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534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一世刀笔 十里春风——烟台二中杰出校友杨先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1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一世刀笔 十里春风


烟台二中杰出校友杨先让



1930年,杨先让出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45年入读烟台毓璜顶中学(今烟台二中),1948年杨先让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师从徐悲鸿、孙宗慰、冯法祀、李瑞年、蒋兆和等先生,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央文化部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

1948年初冬一年级同班同学摄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为杨先让

1949年冬,中央美术学院蒋兆和、叶浅予二位先生与二年级同学合影,前排右一为杨先让

1950年,前三排右三徐悲鸿,前一排左三穿白衣杨先让

1950年12月中央美术学院为欢送参军同学演出 右数第三人为杨先让

2021年2月26日,杨先让当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词是:一把土养育的是他那片沉甸甸的情,一本书记录的是那颗滚烫烫的心,他让民间美术登堂入室,超越时空,滋润炎黄子孙的心灵。

2021年10月17日,“艺苑相索——杨先让艺术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协办,是“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展览共展出杨先让艺术作品160余件,分为版画、彩绘、综合、民间艺术四个单元。杨先让先生将各个阶段创作的30余件版画、彩绘等精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为国家永久收藏。

2021年10月17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艺苑相索——杨先让艺术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21年10月17日,“艺苑相索——杨先让艺术捐赠展”

2024年1月18日晚,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杨先让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民间文艺)。山花奖是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以表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表现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成绩突出、德艺双馨的民间文艺工作者,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

杨先让(左三)和女儿杨阳(左二)在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民间文艺)颁奖现场

杨先让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美术学院为国家培养的第一批美术家,他在各个美术领域辛勤耕耘,创作了大量时代佳作,发掘了大量民间美术珍宝,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艺术人生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联。








笔任平生

1952年,杨先让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60年底调回母校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1986年创办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并担任系主任。杨先让作为中国一代版画大师,走过了五十年版画创作的风雨历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与木刻刀结缘50年”。他的第一幅版画作品木刻《出圈》获1957年全国青年美展奖,代表作《晌午》《渔村》《延安组画》《刘胡兰与六烈士》《大庆会师》《纪念周总理》等为时代留下最经典的艺术画面,对中国版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杨先让第一幅木刻版画《出圈》( 22.5cm×34.5cm 1955 中国美术馆藏)获1957年全国青年美展奖

杨先让 版画 《大庆会师》 112cm×180cm 1975 中国美术馆藏

青年时期的杨先让对来自延安的革命版画传统充满了崇敬之情,在古元等艺术家的影响下由油画转向版画创作,逐渐成为50年代版画创作队伍中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杨先让的版画题材广泛,风格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同时又蕴含了浪漫主义的诗情意蕴,这些画作记录着时代的深刻记忆、描绘着多彩的生活、映照着杨先让先生作为艺术家的赤子之心,成为当代版画创作的时代经典。

杨先让 版画 《春日》 16cm×31.5cm 1956 中国美术馆藏

杨先让 版画 《公社大院》  28.5cm×38.5cm,1963 中国美术馆藏

杨先让 版画《 恩师徐悲鸿》  30cm×24cm 1999 中国美术馆藏

杨先让 版画《开春》  26cm×23cm 1961,中国美术馆藏

杨先让 鲁迅与《可爱的中国》 版画 54cm×61.5cm 1976 中国美术馆藏

彩绘是杨先让艺术创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他继承老师徐悲鸿的现实主义思想,将西画的光色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完美融合,并结合民间壁画的斑驳肌理以及套色版画的形式语言,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彩墨画,作品充满了对于祖国的热爱,对故土家园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杨先让 彩墨《家门之三》  67.5cm×94cm 2003 中国美术馆藏

杨先让 彩墨《金色的池塘》  74cm×102.5cm 1994 中国美术馆藏

杨先让 彩墨《乡情之九  》70cm×96.5cm 1998 中国美术馆藏

1982年杨先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1985年赴美国讲学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1989年赴韩国讲学访问;他先后被列入英国剑桥《东方名人录》和《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现代美术家名鉴》、《世界华人美术名家书画集》等;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巴黎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韩国及香港、台湾等地的收藏家收藏。

《杨先让木刻选集》《杨先让彩绘选集》是他的作品集,他还著有《中国乡土艺术》《黄河十四走》《徐悲鸿》《杨先让文集》《艺苑随笔》等书作,主编了《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甘肃卷》、《中国民艺学研究》、《中国民间现代绘画选集》等。这些著作、文集,一笔一划展现出他多元的创作风貌,浓缩了中国美术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与情感回忆,被誉为“一个人的中国百年美术史”。

如《三人行》,回忆了徐悲鸿、李苦禅等名师,以及周汝昌、黄永玉等同事和朋友们,是一本平生师友的回忆录;而《黄河十四走》,则记录了杨先让对于中华文明丰富而多彩的民族艺术的探寻与重新审视的过程……







探寻民间美术的春天

杨先让是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的创始人,是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开拓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先驱。

