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42180|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择园交流] 亲历美好的幼儿园---留念巴学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0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烟台巴学园教育 于 2017-2-20 19:00 编辑

                                                                                                  美好幼儿园的关键词


美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是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来具体规划我们的教育,即“因教育才”;同时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发展需求,即“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美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不是为了给成人带来欣慰而设计的教育,而是需要成人付出时间和心力,帮助孩子持续建构起支持他们一生幸福快乐生活的能力。


美好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是主流教育下的创新与改革,创新建构主义教育,改革行为主义教育。


美好幼儿园的特点是读懂孩子,尊重孩子,珍爱孩子,帮助孩子建构健康的人格,教育出来完整幸福的人。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07: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美好的园长

    说一个幼儿园美好,园长一定是一位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懂教育懂课程能自己研发或寻找并发现独特课程的领军人物。其次,园长既要拥有实践的智慧,又有理论的高度;既有审慎态度的传承,又有充满教育情怀的大胆创新;既立足于幼儿园自身,又有对中国学前教育的整体思考和不断探索。

    亲近孩子,亲近教师的园长,就像日本巴学园的小林校长,尊师爱幼,美好的教育才具有爱的魂。

    巴学园,美好教育的代名词。巴学园的孩子,幸福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7:2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亲,感谢关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关注教育!关心孩子的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5-20 07:1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美好的幼儿教育之------蒙台梭利教育

    曾经,蒙台梭利教育在烟台,风行一时,各幼儿园纷纷开设蒙台梭利班,并藉此增加收费。蒙---在蒙台梭利中读二声,汉语字义为启蒙的意思;现在大多数人都读一声了,就变成了“蒙人的教育”。的确,中国式的蒙台梭利曾经蒙住了很多人的双眼,或被利益驱使而不顾蒙台梭利良好的教育理念,或被教具吸引草率的将之应用于孩子,可怜蒙台梭利这个老人家的心血成就!可惜蒙台梭利教育对孩子们的美好教育功能!
    只有同时拥有理念和教具的蒙台梭利才能真正实现美好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的教育创新和改革需要谨慎的借鉴蒙台梭利教育,同时发展蒙台梭利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06:5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美好的幼儿教育之------正面养育的5个原则和技巧

    正面养育的5个原则的每一个都有助于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是成就孩子伟大人生的特殊礼物。
1、        允许与众不同------让孩子能够发现、欣赏并发展自己内在的独特潜能和目标。
2、        允许犯错误------让孩子能够自我纠正,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争取更大的成功。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但在9岁之前尽可能的让孩子说吃自己的要求、希望、需要和感觉,最后还是父母来做最终决定。因为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父母的否定否认打击嘲讽,孩子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他们会因此没有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有可能持续一生,导致孩子成年之后变得优柔寡断或者不能做出长久的承诺。
3、        允许释放消极情绪------教会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感觉,使得他们更加自信,更富有同情心并更愿意合作。
4、        允许要求更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问问孩子怎么想,用“我希望”代替“不准”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意识,清楚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学会延迟满足的能力。他们能够要求更多,但对已拥有的一切同样感到快乐。
5、        允许说“不”------允许孩子自由的说话,说脏话,用暂停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意志,并确立他们真实、积极的自我意识。这种自由加强了孩子的心智和意志,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感觉和想法,允许反抗权威是所有正面养育技巧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3:4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正面养育------带给你不溺爱、不惩罚的教养法

    不能不说的是,现在的父母都太宠爱自己的孩子了,不能打也不能骂,我们都非常理解父母的心情。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一直一些父母想管也管不了!

    宝贝儿为什么有时会表现的那么反叛,那是因为我们常把属于小家伙的权利给剥夺了,要不就是吝啬赞美的声音;只要我们换一个思维,把打骂换成另一种赞美,那些小家伙心里还是很愿意听话的!

