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奔跑的理想 于 2016-8-3 14:05 编辑
文:鼹鼠的土豆 我经常能收到各种回复、提问、私信,有五种我不会回答,有这五种思维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会尽量远离,这是我爸活着的时候教我的。后来我一位广东朋友跟我说,这不是我爸一个人悟出来的,这是一种在他们那边流传很久的智慧,用广东话讲“费神教会你”。
1.给自己找借口 我收到很多人抱怨自己特别有天赋,被家庭环境所耽误,有些人的确是,这我不否认。但是如果你继续在抱怨的泥潭里,谁也帮不了你。你必须行动起来,改变这一切,大多数时候,尤其是你成年以后,很少有人能干涉你的生活,除了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同意。
有位姑娘抱怨“我视野不够是被家庭条件所限,父母没有钱让我环游世界,开拓眼界,所以我发展一直不好。我该怎么办?”
我爸妈也没给我钱让我环游世界去,不光如此我和妹妹还都是大学家里就不再给钱了,我和妹妹的大学假期都是在打工中度过的。可我妹妹在大学就帮助瑞士老师做过设计展。
开拓视野,真的只有环游世界这一个办法吗?你不思考总结,你环游了世界又怎么样。有句话说的好“没感悟,行万里路也是邮差。”人生开拓视野读书、见人、行路、历事都可以,没钱环游世界,读书不就行了?没钱买书,大学图书馆又不收费,多读点书不就行了。为什么《认识商业》《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在开头章节都通过总结、评测进行自我认知。
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正视自己,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你自己被家庭条件阻碍,视野不够,又有几个人的父母资助他们的孩子环游世界去了?你如果不正视自己之前的错误决策,继续为自己找借口,那就只能被困在原地。
大学没有利用好,那毕业后就好好努力呗!为自己找了借口,是舒服了,心理安慰了。潜意识,也会觉得反正不是我的错,那我就继续这样呗。这种思维方式何谈改变呀?!
2.偷换概念 这种人更可怕,我们北京俗语说“干什么不吆喝什么”,“你说前门楼子,他说胯骨肘子”。
比如我们如果想吸粉成为大号,那就充分搜集信息,找到渠道、学习写作技巧。大家聊天也是围绕这个,可是善于偷换概念的人,他思维是跳跃的,他不围绕这个。
有个人问抱怨他文章浏览量低,我说你提高文章质量看的人就多了。他说你是红人,所以浏览量高。
他问你怎么能在短时间内让微信公众号粉丝多起来。我给了他几个平台,建议他写完文章都发发。他说“你怎么这么浮躁。”
有个姑娘单身,问我怎么能够建立亲密关系,我给她推荐《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里关于亲密关系的章节。她说“跟男朋友耍心机,感情得不到好结果。”你跟你妈不讲沟通技巧,你妈都讨厌你,别说跟男朋友了。讲沟通技巧怎么就变成耍心机了?你跟他保持亲密关系,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就变成耍心机了?
不要觉得这是个例,大家可以看看我浏览量几十万的《如何通过爱好赚钱》那篇文章,有几十个回复都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赚不到钱”,你赚不到钱是能力不行,跟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什么关系?我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特立独行的猫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没有比别人赚钱少呀?赚钱这个事,跟你的能力、思维逻辑有直接关系,跟你喜欢不喜欢你的工作,没什么关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用整本书讲如何赚钱,明确提出周期性和线性的决定性作用:周期性变化告诉我们许多种不同的确定性。人类已经找出300个显著的周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精确的预测未来。莎士比亚说:世间事,也有涨潮时节,及时把握,终可功成名就。
这种偷换概念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是最好的拒绝别人分享的方式。因为沟通太累,大多数人都会闭嘴,有这种思维的人因为沟通效率差、做事效率低、抓不住重点会被处处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