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QQ群泛滥缺乏监管 在小菲的案例中,她是在QQ群中结识了放款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发现,在QQ群中搜索“借贷”“借款”“今借到”等关键词,都能搜索到数十个QQ群,记者加入多个群发现,群消息中很快有多人发布贷款广告,与小菲给记者看到的群消息也非常相近。
如在一个名为“今借到借条借款”的群里,有网友发布消息称,只要是有学信的全日制大学生(包括成人教学),负债在4万元以下,在今借到平台中没有今日、当前逾期,都可贷款。还有的更是给广州的借贷者特殊待遇:“广州户口直接贷10000元~30000元,不看征信,不看负债,手续方便,当场放款。”不过要求在广州面签。
今年3月,在小菲的事件曝光后,广州日报随即报道了网贷QQ群泛滥的情况,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些QQ群没有一个被解散,目前仍在刷屏发布网贷信息。
学生以为“天上掉馅饼” 记者调查发现,在非法校园网贷的宣传中,贷款门槛非常低,如征信有问题都能申请、不用还钱甚至还能挣钱等。
记者查阅报道发现,淮安一在校大学生杨某在被高某等人以帮其办理网络校园贷款不需要还钱为由,办理了活励贷、优分期梦想基金、优分期手机分期三笔贷款,共计13200元,后才发现被骗。南京某高校在校生马某结识校友边某,对方以请求帮忙完成其在“名校贷”的兼职业绩为由,要求马某注册申请贷款帮其刷单,承诺会在期限内偿还贷款并给予一定报酬,结果马某上当。
在该类案件中,不少骗子以提供报酬为由,引诱大学生利用学生身份信息,通过网络平台申请贷款,在套取贷款后消失。
部分学生成校园贷中介“杀熟” 此外,还产生了校园贷学生中介的现象,且“抽成”相当丰厚。公安部门的调查显示,通过校园广告了解到网贷平台的占64%,通过业务员推销的占38%,通过同学、朋友推荐的占72%,通过电视、电话、网络广告知道的占34%(多选)。虽然并非所有熟人都有意害人,但熟人传播已经成为主要传播渠道。
记者查阅报道发现,在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朝阳区分局破获的一系列类似案件中,共有超过120名学生充当了诈骗分子的各级“代理人”。这些“代理人”每骗一名学生便能得到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奖励”,两名业绩特别突出的“代理人”还被各自奖励了一辆汽车。
大学生每月钱都花哪儿了? 大学生的钱都花哪儿了?其生活费来源及支出情况如何?据“麦可思2016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
对于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支出,数据显示,除去基本伙食费,大学生最爱的是“吃”,零食、饮料和营养品是最大的支出项。其中男生每月消费支出排在前三项的为社交与娱乐、食品、形象消费;女生每月消费支出最主要的是食品,其次为形象消费、社交与娱乐。
在调查中,四成的大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超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其中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经常不够用。
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麦可思的数据显示,43%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消费,其次会选择“向父母求助”“先消费后付款”“向朋友借钱”等形式满足消费需求。另外,麦可思在调查中还发现,3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类借款。(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