  我经常看到身边很多大人用不当的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过分委屈和过分的承担责任,甚至还会对孩子进行比较。其实孩子是无法横向比较的,也许一个人某一方面偏弱,另一方面天赋很高;有些人则是大器晚成。让兔子学游泳,骂青蛙不能好好跑步,这都是不够明智的。

    幸福快乐的基础条件应该是做事的满足感上,所以,美好教育就是能够带给孩子幸福、开心、自信的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5-25 16:1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以前有个莆田巴学园,留念巴学园,蜗爱巴学园,这烟台巴学园在哪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7:1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世上精灵 发表于 2015-5-25 16:10
以前有个莆田巴学园,留念巴学园,蜗爱巴学园,这烟台巴学园在哪里啊。

呵呵,烟台的巴学园在我们所有喜欢巴学园人的心里,在所有爱孩子的父母的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8 07:1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快乐、游戏、陪伴是整个童年的意义所在,而不是六一的特权。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被剥夺的童年永远无法找回。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往往就是在整合自童年起就已形成的性格,成年后的种种特质大都和童年经历有关。因而人生每个阶段,最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应该剥夺,要自己去为自己发现那段生命的意义。
    烟台巴学园教育,希望带给我们的孩子每天都是六一节,每天都开开心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4: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智取“抢劫犯”-美国学校生活纪事(第四季-16)

      感受美国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其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社会希望孩子从学校中不仅仅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更学到独立行走社会的技能;不仅提高孩子们作为个体的素质,也培养他们作为公民的意识。
    上周收到Alex童鞋班上的home room parent (本班家长联系人)的邮件,说这星期一需要一位家长志愿者在一个45分钟的安全教育中演一个抢劫犯,到时会全身装扮起来,上演一个抢劫戏码。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罪犯特点,好向警察(宣讲者)报告。看了这个邮件我纠结了很一会,这课程这么实在,又是用这么一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上,我真想身临其境看上一看;但自己天性纯良(借用同桌评语),演技有限,恐怕难以担任如此挑战的角色,犹豫间,已经有人自告奋勇报名了。
    邮件里还说孩子们不知道这个预先的安排,所以我也暂时对Alex童鞋按下不表。
    昨天(星期一)放学后,Alex童鞋果然谈起这个令他们激动了半个下午的课程来。他绘声绘色,用半是描述半是传授的口吻对我说:昨天警察局又来人给我们上安全教育课了,她先给我们讲怎么报告可疑的车。我们可以按Cymbal(跟“Simbol-符号”读音相近,方便孩子记忆)的办法来描述一辆可疑的车,C就是Color,车的颜色;Y是Year,车是新的还是旧的;M就是Mode或者Make,指什么牌子,比如是奔驰还是本田;B是Body, 就是车型,比如是轿车,SUV还是卡车;A是Appearance,比如有没有特别标记,车贴呀挂件啊什么的;最后就是L,License,就是车牌号码。 车牌号码很重要,能记住最好,但很多时侯车跑得很快记不下来,所以要尽量讲清楚车的外形!
    Alex继续说:讲了怎么报告可疑的车之后,我们没有立刻练习,因为警察不可能把车开进教室里来嘛,我们平时看到车都可以练习。不过,你猜后来怎么样?我们练习了抓“抢劫犯”!警察阿姨正在讲怎么报告一个可疑的人,一个戴着面罩的人溜进教室里,把老师的手提包抢走了!我们当然知道这不是真的抢劫犯啦,但他演得很好喔,来去只有几秒钟!后来我们描述了他的特征,帮警察抓到了他,你猜猜他是谁?我故意往学校老师身上猜,Alex连连说不对不对,真想不到啊,警察摘下他的面罩后,我们发现他原来是小D的爸爸!大家又高兴又意外,一时都尖叫起来。等我们上下 一节课的时侯,隔壁班也尖叫起来了,我们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我问,你们怎么描述那个”坏蛋“的样子呢?Alex胸有成竹一五一十从头到脚地数了起来: 他戴着写着Brookfield Zoo Safari字样的帽子,一个黑色的面罩,黑色的手套,身穿灰色的运动外套,黑色衬衫,卡其色裤子,棕色系带鞋子,黑色皮带,有金属皮带扣。我说:你一个人就记得这么多细节?他说大家一人记一点嘛,合起来就很多啊,警察拿着我们的报告,一下子就抓到了这个抢劫犯!我说,这是第一次,记漏了什么不奇怪,但你回想起课堂上的情形,就好像复习今天所学的本领,我猜你现在所描述的,比你原来记下来的多吧?Alex笑着承认了。
    我借机发挥说,你看,出色的观察力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继续多玩些发现的游戏,对身边的事情都加以留意,对不平常的人或事保持敏感,那么,你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刻报告一个可疑的人,保护自己,帮助他人,还可以发现事物的联系和规律,对思考有大大的好处!
    从这个安全教育课程回看美国教育,真心感到其无处不在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及其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社会希望孩子从学校中不仅仅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更学到独立行走社会的技能;不仅提高孩子们作为个体的素质,也培养他们作为公民的意识。在学校的日程表上,安全教育是每周一的固定课程,消防局,警察局等相关部门轮番上场,给孩子们讲授各种安全知识。在警察局的网站上可以看到“社区教育”这个栏目,为孩子们设立的课程或活动有十多个,包括“独自在家”,“警惕,安全”,“防止离家出走”,“学校意外管理计划”,“安全城市“等等。“警惕,安全”是给四年级孩子们讲的主题,除了“如何报告可疑的人和车”,还有关于网络使用安全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5:0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在问答中被交接的世界与深爱
    作为童书绘本收藏者,久而久之,你心里会生长出一个高耸入云的、塞满浩如烟海图书的书架。这个抽屉最上层放着一些“不囤会死”的书。你希望和孩子一起读到它们,希望你的孩子和他们的孩子读到它们,希望这些书,哪怕时间流逝、时代变化、文化转易、科学沿革,还会一直一直流传下去。

