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174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职场分享] 那些善于当机立断的人,最后都成了职场赢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14: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雪白的雪 于 2018-4-25 14:28 编辑


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每个人在职业发展中免不了要做各种决策,然而奇怪的是,越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往往很多人无法做决定:

“我希望有人帮我做这个决定;

我想了很久,但还是无法做出决定;

即便我做出了决定,我依然在为正确与否感到深切的不安......”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认为决断力弱,显然很不利于这个人的职业发展:TA会错失很多不错的机会,常常因为犹疑不决被领导认为“不堪重用”。

要知道,在现在的工作环境中,做决定是第一步,你必须做出一个决定,才能谈及接下来的行动及结果。

那么,如何高效地做出正确的决定呢?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一篇读书笔记,文末会附上相关书籍的团购信息及方式,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以下,enjoy~

01
为什么我们总做不出正确的决定?

日本作者出口治明在《当机立断:通过数字、事实、逻辑做决定》这本书中指出,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做出决定,主要受两大原因影响:一是客观上多余因素的阻碍,二是主观上的无法舍弃。

1、小心“多余因素”阻碍决定。

为何现实中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得到正确答案?或者即便做了决定,也未必正确?

这里面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多余因素”。

这不,咨询者小婷(化名)最近就好不苦恼。

经了解,小婷在这家公司做了半年多,但不知为何,每次她都害怕提交方案或建议书,为此她苦恼不已,前来寻求帮助。


按照《当机立断》书中观点,很多时候我们要上上司提交一个方案或建议书,往往因为需要我们从多个方案或建议中选择自认为最合理的提交上去,这个时候对我们形成干扰的,往往是一些多余的因素,比如:

1)、这样的建议会不会招领导烦呢?(上司的喜好、看法);

2)、这是头一次提交,如果领导问及落地方法,万一应对不上怎么办?(没有经验);

3)、之前提过类似的,当时被否了,这回估计不行吧?(之前失败的经验);

4)、与自己当初的设想差太多,放弃吧!(自己的工作理念);

等等。

正是因为很多与工作目的无关的个人情感或情绪因素,导致我们迟迟不能做决定。

小婷也不例外。

小婷告诉我,自己就是顾忌太多,总害怕做不好被领导骂,因此在团队中显得被动怯懦,都快失去自信了。


2、“无法舍弃”让你无法决定

现实中,我们之所以很难做决定,就是因为两个选项并无绝对的好坏:不论你做任何选择,都需要舍弃另一个的好,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因此,如果你想要做出合适的决定,就必须综合考虑:明确自己会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所谓“有舍有得”,所以尽量客观考虑哪个才是最佳选项。


02
如何迅速做出有效的决策?

1、排除无关的干扰项,单纯衡量哪个方案对目标更有利?

回到小婷的案例中。

事实上,不论怎样的工作,都有它的目的性,我们只要认真分析总会得到答案,不过这里面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通常说来,即便存在不确定因素,我们也有很多办法得到正确答案。

我们在考虑方案或建议时,应该单纯地考虑哪个更有利,至于上司的想法、你的理念、过去的经历或体验则是没有关系的。

2、衡量“可以冒的风险”与“不可冒的风险”

通常说来,风险和回报是对等的:高风险对应高收入,低风险对应低收入,而“高回报低风险”则是不存在的。

如果畏惧风险或者不敢冒险,注定什么都得不到。

在这里,有个投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分析决策,这种方法叫做“投资三分法”。

生活中,“投资三分法”指的是:将马上要用的钱放入钱包;把现在不用但以后会用的钱存储起来成为“存款”;如果还有余额,则可以用来“投资”。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为要不要冒险感到困惑时,首先要确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失败,还有没有能力生存下去?”确定能生存下来,再考虑“有多少成功率?”