杨先让先生

1987年到1989年四年间,杨先让率领考察队出入黄河流域十四次。他的队伍里有女儿杨阳、有他的教授同行以及研究生们,他们历尽曲折,潜心考察民间艺术,足迹遍及青海、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100多个县,走访上千位民间老艺人,积累了近千张图片和二十余万字的记录,最终创作完成了民间美术考察报告《黄河十四走》和中英文版的《中国乡土艺术》。这是迄今为止黄河流域关于民间美术最为重要的考察实录成果,“黄河十四走”走出了民间美术坚实的研究基础,杨先让让民间美术登堂入室。

杨先让著作

收入《黄河十四走》的图片多达四百多幅,其中包括炕围画、壁画、山岩画、木版年画、陶瓷绘画、皮影、木偶、剪纸、社火脸谱、面花、花被面、花包袱、瓜帽、鞋垫、荷包、肚兜、布老虎、纸牌、瓦当……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四年的考察时间,杨先让结识了许多民间艺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剪花娘子库淑兰,杨先让对她的评价是:“库淑兰的创作还未受到商品和名利的干扰,已从传统民俗剪纸进入了偏重纯美的艺术创造境界。”还有很多当时已是白发苍苍古稀之年的老人,如新绛的剪纸能手苏兰花,安塞炕围画的作者钟大娘、宝灵的剪纸奶奶杜样茹、华县的皮影艺人潘京乐、乌镇闹社火的领头人李生胜、磁县的窗花巧手张树梅……这使他更加深刻思考当下的艺术,关注民间艺术的发展走向:

“民间艺人是我们的老师,人死艺亡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所以心里特别着急,走过这四年,我们得到收获,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根和源头,博大精深,我们已经为年轻人打开了一扇窗,吸引他们进来,现在要做的就是慢慢渗透、引导,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去传承发展。”

1993年退休后,杨先让和妻子油画家张平良开始赴美国从事讲学、举办画展等艺术交流活动。他们的展览,既展出自己的作品,也展出中国农民绘画与剪纸作品。他们先后在休斯敦、费城、巴特鲁茨、华盛顿、纽约、波士顿等地开办中国民间艺术展,同时举办中国民间艺术巡回讲座,得到很大反响。1996年杨先让被授予休斯敦市荣誉市民奖,1999年被授予路易斯安那州巴特鲁茨市荣誉市长奖,同年还获得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艺术学院文化交流奖,2003年获得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







杨先让与烟台二中

杨先让1945年入烟台毓璜顶中学(烟台二中前身)读书,是烟台二中158年历史上最杰出校友中的一位。

2020年7月,杨先让手写一封信寄语母校

2015年4月,临近学校建校一百五十周年庆,校庆办工作人员去杨先让先生的家里拜望他,他将一幅国画牡丹及题字赠与母校,热忱祝贺;

2015年6月,烟台二中北京校友会成立活动在北京大学举办,85岁高龄的杨先让先生是当时到场最年长的校友,他精神矍铄,时而严肃认真,时而轻松随性,令人印象深刻;

2016年12月,在由中央美术学院、烟台市委宣传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部门承办的杨先让画展暨新书见面会上,他邀请了母校师生参加并赠书——《我是岛里人》《三人行》《梦底波涛》《我为主》四本文集。那次见面会在烟台东山宾馆珍藏馆举办,杨老先生呈现给故乡人的是上世纪50-70年代的写生习作系列共70余件画作。

去年十月,杨先让先生回到母校。94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借助一根拐杖,看了他自己近八十年前刻录过青春记忆的毓璜顶老校区,看了展现教育新时代特征的高新校区。在毓璜顶老校,他记起当年往事,开心的像个孩子;在新校区,他始终在鼓励和饱含期望,说的最多的话就是“真漂亮”和“我太高兴了”。他从前就不吝啬笑容,现在更爱笑,笑容愈老愈真诚而烂漫。他言语和表情转换间流露出的丰富的情绪变化,耄耋老人深沉绵厚的情感,大艺术家特有的坦率自然的风度,令人油然而生仰慕之心。

​2023年10月,杨先让老先生回烟台二中访问母校并题字

2016年我们建馆纪念学校创始人郭显德先生时,邀请杨老题写匾额,他欣然应允;2020年7月又曾手写一封信寄语母校:“祝母校平安昌盛”;前几天我们邀请他的女儿、清华美院杨阳教授来校讲座,他听闻后欣喜地对女儿说:“你一定要去的,那是我的母校!”

这个满怀赤子之心的老人啊,每每被他感动。





杨先让的故乡是牟平养马岛,从小家境殷实,父亲爱好书法,热衷收藏字画,“每年两次,将那些字画拿出来,晾晒、欣赏”,算是少年杨先让的艺术启蒙。他家里兄弟五人先后皆在毓璜顶中学读书,他排行第五,四个哥哥名字依次是杨先温、杨先良、杨先恭、杨先俭——“温、良、恭、俭、让”。

在学校校史馆的杰出校友墙上,还有他的叔叔杨子平。杨子平是1911-1916年间在校的烟台实益学馆(烟台二中前身)学生,原名杨从和,19岁于实益学馆毕业后就职于英美所办的颐中烟草公司,后在奉天设立“子平商行”。192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牟平最早参加共产党的革命者。1936年4月,包括杨子平在内的奉天特委78人被捕,于是年8月20日在奉天浑河被日本人杀害,年仅39岁,他一手创办的子平商行也被日本人夺取。




END


撰稿 | 赵长英

初审 | 任琳娜

编辑 | 王涵

终审 | 姚维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