    我个人会把《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放在这层书架里。



4-12岁孩子最奇妙的问题,大师最富启发性的高明回答。112位大师级人物共同为孩子完成的著作
    在这套书里,《动物世界》的制作人大卫·阿滕博格爵士会回答“猴子还会变成人吗?”《荒野求生》的制作人贝尔·格里尔斯会告诉孩子“尿为什么不能喝?”……还有语言学之父诺姆 ·乔姆斯基、诺贝尔奖得主约翰·格登等上百号大人物也会满足孩子们的期待。他们的回答简明、幽默、严谨,有的颇具启发性,有的具有无边的想象力,有些回答甚至会让你进入新的迷惑,但无论怎样作答,都具有相当的广度或深度,没有孩子不会在其中乐而忘返。不仅对孩子来说,即使对大人,这样的风采可能也从未领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7:0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面对孩子,语言暴力更伤害

      这是新加坡的一则公益广告,以此来告诉我们语言暴力的恐怖,有些人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语言有多么的伤人。只言片语会中伤你最亲的人,并且可能是无法修补的伤痛。我们用一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生活中都别忘记使用谢谢你[玫瑰]对不起[玫瑰]请原谅[玫瑰]我爱你[玫瑰]等等的话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6:4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中国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高尔基:“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提倡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但最需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父母教育却被我们遗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年轻恋人如果想领取结婚证,必须参加政府举办的父母学校,培训合格,才能领到结婚证。

    可是,中国的父母普遍坚持随意而轻松的心态: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部分父母甚至认为:任何成人都可以教育孩子,祖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保姆也可以教育孩子。中国父母什么时候开始承认教育的艰难呢?直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成为“问题学生”,父母们才开始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惊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16: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毕节的四个孩子,死于什么样的绝境?

                                                                                                                 ----------------武志红        
                                                                   死亡,即是无回应之地。 ——西班牙故事

    毕节一个家庭的四名儿童喝农药自杀,这太虐心。
    几年前,毕节也曾发生类似事情,五名流浪儿冬天,在垃圾桶取暖,都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这两起惨剧发生之前,我就留意过毕节,因那里频频爆出虐待儿童的事情,如:
    贵州金沙县10岁的女童杨科贤饱受虐待已达5年之久,施暴者就是她的亲生父亲;

    贵州毕节市的一对夫妇长期虐待自己年仅6岁的女儿,他们不仅用铁丝抽打、罚跪钉子、毛线穿耳,还多次用烧红的火钳烙孩子屁股、嘴唇等;

    ……
    此前,我也将这些事情和贫穷联系在一起,但最新发生的这起惨案,让我对这一视角有了怀疑。
    首先,这个家庭有漂亮的两层楼房,先是网友估造价不少于20万,而后官方说造价不少于20万。
    其次,并非是穷到没饭吃,家里还有玉米,还养着两头猪。
    再次,也并非是没有人理,有报道称:
    张胜(应是老师)对记者称:几乎每一次老大不去上课,他都会去他家里做工作,“给他讲在学校有免费的营养午餐,可以和大家一起玩”。在兄妹们辍学后,乡干部和学校教师前后6次去动员回校上课。**说,他5月13日第二次到他们家时,听到孩子在里面跑,但怎么敲都不开门。

