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风潇潇雨茫茫 于 2017-9-26 12:05 编辑
作者:闫涵
每一次冲突对孩子的成长都有非凡的意义。 不久前,有天我陪喆同学在小区里玩耍,目睹了一起孩子之间的“抢地盘”事件。
1 一场实力悬殊的“对决”
在社区广场旁边,有个废弃的花坛,里面已经没什么花,更多的是草,还有树。
有一次喆同学在广场上玩滑梯和健身器械,我站在花坛边等候,看到两个三岁多的小姑娘正在花坛里“探险”,一会儿挖出一条蚯蚓,一会儿找到一朵蘑菇,兴奋不已。两位妈妈站在花坛不远处聊天。
突然,两个身材高大壮硕的男孩,目测有六七岁了,闯进这片“秘密花园”,对两个小女孩大声宣布:“这是我们的地盘,我们昨天就在这儿玩来着”,并且指着花坛里的两条小土沟说:“这些都是我们挖的,你们不能在这儿玩!”
看看喆同学在广场上玩得挺好,暂时不需要我,便驻足旁观。
其中一个小女孩据理力争:“可是这是大家的地方,而且小朋友应该要分享!”
三岁多的小姑娘能这样说,很勇敢,也算得上“有理有据”。但是男孩儿根本不理会小姑娘,大声说:“快出去,不然我们不客气了!”
女孩儿的妈妈虽然表情比刚才严肃,但好像并不打算上前,只是站在原地观望。
小女孩儿拉起小伙伴的手,悄悄说:“咱们先到旁边观察一下。”然后两个小姑娘退到花坛边,默默看着两个高大的入侵者占据了那片“秘密花园”。
观察了一会儿,刚才试图讲道理的那个小女孩儿拿起一根树枝走过去,说:“大哥哥,这根树枝你们需不需要啊?”男孩接过树枝,反手就扔掉了,继续恶声恶语:“我们用不着这个!”
示好被拒绝,小女孩也没生气,只是退回来,继续动脑筋,还跟小伙伴小声商量着什么,好像是“等一会儿说不定他们就走了”之类的话。然而两个男孩儿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一边挖沟一边还不忘警告两个小姑娘:“你们赶紧去别的地方吧,这儿归我们了!”
两个小姑娘满脸失望地离开,一边走,一边可怜巴巴地看妈妈。两位妈妈这才走过来,各自安抚女儿。
一直在想办法夺回“地盘”的小姑娘拉着妈妈的手说:“大哥哥不让我们在这儿玩了。”
妈妈抱了抱她:“你需要妈妈帮你去跟哥哥商量一下吗?或者咱们有更好的主意,比如一起去吃点水果,咱们已经玩了很久,正好需要休息一下,补充点能量。如果吃完水果还想回来玩,再跟大哥哥商量,好不好?”
两个小姑娘听到要吃水果,欢呼起来,离开花坛时一边走一边求证:“妈妈,你说大哥哥这样做对不对啊?”
那位妈妈很有耐心:
“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第一,这是公共区域,属于大家,每个人都有权利在这里玩耍,不能说是他们的。第二,如果他们想单独在这里玩,就应该遵从排队原则,你们先到,那就由你们先玩,等你们离开以后,他们再进去玩。第三,他们表现得非常没有礼貌……”
目送两对母女走远,我也带喆同学往家走,脑子里还想着刚才的事。不知道后来小女孩有没有问妈妈:既然他们做的不对,为什么没人制止他们?或者,为什么妈妈不来帮我们把他们赶走?
那位妈妈的态度本身,已经是答案。
孩子,这世上确实有很多不公平的事,而且不是所有不公平都能完满解决,如果你需要,妈妈可以帮助你。
妈妈希望给你多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你试着自己想办法,去争取一个满意的结果。
如果实力太过悬殊,争取不到,那也没什么大不了,别处自有别处的风景。
2 “第一时间替孩子解决问题”真的好吗?
在公共游乐场,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大大小小的冲突很常见。有的父母在自家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会第一时间替孩子出头,教训别人家熊孩子。
咱们公号的朋友壮壮妈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在给我讲述事情经过时,壮壮妈很委屈,也很无奈。
壮壮快三岁了,因为比同龄孩子高很多,看着像四五岁一样。那天,壮壮妈陪壮壮去早教中心上课,时间还早,就让壮壮先在大厅里玩一会儿。
正当壮壮妈跟老师交流课程情况时,忽然听到自家孩子的哭声,回头一看,一位爷爷带着孙女,正在严厉批评壮壮:“你这么大了,竟然推小妹妹?小小年纪就会欺负人,长大还不得翻天?”
得知儿子跟小朋友动手了,壮壮妈连忙赶过去抱起自己孩子,向人家连声道歉。那位爷爷顺带着数落了壮壮妈一顿,让她“好好管教这个喜欢打人的孩子”。
壮壮妈一边应着,一边把壮壮抱到旁边,安慰孩子的同时问孩子到底怎么回事。壮壮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根本说不出话来。看那位爷爷离得远了,旁边一位妈妈说,是那个小女孩要壮壮手里的玩具,要了两次壮壮都不给,小女孩就直接上手了,壮壮急了,才推了她。
那位妈妈讲得很委婉,壮壮妈还是听明白了,知道壮壮不是要欺负谁,而是为了保护玩具不被抢走才动的手。
尽管知道儿子受了委屈,壮壮妈还是很无奈。毕竟,孩子们在一起,不动手怎么都好说,一旦动手,不管为什么,动手的人总归是理亏。
后来,壮壮和小女孩分到了同一个班,才知道她比壮壮还大半岁呢。壮壮妈留心观察过那个小女孩,发现她一般是由爷爷或奶奶带着来,老人把孩子保护得特别好,一有风吹草动先把孩子护住,生怕孩子受欺负。
事实上,每次发生不愉快,一般都是因为小女孩自己先有不合理的举动,比如玩玩具不排队、随便动别人手里的东西,导致对方动手。
壮壮妈很感慨,“她家里人这么护着她,却不懂教她规矩,等她将来上了幼儿园,脱离家长视线的时候怎么办?谁都不希望自己家孩子受欺负,总体来说,还是那些懂道理、受欢迎的孩子比较不容易被欺负吧。”
没错,早在2010年,美国一项针对儿童情商发展的研究已经证实:
那些在人群中更受欢迎的孩子,受人欺负的概率比沟通能力不足、行为控制力弱的孩子要低60%。
我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保护孩子,是出于爱孩子的本能。
但对孩子的爱,有比保护更重要的事,就是让孩子尽早看到和感受到积极有效的沟通态度,练就受人欢迎的社交方式,逐渐帮助孩子养成自己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