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00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颠覆即宣扬
有意思的是,本片的“错觉”不仅体现在视觉上,在“讲故事”方面也算得狡猾。影片情节传达的意味,可以说狡猾到让老实人上当。美国的福克斯商业频道就属这种老实人:《乐高大电影》被宣称为“反商业”典型。个人认为,给商业频道撰稿的人要么缺乏幽默细胞,要么缺乏常识,二者必居其一。
该频道指责本片的证据,无非是片中“反派”的设定。可是,估计连小朋友都明白,那位名叫“商业总统”的反派,不过是此类电影中最俗套的一个设定。结尾的反转,更多凸显的是“创造”的重要性,和“反商业化”不是一回事。更何况,乐高公司出钱拍的电影,它会号召大家不要买他们的产品么?其实,这牵涉到如何读解影片结尾的那个转折。
个人认为,这正是乐高公司投资拍摄本片的“狡猾”一面:从表层台词来看,似乎在鼓励无需按乐高的“官方指示”来,推到极致便是“无需购买特别版、限量版等大型套装”,但这并不表示乐高是在自我贬损、甚至号召大家远离自家产品。恰恰相反,通过强调自由组合的创造性,乐高实际是在局部的“自我颠覆”基础上,更大程度推销自己。因为“自由组合的创造性”,正是乐高积木的设计理念所在。《乐高大电影》的所谓“寓教于乐”,其实还是乐高公司的变相自我宣传。
同样是为了卖玩具,乐高玩得比“孩之宝”要狡猾得多。《乐高大电影》无论在形式还是气质上,都注重保持玩具的最大魅力,并挖掘玩具背后的涵义;然后,通过构建与这种形式和气质匹配的剧情内容和表现风格,来完善乐高玩具的亲和力。看完电影,你也许不会为故事所动,但难免手痒,有一种“造点什么东西”的冲动----其实,这就是最极致的商业电影。但没有娴熟的技艺,也完成不好如此狡猾的商业目标。好莱坞的强大,就在于你明知它是在“贩卖”,却依然要鼓掌,因为它卖的正是你所要的。像《乐高》这种案例值得期待商业片良性发展的某朝借鉴。乐高大电影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