    这些细节显示,将责任归于贫穷以及政府,是没有道理的。甚至还说,其父母只负担小部分责任,这种思考不知道从何而来。
    事实显示,其父母要负重要责任:
    1、母亲已离家出走;
    2、父亲有严重的暴力;
    3、或许比暴力更糟糕的是,父亲也离开这个家,联系不上了。(说或许,是因为也许暴力造成的阴影,更胜于父亲离开。)
对婴儿来讲,这是极其可怕的经历。我通过咨询发现,对于婴儿来讲,如果身边没有人陪着,那意味着,他时刻都处于地狱中,甚至,他时刻都是在和魔鬼打交道。    用稍理性的话来说,即精神分析的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
我想,杀死毕节那一家四个孩子的,就是这种绝境吧。虽然老师和社会对他们有回应,但那无法替代父母的。母亲消失了,父亲电话也打不通,而很可能的是,他们心中从婴儿期就一直活在这种绝境中,他们受够了。    为什么要让孩子处于这种绝境中?为什么必须去打工?
    我想,比贫穷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个国家,可能每个地方都有这样一种主流思维——挣钱胜于带孩子,面子胜于家庭温暖。
    别说我老家农村,也别说留守儿童,就算在亿万富豪的家庭里,多少孩子也仍然是留守儿童一般?
    在我的朋友们中,很明显的,在欧美企业工作的人,对待家庭的重视,远胜于其他人。他们的周末,都尽可能留给家人。我们总说,东方文化更重视家庭,这种重视体现在哪儿了?或许,主要是体现在裙带关系上,即,家庭是用来构建权力关系,而在社会上更好生存的,至于爱,不重要。
学了心理学,我明白,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的基础,是因为爱的匮乏。虽然条件不好也可以导致一定的自卑,但这远不如爱的匮乏作用大。    爱是无形无质的东西,相对于它,我们社会,更在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有调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我一个朋友说,他曾在四个国家问他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对中国人最大的印象是什么,他们都用了“勤劳”一词。
    农村里的壮劳力出来打工,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忙着上班,亿万富豪们也多在拼命,但是,我们真的要去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我常有这样的想象——或许,大多数人中国人都是孤岛一般,只能用脑袋和语言与别人建立一些可怜的链接,而感觉和情感,或者简单说是心,是关闭着的。每个孤岛,都是在严重缺乏回应的家庭中长大,我们也由此构建缺乏回应的社会与国家。等我们做了父母,又将“无回应之地的绝境”,传给了自己孩子。
    大人一旦关上了心,就可以像没事人一样活着,将生命延续下去。但孩子,他们的心还没有关上,无回应之地的绝境,或许直接会杀死他们。
    我再次说,毕节这四个孩子,他们不是死于贫穷,而更可能,是死在无回应之地的绝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8:0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烟台的巴学园现状
    烟台的巴学园,现在真是百花齐放,一方面是大家勇于尝试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值得喜值得贺;另一方面是从来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的新新妈妈类要么是出去学习个华德福啊蒙台梭利啊孙瑞雪啊李跃儿啊回来后就声称自己“升天得道”“取经归来”然后开始招生,开始在孩子身上做实验。因此,有的号称华德福为基础的巴学园的,作息时间的安排都是30分钟为一个活动内容,明显的不符合华德福的慢节律,明显的传统课堂教育;也有的巴学园收费高,内容包括12种特长学习,不顾孩子的实际生理年龄特点及规律,把一些大孩子才能学习的领域课目牵强的附加到幼儿身上。曾经是中国人都在糟蹋蒙台梭利教育,现在又开始糟蹋巴学园的美好教育了。
    做好烟台的巴学园,真正的做实美好教育,需要真正懂孩子懂教育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学前教育等相关专业多年的实践与反思,不懂孩子不懂教育、却在做教育、尤其是在做巴学园教育的人士,请高抬贵手,不要借用爱的教育,让不可逆成长的孩子成为您们的试验品和牺牲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6-17 22:09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烟台巴学园在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7: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并且,听话哲学深入无数国人内心,在我的记忆中,中国家长夸孩子时,“听话”和“乖”这两个词简直是不可避免。

听话哲学,有不合理之处:一直被要求听话的孩子,他的精神生命正逐渐被扼杀。

听话哲学,也有其合理之处:若孩子不听话,很多中国家长就会觉得生不如死。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发明了“不含敌意的坚决”一词,他是在讲父母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也包括孩子想与父母共生的动力,其意思是,父母坚决地拒绝孩子,但并无敌意。敌意即,我不会说,你是错的;更不会说,我因此就不要了;更更不会说,因此我恨不得杀了你!

