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于 2016-8-17 20:47 编辑
鬼知道我都经历了什么。
我写过好几篇关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文章了,然而事实是,作为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绝大部分方法我自己都还拖着没试过。
不想做的事能缓就缓,有时候手忙脚乱也没能在天黑前做成什么,总忍不住用手机开始刷朋友圈,本来只是想花5分钟欣赏下大家的光鲜生活,然后,嗯,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接着,不甘这样堕落的我会陷入一阵自责:本来可以按时交稿的,哪怕用这段时间跟家人打个电话,出门散散步,甚至打扫下卧室都好啊。然而到了第二天,还是一样的情节。
为了证明我还可以抢救一下,给茫茫大众在黑夜点亮一盏灯。我决定亲自验证一下过去收藏的各路自我管理大法,万一就从此成为五好少年,走上人生巅峰了呢?然而在断断续续体验了7种方法后我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 霜。再好的鸡汤,也要量身定制,适可而止。
晚起毁上午,早起傻一天 鸡汤文里总是说,成功人士的一天在凌晨5点就开始了。于是我也单纯地相信了提早3小时起床等于多赚了3小时的理论,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5点起床太刺激,我把试验时间定在了较晚的6:30。然而这种看似温和的作息改变计划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效果,开始的日子相当痛苦,在闹铃响起的一刻,我的眼睛都肿着睁不开,勉强坐起来还摇摇欲坠,半小时以后意识才开始变得清醒。
更糟糕的是,除了早晨的两三小时,我从中午11点开始就陷入了晕晕乎乎的状态,到下午16:30已经犯困到眼皮打架,连着两天都需要在这时候补眠至少2个小时。更重要的是,这种缺眠状态也不是早睡就能够简单解决的,即使我尝试将前一天的睡觉时间提前2小时,第二天在原计划的6:30起床依然十分痛苦,并不能呈现清醒状态。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一个时间点起床。对于我而言,6:30的早起计划失败最好的解释大概是当时我正处于深度睡眠阶段,醒来时没有经过快速眼动期,大脑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很多时候你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时间被浪费了。只要能保证起床后的有效清醒时间,并不一定要刻意追求每天起很早。起床难度与睡眠时长的关系并不那么大,在不断摸索中我发现,自己4:30醒来时可能非常清醒,同样的状态还可能发生在7点左右,这些时间点才是适合我个人的有利起床时间。
零食还是要有的
你肯定也看到过在家里不要放零食的建议。我承认由于零食的存在,许多时候都无法边吃边专心工作。但完全改掉一个习惯太难,何况采取的解决办法简直反人类。家里没存粮的日子对我而言是糟糕透了,当找不到任何能解嘴馋之物时,我只能浪费更多时间在纠结点哪种外卖上。
不过,零食种类还是可以有选择,多放那些自己不那么爱吃但还能勉强解馋的健康食品,比如水果或充饥的小面包,清理掉容易吃上瘾的,至少是要排除那些需要占用双手的。这样因为吃浪费的时间至少能减一大半,副作用大概就是最开始几天会“牙痒”难耐,但很快可以调整过来,只是千万记得吃饱了再去逛超市。
分两张桌子只是形式主义
很多人都建议远程办公者要在家隔离出专门的办公区。为了离床远一点,我将客厅开辟成了新的办公区,卧室的书桌成为了休闲桌,甚至床头小桌上也摆放了纸质书 籍。这样就能做到工作与生活平衡了?还是太年轻,只要手机和电脑的娱乐功能存在,粗暴地把桌子按功能划分并没有多大治愈效果。
另外,虽然换到客厅办公,人 离床远了,但离冰箱又近了。至于希望刺激多读书的美好愿望,当我根本没有把读书真正纳入日程安排的选项时,无论书离得有多近,我都不会有兴趣拿起翻上几 页。
相比分两张桌子,分两台电脑效果要更好。一台专门用来工作及做有益的事情,一台电脑/iPad/手机则专门来处理一切可能分心的事,比如与他人交流,刷微信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