变红,出现前发酵。而鲜叶采摘过程中受伤的,杀青后也体现为红叶红梗。揉捻后,如不及时摊开晾晒,也会再次形成前发酵。所以,我们把压制成饼之后进行的发酵过程叫做后发酵,把毛茶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发酵过程叫做前发酵。

  前发酵,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叶底鲜爽度不够,后续转化茶味偏薄。好的结果则是:新茶阶段,茶汤较厚,许多茶容易出蜜香,苦涩度降低。结论是:在大宗制茶中,难免会有前发酵。若把前发酵的比例控制在25%以内,大体不会影响整饼茶的总体质量。

  当然,有些所谓高手制茶,立足于把茶做得现喝更好喝,巧妙地进行制前发酵,使叶底均一,往往赢得许多人赞赏。但如果存放3年或者更久,这些茶就会原形毕露。立刻喝掉,是这些茶的最终结论。

  三 后发酵
  刚才已经说了,成为紧压茶后,开始存放,则进入后发酵过程。当后发酵基本结束时,就是普洱茶的巅峰期。 普洱茶的后发酵,我认为是有时间的。 这个跟许多专家不同,普洱茶越陈越香,100年不嫌短,300年不嫌长,这个观点我认为不成立。大滇一直强调普洱茶存在一个最佳存储期,这个期限根据各地条件不同而不同。

  今天上午,喝2005年的一个云南干仓茶,如果不是这个是自己存储的,打死都不会有人相信,这个是存放了6年半的茶。以广东的气候而言,2年的茶都会比这个的茶汤黄浓。 加上整箱保存,包装纸新鲜,看起来跟新茶都差不了太多。但是喝下去,仔细体会,还是能感觉到岁月的痕迹。但如没有云南存储的经验以及背景,是无法给这样的茶断定年份的。

  前几天喝到一个茶友提供的2006年攸乐古树沱茶,非常棒的茶。这个2006年的干仓云南茶,原料非常棒,但是,滋味差太多了。我不怀疑继续存放后,口感一定会非常出色。但是,这个进程,在广东,确实无法有说服力,这个茶有6年了。干燥,干燥。干燥是陈化的大敌,所以,关于仓储,要辩证地看。所谓的干仓,也是需要湿度的。

  四 烧心
  烧心这个词,千万不能乱用。某些貌似专业的茶商,说发酵烧心,这话一说出口, 我立刻烧心了。烧心,是指成品紧压茶加工过程中不良工艺导致的结果。而渥堆发酵中,堆子中间因为温度过高,毛茶产生了炭化现象。这个叫做,焦心。

  五 焦心
  焦心跟烧心,是完全不同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所以,不可以混淆。蒸压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紧压程度太高,使得紧压茶中心部位,茶叶已经无法分清条索,呈现粘稠状,浆糊状。中心水分散发不出,内部发酵过快,熟茶化,就造成烧心。这个也是机器压制的饼茶,跟手工石磨压制饼茶的最大区别。

  手工石磨压制饼茶,为什么优越?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烧心的现象。铁饼、大砖、茶柱、金瓜,许多类似这样的茶,容易出现烧心的状况。烧心后,叶底干枯,干硬,经过若干时间的陈化,最后体现出来,就是炭化。

  六 炭化
  炭化。刚才说了,焦心、烧心都可能导致炭化,意思就是像炭一样黑的叶底。渥堆时间过长,堆心温度过高,导致炭化;仓储高温高湿,导致炭化;原料的等级太低,太老,导致陈化后炭化;经历了较长的周期,比如100年,300年,1000年,炭化……几亿年,可能成为终极形态——煤!

  熟悉这些基本的概念,我们才能用所谓的专业术语来描述这些现象。如果不明白具体的含义,随便应用,就会贻笑大方了!正如有一天我在店里跟茶友聊天,说到一件事,在北京一个茶店喝茶。有人给我介绍一个茶,说是500年的台地茶做的,所以要卖600元,而2000多年的古树茶,要卖3000多元!我无语,泪奔!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