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首页 烟台业主论坛 『芝罘区』 激活两街区繁荣一座城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2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芝罘区其他小区] 激活两街区繁荣一座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1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芝罘区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搬迁改造工作纪实
  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是烟台城市的发祥地、开埠历史的起始点,凝聚传承了几代烟台人的记忆。经过岁月的洗礼,两个历史街区昔日的繁华已经落幕,区域内现存房屋情况比较复杂,文物建筑、民俗院落年久失修,违章建筑、高危旧房杂乱分布,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落后,群众居住环境比较恶劣,与周边现代化的城市文明形成鲜明对比。两个历史文化街区就如同一块璀璨的宝玉被深埋进泥土中,虽经数次挖掘却始终未能重见天日。
  今年,市委、市政府做出加快推进城市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将“一岛一带两街区”作为主要抓手,启动环芝罘湾区片开发建设,特别是把朝阳所城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搬迁改造作为重中之重来推动,为芝罘区城市化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项目启动以来,市委王浩书记先后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工作,提出“要高品质开发朝阳街和所城里,精心抓好两个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用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设计、最好的配套、最好的质量为居民提供安置房源。”对街区搬迁改造给予高度重视与充分支持。芝罘全区上下既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区级领导到一线干部职工,每个参与者都怀着一种豪情与热爱,全心投入、干劲十足、信心百倍,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好,全力以赴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坚决不辜负上级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朝阳(一期)、所城历史文化街区共涉及住宅2650户、非住宅195户,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搬迁改造工作自9月4日正式启动以来,芝罘区坚持全员发动、全面攻坚、全速推进,提出“同步搬迁、同步拆迁、同步安置、同步历挖掘史、同步修缮运营”的“五个同步”工作思路,全区各个层面齐心协力、共同发力,实现了居民搬迁与改造开发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街区搬迁改造的特色之路。截至10月31日,两个街区累计完成协议签约1683户,占总户数的63.5%。
“工作都是干出来的,速度都是拼出来的”
紧盯“两个月完成”目标全力跑出搬迁工作“加速度”
两个月的时间完成2600多户居民搬迁,是市委、市政府交给芝罘区的政治任务,也是对芝罘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考验。困难面前必须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才能确保顺利完成任务。对此,芝罘区迅速统一思想,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开创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搬迁改造经验。
  创新“网格化协议搬迁”模式。考虑到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程序多、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的问题,结合街区搬迁后续修缮运营的现实需要,芝罘区积极借鉴上海、成都、福州、绍兴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历时近3个月,经过前后60余次会议的研究论证,创新推行了“协议搬迁”“网格化操作”的模式。该模式以独栋院落或独栋建筑为标准,将2650户住宅划分为667个网格,在充分尊重房屋所有权人意愿的基础上,采用平等协商的方式签订搬迁补偿协议,网格内签约率、搬迁率达到“双100%”,补偿协议正式生效,一户不走、网格不收。这种搬迁模式是在山东省目前尚无协议搬迁成功先例情况下的一次大胆探索,不仅省略了补偿方案公示、征求意见等环节,大大缩短了项目征收的启动时间;还无需征收补偿款提前拨付到位,减少了资金占用,实现了项目短时间内的快速启动。而且将政府的行政行为变成了平等主体的民事行为,完全与群众平等协商,让群众意愿充分表达,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参与项目服务的邵律师表达了内心的震撼:“在征收补偿资金没有完全到位、安置房源户型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实现了搬迁户数过半,这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非常少见的,由衷地对指挥部的创新举措点赞!”
