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57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子有方] 你越吼,孩子越差劲;狠心点,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2: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吉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夜繁花开 于 2017-11-21 12:03 编辑

作者:娇妈

01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鹬成长的视频,心里颇为感动。


视频讲述了一只幼鹬从依赖妈妈到独立捕食的过程。

期间幼鹬因被海潮扑打后受伤,总是充满恐惧和退却,直到遇到寄居蟹之后,它在寄居蟹身上无意中学到如何应对困难的方法,才重拾了信心和希望。

通过不断地尝试,最终,它掌握了比其他鹬更高效的捕食技能。

成长,让它付出了受伤痛苦的代价;可是,也让它收获了友谊和勇气,给予了它求生技能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令我感动的是,鹬妈妈从始至终,都没有因为孩子的抗拒、害怕而妥协,她坚持:要吃就自己去捕食。

也正是这份“狠心”,让幼鹬最终习得捕食求生的技能。
而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02

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是父母的本能。
这是一种最朴素最本质的情感。
然而,时间不会让人成长,只有经历才会。

站在孩子身前抵挡一切,甚至越俎代庖替他去完成。
那么,这颗温室花朵就更加难以抵挡室外的风寒。
曾认识一对夫妻,年过40岁才喜得一子。

所以宝贝得不得了。
基本上孩子的要求,他们都会满足,生怕孩子受了委屈。

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常常哭得撕心裂肺,因为不忍心,妈妈就每天到幼儿园陪读。

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这对夫妻常常收到老师的反馈,说这孩子不合群,和同学都相处不来,甚至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和老师发脾气。

一开始夫妻俩也挺紧张,可是这孩子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时间久了,老师没再说什么,夫妻俩也就渐渐忽略了这件事。

高考的时候,孩子发挥得不错,考上了一所211院校。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一家人就搬迁到孩子上大学的城市。

而这付出的代价是,夫妻俩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能依赖前半辈子的积蓄,啃老本。

本以为等孩子毕业工作后,他们就解脱了。
可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孩子,却因为依赖性强,人际关系不好而在职场上碰壁。

仅仅一次碰壁,孩子便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
无论父母如何鼓励和相劝,孩子就是不愿意重新去面对。
每天躲在家里玩游戏,当起了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而这对老夫妻,为了维持一家的生活,不得不去超市打零工。
这个结局真是让人唏嘘!

可是,如果父母能狠心一点教会孩子独立能力去与他人相处,去克服自己遇到的困难,并重新认识和拥抱这个世界......
如果狠心一点,告诉他:你成年了,我没有义务再养你、照顾你,你要靠你自己。

又怎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局面呢?
如果树苗因为害怕疼痛而拒绝修剪,就永远也不会成材。

而是否接受树苗拒绝修剪的要求,则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所能决定的。
很多时候,家长的“不狠心”才是摧毁孩子人生的致命因素。


03

我喜欢、钦佩那些“狠心”而充满温情的家长。
比如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的杜江。

杜江的儿子嗯哼才四岁,所以每次需要离开爸爸去做任务的时候,他总是哭得撕心裂肺。

然而,杜江并没有因此而接受孩子不做任务的请求。
而是,引导他思考、接纳和面对。

他说:
“嗯哼,上次你留下了,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了吗?有人伤害你了吗?没有对不对?”
“对”
“这次呢?”
“这次也一样。”

他用问答式的方式去引导嗯哼思考,去看待自己遇到的觉得“无法面对”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十分有效。

在最近两期节目中,嗯哼都很独立地参与节目任务,没有再哭泣。

杜江事后接受采访时说:把他勇敢地推出去,让他意识到这件事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自己必须迈出这一步,要去做出改变,才能变得强大,他的内心才能得到成长。

引导他,帮助他,就够了,千万别替他去走。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懂得“狠心”一点,很多时候,是为了避免孩子长大后,社会对他太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1 12:0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吉林




