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1155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6-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3 22:1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3、部门的划分
其实部门的划分可以彰显专业化,也可以确定每一个部门成员的自我认知,尤其是在公司地位和作用的认知。比如大客户部,这个部门因为被称为大客户部,部门内的很多成员就对自己有了不同的认知,他们会认为大客户很重要,因此在这个部门工作也说明自己很重要,同时更重要的是他和其他没有在大客户部工作的同事就区分**,有了不同的感觉,而为了保有这个感觉,他们会努力地工作。
部门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按照目的划分和按照程序划分,但是不管使用哪一种划分方式,最终都在体现一个思想,在明确划分的部门里面,成员最具有这个部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
4、授权和分权
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区分就是分权和授权的区分,在领导职能里你所得到的权力是授权,而在组织职能里你所得到的权力是分权。授权的权力依然在领导者的手上,而分权已经在你自己的手上了,所以组织更能让人成长和有绩效感。
5、形式化的程度
形式化程度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很可惜我们都忽略了。比如公司内部的称呼习惯,我常常想为什么中国企业内部很难合作,而西方企业比较起来好像容易得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形式化程度的差异。
在西方,称呼方面没有形式化的要求和习惯,上至总裁和老板,下到一般员工,大家习惯性称呼名字,没有职称和头衔,因此合作也就比较容易,但是我们在称呼方面的形式化程度极高,甚至每一个人都唯恐称呼的职位不到位,深怕因此得罪上司,这样的习惯一定是无法合作的。
形式化程度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工作服装上的差异,会让一些人有满足感;工作场所的大小形式化也会让一部分人有满足感,我会建议给管理人员办公的场所稍微大一点,他就会珍惜并希望保有。所以给他一个房间,其实就会付出更多一点,这也是形式化导致的结果。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形式化就是管理岗位的设置,我建议职能部门的头衔一定要小,绩效部门的头衔一定要大。为什么很多公司职能部门不能够为绩效部门服务?就是因为职能部门的头衔比绩效部门的头衔还要大。
一般而言,职能部门负责人我们称之为总监,而分公司的负责人称之为分公司经理,总监和经理从习惯认知上显然是总监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职能部门为绩效部门服务,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分公司经理面对总监的时候,是无法提出要求的,反而更多的是为总监服务。
绩效部门的人要承担的责任大,应该给尽可能大的头衔,而职能部门主要对内提供服务,所以就要通过形式化程度把氛围营造出来。
6、控制幅度
一个人可以控制的幅度往往可以让这个人有着明确的感受,所以控制幅度的设计会直接产生满足感以及绩效。
我们并不主张控制幅度越大越好,因为在古典设计原则里,控制幅度需要做一定的限制。但是当一个管理者获得肯定后,扩充他所管理的幅度是一个很好的绩效肯定,也是他可以很容易获得满足感的原因。
7、专业化
这是我最担心的一个层面,在中国的企业中不尊重专业化的情况非常普遍,大部分的公司有分工,但是不会在职务的名称上明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只要是副总裁,不管他在什么专业领域,都可以让所有下属接受他的意见。
但是不应该这样,必须尊重专业能力而非职位,同时因为没有这样明确的专业安排,大多数情况下每一个副总裁都会对所有的职能或者专业发表意见,下属又必须执行,在这样的情况下绩效就会受到伤害。
所以在这个层面里,所有的部门都需要全称界定,比如财务副总裁、营销副总裁、成本主管、质量主管等,只有这样设计,才会让专业人士发挥作用,同时确定专业能力受到尊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