  建立“扁平化指挥”体系。组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的北部滨海开发建设指挥部,由常务副区长、统战部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4名区级领导担任副指挥长,下设朝阳和所城两个搬迁部,从全区抽调16名科级干部和40余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建立“日沟通、日汇报、日协商”机制,对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公有产权房屋搬迁、房屋继承过户、安置房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在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解决。特别针对街区内涉及中央和省、市、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的房产数量众多的实际,将261户搬迁任务分解至28个上级部门单位和14个区属单位,全部明确了搬迁期限,形成“市区一体、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朝阳和所城两个搬迁部将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下沉搬迁一线,划分8个工作区片组成联合工作推进小组,分别由1名科级领导干部带队,配备部门、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楼片长、评估和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分兵把口,全力推进搬迁工作。全区各个部门单位一律听从指挥部调度,随叫随到、全程参与、优质服务,凝聚“全区一盘棋”的工作合力。
  实施“军事化管理”制度。为确保搬迁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步调一致,指挥部为每名工作人员统一配备了蓝色马甲,背部印有“北部滨海开发”统一标识,穿梭在街区间形成一道亮丽的“蓝色风景线”,极大提高了辨识度和影响力。指挥部严格实施“早七点晚七点风雨不误,早布置晚总结视情延伸”的工作方法,所有人员取消一切节假日,每天雷打不动召开晨会、“晚会”,实行重大问题集体决议制度,经常为了破解遗留复杂问题开会讨论到凌晨下半夜,真正做到了事不隔夜、高效推进。将搬迁目标量化到天、任务细化到人,制定周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到任务上墙、进度上墙、目标上墙,实施“攻坚计划”、“清零计划”,倒逼责任、挂图作战,全力加快搬迁工作步伐。建立动迁进度“红旗榜”,每天晒成绩、晒进度,比奉献、比担当,结合实际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对取得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力表彰,对因不负责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加班加点,扎实开展“双节攻坚”活动,8天共签订搬迁协议300余户,取得了良好效果。
  健全“全覆盖宣传引导”机制。将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充分利用横幅、看板、LED大屏、宣传车、电视台、网站、报纸、公众号、QQ群等多种形式,把政策要求贴到大街小巷,文件精神宣传到家到户,最大限度地浓厚搬迁氛围。印发7000余份《致街区居民的一封信》、《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住宅房屋协议搬迁宣传手册》,发动街道部门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楼片长、自管党员等各个层面人员进门入户宣讲政策、答疑释惑,确保让每一名被搬迁人知晓领会搬迁文件精神。配置动迁流动广播车,全覆盖、无死角地开展宣传动员,营造铺天盖地的宣传势头,实现群众从“要我搬”向“我要搬”转变。
“既要最大力度、最快速度,又要最高群众满意度”
始终把让群众满意搬迁作为贯穿工作全程的最高标准
  理解群众、依靠群众,是打造群众满意民心工程、实现和谐搬迁的关键。芝罘区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让群众满意放在工作首位,通过“听民意、让民利、解民忧”,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了搬迁进度和群众满意的双赢目标。
听民意,根据群众意愿做决策、拿方案。搬迁工作全程设立公开热线、电子邮箱征求群众意见,并在朝阳所城两个搬迁部搭建“朝阳、所城听您说”服务平台,综合运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广泛倾听民声。组建成立5个工作组,先后10余次就改造意愿、安置需求等问题入户征求意见,确保民意最全面、最真实的表达。在搬迁补偿方案制定过程中,针对群众提出的房屋面积测算、附属设施补偿等方面问题前后易稿20余次,使政策制定充分体现民意。始终将“公平公正公开、依法规范透明”贯穿工作全过程,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执行到底”,让一切程序环节都在阳光下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绝不暗箱操作、绝不乱开口子,真正让群众打消顾虑、消除误解,清清楚楚签约、明明白白搬迁。
  让民利,竭尽全力维护好群众的利益。朝阳所城街区居住面积不足45m2占总户数的71.6%,原住居民几乎都是无力改善居住条件的老年人。工作中,坚持利民惠民,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干工作。在补偿标准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法律为依托,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合理确定房屋评估价格,得到群众的普遍支持和认可。在附属设施评估方面,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诉求,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失。在房屋解困方面,对搬迁区域内住宅面积低于45m2且只有一套房产的住户按照45m2进行解困,直接增加安置面积2万多平方米。在搬迁奖励方面,在签约奖励期完成签约并正式生效的,给予300元/m2的签约奖励费、100元/m2的搬迁奖励费;选择产权调换的被搬迁人,超出等价值调换面积15平米以内的部分,在投资优惠价基础上再优惠300元/m2。在安置房建设方面,按照“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设计、最好的配套、最好的质量”的要求,筛选确定峰山水库和南山公园东地块作为安置房建设地址,从楼层户型、楼间距、通风采光等方面都做了最好的设计,科学布局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确保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
  解民忧,想方设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为解决被搬迁群众的实际困难,芝罘区制定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措施。围绕满足现房安置需求,将白石、惠安小区等现房资源纳入一次性安置房源,定向供应给那些年纪大、行动不便、要求现房安置的老年人。围绕解决弱势群体困难,实行“搬迁帮扶双分包”,针对孤老、残疾、重病患者等群体,由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帮助联系中转房、协调搬家公司、代办搬迁安置手续等。围绕房屋产权继承问题,组织区法院、区不动产交易中心和律师团队进行专题研究,在原有公证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通司法确认“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精简运转流程。针对朝阳所城涉及房屋产权继承案件全部予以优先立案、优先办理,确保案件第一时间启动程序。安排专门的人民调解员、专门的诉裁团队、专门的执行人员以及专门的承办法官,切实做到专人专班办案,确保每个环节衔接流畅运转高效。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采取人性化措施,加快办理速度。目前原先需要几个月的司法程序,现在最快仅需半天即可全部办理完成,实践中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围绕经营业户搬迁问题,指挥部多次到卧龙园区、幸福、黄务等街道进行实地考察,主动帮助街区内医疗器械商户挑选经营场所,既解决了被搬迁人的后顾之忧,又保留了发展势头良好的特色产业。