注意,这里的顺序很重要。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14:2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3、用“数字、事实与逻辑”判断

举个例子来说。

之前有一位咨询者张先生前来向我求助,原来,张先生对蒙氏教育很感兴趣,也很看好幼儿教育方向:他认识一些从事蒙氏教育的朋友,考虑要不要利用家里一栋闲置的房子启动创业项目。

据张先生说,那栋房子所在的小区孩子数量一直在增长,尤其这几年,小区里的孩子明显比前两年增加了不少。

乍一听,张先生辞职创业的决定似乎挺正确,但是当我让张先生搜集完数据一分析,此举并不是最佳方案。




张先生做这个决策的逻辑是:如果X1(孩子的数量)增加,则蒙氏教育(Y)很有市场潜力,加上自己认识做蒙氏教育的朋友(人脉资源),又有一栋闲置的房子(固定资产),貌似只要能运作起来,基本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了。

但我们仔细审视里面的逻辑关系不难发现,事实上孩子增加这个表象的背后并不是儿童的增加,而是中学生的增加,如此一来,张先生的这个创业项目未必如想象中那样契合市场需求,也就意味着,这个项目并不是最佳方案。





经过分析,咨询后的张先生决定先成为一名早教讲师,利用周末时间讲课,而不是贸然辞职创办早教机构。

03
应用举例:
如何运用上述理论方法做出有效抉择?

问题1: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关于到底留在老家发展还是去大城市,我始终无法抉择,希望老师指点。

答:这是典型的第一种情况,即“多余因素阻碍决策”。

在这里,你不妨罗列下干扰您做出这项决定的多余因素,包括:

1、父母的态度和看法;

2、他人的眼光和社会主流价值观;

3、过去糟糕的学习或实习经历,让自己倍受打击;

等等。

排除这些干扰项之后,再去考虑:

1、在你看来,什么样的生活是你更想要的?

是平静如水的安逸生活?还是充满竞争的压力生活?

2、你更渴望什么?是更快地成长,还是更稳地生活?

3、理清自己的渴望和诉求后,再看看哪一个选项对你的目标是有利的?

问题2:老师您好,特别羡慕您当时从一名财务成功转行为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我目前也是一名上班族,对心理学感兴趣,我想知道的是,当时你是怎么踏出的第一步?以及转行需要注意什么方面呢?

答:这个问题可以套用前文所说的第二种方法,所谓“通过评判风险做决策”。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之前做了十多年的财务工作后转型为财务培训师的,当时机构需要我们辅导学员就业,在那样的机缘下,我自费报名学习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后来我上的职业规划课受到学员及领导认可,一度成为了我的口碑课程。


当我打算转型的时候,我把风险仔细评估了一遍。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这次尝试失败了,我还有活路吗?能维持基本生活吗?

答案是可以的。

我是财务出身,也有相关证书和多年实践经验,如果尝试失败,我有两条退路可以选择:一是去企业继续做财务,二是应聘到其他培训机构继续当讲师。

这个问题解决了之后,我继续评估:这次转型的把握或者成功概率有多大?

事实上,在转型之前,我已经做了相应的铺垫和准备:在写作领域,当时我已经成为了一些平台的签约作者,拥有了一批读者,他们当中已经有人私信我咨询职业发展问题了;如果我全力在职业规划领域深耕下去,力争输出更多有深度及高度的文章,便可以激发更多的人,也能够让更多需要我的人知道我,慢慢把这件事做大。

经过评估,成功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

这是我转型背后的一些思考和心路历程。

因此,对于渴望转型或者有志于开创自己事业的职场人而言,我有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1、如果可能,尽量把专业范围内的工作做好:因为你不清楚的是,一旦你面对市场风险会有怎样的结果,到那时你的专业或可以救你一把,成为你的退路区;

2、如果你没有选择,往往因为积累不够,这个时候建议继续观望,持续积累;

3、输出很重要:在这个时代,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无疑是建立自己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形象或者打造个人IP的重要手段和技能,最终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服务,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及物质财富。

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4-26 15:0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学会选择,优柔寡断确实干不了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