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缘尽缘来 于 2018-9-11 15:03 编辑
你若相信,就可以。
作者 | 另维
你听说过mental energy吗?
中文翻译成“心理能量”[Mentalenergy,心理能量,其实和物理学中能量的概念很像,只是后者客观存在,可测量,前者是一个心理现实,也被认作人的生命力、活力值。心理能量是从弗洛伊德时代就有的概念,心理学鼻祖级大师荣格也讲过,可惜弗洛伊德只是提到,并未加以解释。
心理能量和自律联系紧密。弗洛伊德极具争议性,他曾三十二次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却到死都没得到,至今不被美国学术界认可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生平内容来自《变态心理学》课本)],听起来像玄学,翻译得不好。
人类的大脑在最近的200万年里,体积增加了1/3。新长出的地方有一个叫额叶,我们的自律能力就在里面[额叶,frontallobe。内容取自《生物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课本]。我们使用自律控制行为的时候,额叶高度活跃。
自律成功的同时,我们在消耗心理能量。 大脑很像手机,心理能量是电量,有限。 白天使用了,晚上还不充电,第二天就别想开机。
如此一来,道理很简单了:人的自律过程,其实就是消耗心理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学术界叫ego-depletion,自我耗损[自我耗损,即ego-depletion,由美国心理学家RoyF. Baumeister及其团队提出。用以解释人意志力和自制力的降低]。
人的自律力,也随着心理能量的消耗,慢慢减弱直至彻底失灵。直到他们通过高质量的睡眠充电成功,能量满格开启新一天。
我们都经历过的。 我们决心减肥,很有毅力,一整天都没怎么吃,好不容易挨到最不该吃的晚上,却忍不住大吃大喝起来。
因为一整天的劳作之后,我们用完了心理能量,自律比白天困难了。
好多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摸手机。 看微信,看朋友圈,有时再把知乎、微博甚至微信公众号刷一遍,床还没下,眼睛先累了,大脑更是已经疲惫。
在每一个充足睡眠之后的新一天里,心理能量如此有限,怎么能一天还没开始,先在没用的事上狠狠花一笔呢?
同理,迟早散去的流言蜚语,已经改变不了的考试成绩,再也不想携手同行的前任。 放在脑子里不停想,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结果,还占用的全是你花在别处就可以无限作为的心理能量。
不划算。 让我基于心理能量,说五个科学有效的自律办法。
- 01 - 把最重要的事放在最前面
关于自律力的研究,西方心理学有几个经典实验。 比如,实验者按照科学家的指示,观看动人的电影并忍住情绪——忍住哭,忍住笑,然后开始解数学题。
结果发现,同样的数学能力,已经使用过自控力的人,即使是用在了和数学思维毫无关系的忍住哭泣上,他们的解题效率、注意力和自控力也都下降了。 心理能量有限。这个秘密也由此揭开了面纱。
所以,人清晨的自控力普遍比下午好,下午的自控力比晚上好。
你撞见前男友和现女友秀恩爱,表现得大气自如一百分,转头发现自己背不进单词,还打破了节食计划暴饮暴食,这不是你还爱他,是因为你的心理能量在“大气自如”的时候,消耗过度了。
所以,我们最好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刚起床时做。
那是一天中自律力最好的时候。 把刷剧、刷微信公众号文章和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尽量忍到后面去,反正就算到时累了算了,也伤害不到你的未来。
刷手机的欲望,是说忍就能忍的吗?
当然了,有方法的。
每一次忍不住了,想偷懒了,马上问自己一遍:你真的要把好不容易充满的有限心理能量用在这里吗?用完之后,你就做不了别的事了哦!一整天又浪费了哦!
还管不住? 想想这些: 你上一次自律失败遭遇了什么?
构思好的论文,因为不得不在最后一夜写完,写得乱七八糟;跟着室友开黑导致自己错过面试/女朋友/复习考试,你捶胸顿足对天发誓不会再犯……
记住这种悔恨、自责,再也不想体会第二遍的痛苦,在管不住自己的边缘,把它们拿出来,细细咀嚼,好好回忆。
久而久之,悔恨的痛苦和自律失败,这两件原本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经过你的思维训练,在你的大脑里形成了因果联系。
每当你稍微想偷懒一下,立刻被偷懒之后的悔恨痛苦折磨。自律自然而然就更容易了。
这便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conditioning,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更著名的说法叫“巴甫洛夫的狗”。一百多年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喂了几只狗用以医学研究,有一天他发现,狗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会流口水,心想:这是为什么呢?让狗流口水的应该是食物啊!他由此受到启发,做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人和动物经过训练,会对本没有联系的事物产生反应。《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曾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过佩妮,而引起了莱纳德的不满]。
就像失恋男在吃拍黄瓜的时候被女友甩,从此看到黄瓜就心酸,很多年无法吃拍黄瓜。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早上起床不要先玩手机!
- 02 - 目标越具体,越容易控制自己
你觉不觉得,上课的时候,如果你对一个知识点,只理解了宽泛的概念,事后很容易忘记。 而如果你记住的是老师举的具体例子,它可能会在你脑子里存很久,将来能讲给孙子听那么久。
自律力发挥起来,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的大脑对具象化的东西印象更深。 自律计划越具体,执行起来就越容易。
这是社会心理学家鲍迈斯特的自我调控理论。 比如,不要再把计划列成这个样子:明天学习一天,周末两天要全用来学习!
对自己说:明天八点前要坐进图书馆,下午六点前不能出来,十二点可以外出吃饭,一小时内必须坐在座位上,继续刷题。
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试试吧,你会发现管住自己比过去容易了一点。 因为你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
- 03 - 实验说,只要视线里有手机,哪怕是别人的,也会影响你的注意力。心理学家做了个调研,问人们,觉得怎样杜绝手机的影响最有效。
人们普遍认为不看手机,或者屏幕朝下就可以了。 心理学家在华盛顿DC做了个现场实验。
发现不仅不玩没用,屏幕朝下也没用,只要手机在视线里,哪怕不是自己的,注意力都会受影响,而人们几乎意识不到。
更有趣的是,两个不太熟的人谈话,如果桌子上有手机,哪怕全程没有人用它,仅仅是手机的存在,也会降低人们的亲密度、同情心和信任感。
茹比学完这些,坚决要改掉学习时摸手机的习惯。
她把手机静音静振放在看不见的地方,每想摸它一次,就问自己一次:你想拿宝贵的心理能量刷手机吗? 对自己说:你不会只查单词不刷微博就把手机放回原处的,别自欺欺人了。
现在,好多人问茹比博士:“你是怎么做到学习的时候完全不玩手机的啊?为什么我也控制自己,却还是不停地想玩?”
她说:“你和我身为人类,大脑里都有一个叫镜像神经元的东西,它负责不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模仿,让我们看过、做过的事情越来越容易。”
所以,你每摸手机一次,下次摸手机就更容易;你每成功抵制手机的诱惑一次,下次也会更容易。 因为神经元活动大都是无意识的,你觉得难的时候,只感到一切遥遥无期,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在慢慢变好了。
你甚至不会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玩手机的欲望,直到别人睁大眼睛问你,“天哪!你怎么做到学习起来完全想不起手机啊?”
你这才意识到,你居然神功已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