“把两个街区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管起来”
实施全方位监管不放松,切实管出街区效益最大化
  历史文化街区搬迁改造与城市其他区片开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清空重建,而是保留修缮,搬迁后的房屋依然由政府主导管理运营。对此,在全力加快搬迁工作的同时,坚持征管同步、严查严管,实现街区秩序井然,搬迁顺利推进。
高标准开展综合整治。通过全面排查和重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在街区开展拉网式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将街区划分为若干片区,实施片区负责制,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对排查出的乱堆乱放、卫生死角形成任务清单,限定时间予以整改。公开环境整治投诉举报电话,对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说立行、即查即改,确保整改不留死角。在综合整治行动中,两个街区累计清理乱堆乱放、卫生死角80余处,清运垃圾500余吨,街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大力度拆除违章建筑。因居住面积不足、管理措施不善等原因,两个街区私搭乱建多、违章建筑多、无证房产多,据统计,搬迁范围内的无证房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对此,芝罘区开展“拆违”专项行动,由搬迁部提供违章建筑点位清单,向阳街道组织7台机械车辆、20余人执法队伍,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清理力度。截至目前,两个街区累计拆除私搭乱建80余处、板房50余处、门头牌匾40余处。其中,向阳街道率先带头拆除了自有7处门头网点房和1处社区活动中心;向阳街西侧有20年历史的30间门头房,仅用3天就完成了拆除、清理工作,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在加大拆违力度的同时,重点加强对新建、改扩建等行为的监管,从根本上杜绝了房产问题的滋生。
  全方位启动联合执法。组织公安、消防、城管、安监、文化稽查、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伍,对街区内工商注册、消防审批等经营行为实施“冻结”,对违规经营的业户实施无缝隙动态监管,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形成高压态势。联合执法行动开展以来,已关停违规经营店铺10多家,带动20余户经营业户主动签约交房。朝阳街区的朝阳街、海岸街、阜民街等路段,在旅游旺季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极大影响人车通行,经联合执法街区面貌极大改善,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硬措施提升安保等级。组建20人的专业安保队伍对街区实现24小时全覆盖巡逻,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工作,有效维护了搬迁区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朝阳所城两个搬迁部分别安排4名安保人员全天候值守,维持现场工作秩序,为搬迁工作和群众安全提供保障。在抽取选房顺序号、群众领取补偿款等关键环节,由10名安保人员全程参与,截至目前,在抽取的120余个选房顺序号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秩序混乱的现象,保障了搬迁工作顺利开展。
“细活也得有快工,修缮运营必须精益求精”
打造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城市经典、百年工程
  朝阳所城两个历史街区文保建筑数量众多,其中,朝阳街区是国家级保护街区,有国保单位47处,省保单位4处,市保单位19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30处;所城街区是省级保护街区,有省保单位36处,市级不可移动文物74处。但由于年久失修,历史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芝罘区坚持“科学规划、整体保护、抢救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持、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激活两个街区的生命活力,打造烟台城市的历史文化名片。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前期,由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牵头,从本土文化角度挖掘、收集、整理街区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素材,梳理富有街区特色的文化脉络,提炼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元素。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征求社会各界关于街区资源挖掘、改造运营等方面的意见,先后组织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本埠地方史研究学者、博物馆专家、民间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热心街区改造的市民代表、宗族人士,以及各民主党派代表等,召开了4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向市区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咨询函,同步开设网络邮箱征集网友意见。截至10月23日,累计征集有价值建议500余条,后期将逐条研究梳理纳入街区改造工作中。委托三和德通律师团队起草《烟台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围绕历史建筑的确定保护、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以及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在法律层面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提供支撑。
  精细开展修缮准备工作。联合市文物局、博物馆等单位,集中利用一个多月时间,逐个院落、逐栋建筑、逐个房间进行踏勘梳理,制作现存保留建筑真实历史形制376套,分类型绘制历史建筑形制详细分布图,将两个街区主街两侧101处历史建筑划分修建等级,明确修缮类建筑70处,提升改造类建筑31处。与中国文遗院、清华大学文遗院、北建工古建院等5家国内知名文物修缮团队进行合作,对87处省级以上保护文物提出修缮改造意见,制定修缮工作路线图,并向省文物局申报了2018年省级文物修缮项目立项。10月12日,指挥部组织地质勘察部门开始入场作业,对街区文物建筑、居民院落进行钻探、取样、勘察,同步开展历史建筑结构检测、白蚁防治检测及地下管线设计等工作,为下步历史街区改造开发奠定基础。
  超前谋划街区运营管理。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运营管理经验,先后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学习,邀请上海建为文保、岳阳鱼嘴巷街区执行团队等国内顶尖历史街区运营团队来烟交流合作,探讨每条街巷的主题定位和每栋建筑的具体业态。高起点做好街区策划工作,前期已经组织3家国内知名街区运营公司做了策划设计方案,计划组织市旅发委、市规划局、市文广新局、市住建局等单位,以及国内10余名专家成立了专家评审委员会,对3个策划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科学论证、对比筛选,对其中最成熟的方案进行细化、完善和更新,确保11月份制定出台最终的策划运营方案,使两个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掘、传承和运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