04

我相信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包办一切,对孩子不好。
然而,很多人常常不自觉地替孩子做本该孩子去做的事。

也许的确对孩子爱得深切,也许真的毫无意识,但是,我想,更多时候,成长意味着分离,包办是面对分离时的不甘。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集的剧情讲述,金正焕的妈妈因为有事必须回娘家一趟。

因为担心自己不在家,孩子和丈夫生活自理无能,就絮絮叨叨地交代了一切生活注意事项以及煤饼如何操作。

临别前,尽管已经重复交代了很多遍,她仍然心有不安,一步三回头。

而就在她真正离开后,丈夫和孩子却如同从牢里放出来一样,使劲放纵自己。

爸爸躺在地上翘起二郎腿看电视,直接用脚丫抠遥控器换台;
大儿子用白糖泡饭吃,而且洒了整整半包糖;
小儿子光着膀子吃了一地的薯片;

短短几天,他们就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像个垃圾场一样。

在突然得知妈妈要提前回家,并已经在火车站时,三个男人赶紧手忙脚乱地火速收拾完家里的一切。

妈妈走进家门的时候,发现家里整齐干净,跟她离开之前没有太大差别。
她从衣柜、冰箱、厨房一一检查,没有任何不妥。

丈夫走到她耳边得意地说:你看吧,你不在,我们也一点没有不方便呢。
妈妈那一刻脸上的表情很复杂,继而是失落,她默不吱声,躲回房间里去了。

细心的正焕察觉到了妈妈的异样。他很不解,为什么他们做得那么好,妈妈却不开心。
小伙伴东龙知道后说:因为妈妈不在家,而你们还过得很好。

正是这句话,点醒了正焕。
是啊,人最大的需求就是被需要,以证自己的存在感和重要性。

我以为你们需要我,而你们不需要,这种落差怎么可能会让人不失落呢?
所以,聪明的正焕回家后,
便把哥哥在煮面的手故意烫得红肿,然后大喊妈妈救命;
他把厨房里的煤饼打翻,向妈妈告状说爸爸把煤饼打翻了;
他回到房间里把自己衣柜的衣服打乱,然后大喊妈妈说找不到内裤……

妈妈一脸嫌弃的表情过来帮忙,可是抑制不住得意的眼神念着:你们真是我的冤家,没有我你们怎么活呀!什么都做不好......

一通忙碌下来,妈妈突然就高兴起来了。
喜欢包办孩子一切的家长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很多时候,被需要的不是孩子,反而是作为大人的我们。

被需要就是被爱。

不善于表达的中国人啊,“我需要你”就是“我爱你”,我们舍不得孩子逐渐不需要我们。

所以,才会有这些:
“你长大了,我做不了你主了。”
“儿大不由娘,女大不中留。”
这些酸溜溜的语句。

可是,对于成长这件事来说,不需要不代表不爱啊。
不再依赖父母,是独自走向独立,是一场真正意义上长大标志的洗礼。




05

美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说: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必须在必要的时刻忍痛放手,并不断给予孩子最衷心的祝福。
《爸爸去哪儿》里,Neinei做任务时提出加长离开爸爸的时间——“不要两个小时,要三个小时。”

杜江调侃女大不中留。
吴尊虽然骄傲地大笑“女儿长大了”,眼里却含有泪光。
想到那个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的早晨,我们又何尝不是这种心情呢?

他们长得真快啊!

那天他才嗷嗷大哭赶来出世,今天就已经上学了,甚至开始要求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看到孩子长大了,享受成长的快乐,独立的样子,既让我们骄傲,又有很多的不舍。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学会珍惜。
珍惜彼此依赖的时光,珍惜陪伴孩子的时光。

也唯有如此,在孩子需要独立的时候,
才能真正做到,安心地充满勇气把TA推出去;
才有办法做到,无愧地“狠心”放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11-22 10: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吉林
赞同,有些时候对孩子“狠点”太有必要了。关键是有些父母做不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