想脱离听话哲学的中国孩子,也可用此策略对抗父母:我不听话,并不意味着我恨你;也不意味着我不爱你;只是,我是我,你是你。即,一方面坚决地对父母的意志说不,同时又对父母传递爱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16:5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懂是爱的前提,尊重是爱的核心。最怕不懂孩子而泛滥的爱,最怕不正确的尊重而带来的溺爱及放纵。不懂孩子就不会理解孩子,不理解孩子何谈尊重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 17:5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烟台巴学园教育 于 2015-7-1 17:59 编辑



尹建莉老师推荐《我把美国教育方法带回国》:画云博士在海外生活20多年,她的教育研究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本书通过她育子和教学的经历,深刻剖析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本质,并为优化这些关系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的灵魂即无条件的爱,它令许多教育问题迎刃而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7:1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被控制的孩子长不大
或许我们没有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常常在以“爱”的名义控制宝宝。控制宝宝的结果是,我们会妨碍他自我成长,导致他将来缺乏主见,自信心降低,自我价值感缺乏,过于依赖家长,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都带有明显的控制宝宝的倾向,比如强硬的命令、斥责、体罚等等。与此同时,我们的很多控制行为也往往以“爱”的名义来实施,因此,它很容易蒙蔽我们的心灵,导致我们很难意识到这种行为有什么不恰当之处。

    要防止我们以“爱”的名义控制宝宝,就要认清那些被巧妙伪装的控制行为的真面目。试着捡拾一下我们的言行。对照一下,我们的控制行为是否也会以如下的方式巧妙地伪装出现呢?
伪装:我不想让你受伤!

    家长的一些控制行为伪装得比较巧妙,常常以“我是担心你受伤”的形式出现。例如,宝宝看见茶几上放着一只玻璃杯,这个装了水的玻璃杯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扑过去,要拿起玻璃杯喝水。妈妈走过去:“小心,你会把杯子打碎的。”宝宝不听妈妈的劝告,执意要去拿茶几上的玻璃杯。妈妈情急之中可能就会呵斥宝宝,强行从宝宝手里抢走玻璃杯。这类行为披着“爱”的美丽衣裳,却残忍地剥夺了宝宝自我发展的权利。

拆除伪装策略:

    实际上,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在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会出现非常多类似的自主性或者探索性的行为,比如,他可能会对电器发生兴趣,对自己来做某些事情有着强烈的欲望……此时,如果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他更多自由探索、自己做主的权力,引导他学习以恰当的方式去规避危险,那么,我们的“爱”就恰到好处,不仅可以保障宝宝的安全,还可以保护他自我探索的积极性,提升他的自我价值感,协助他成长。

伪装:一切都是为你好!

    有时候,家长的控制行为会以“一切都是为你好”的形式出现。因为如此,就算宝宝因此受了心灵的“伤”,家长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解脱的理由。例如,到了睡觉时间了,宝宝一直都在闹腾,就是不肯上床睡觉。当指令失效的时候,家长就可能双目圆睁,怒斥宝宝,甚至给他的小屁股拍上几下以儆效尤,逼迫他早点入睡。毕竟,这是为了让他睡眠充足,有个更健康的体魄呀!当然,“一切都是为你好”还包括大量十分武断的行为。这些行为以“爱”的名义操控着宝宝,让宝宝的自我感觉在我们的呵斥甚至体罚中逐渐瓦解。

拆除伪装策略: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尊重宝宝的需求,允许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掌控。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最好不要跟宝宝正面冲突,而是可以考虑换另外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比如,我们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个选择(需要提醒的是,这个选择的目标一定都是父母内心深处期望的目标),如果他能自己选择,就不会有被操控的感觉,他就会变得比较配合。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宝宝也不愿意配合,我们可以采取“温柔地坚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态度很坚决,但是执行的方式很温和而平静。当宝宝探测到父母的底线,他就会很精明地停留在底线之内。

伪装:我来帮你!

    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友善的行为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背后隐含了另外一个信息:“你不行!你做不到!”最典型的事例是,宝宝在某个阶段,一般是2岁左右,会有非常强烈的想要自己来做事情的欲望。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他,比如宝宝非要自己系鞋带,但是他就是系不上,做家长的难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免不了很迫切地扑过去:“宝宝,你不会系,我来帮你吧!”我们可能根本就意识不到,如此好心的一句话,竟然会在无意识中将宝宝的自我价值感给贬低了。

拆除伪装策略:

    当宝宝处在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只要是他想要自己去做的事情,能满足他要求的,最好尽量满足。哪怕我们需要多等待一会儿,甚至需要忍受他自己做事带来的一团糟的后果,那都是值得的。经历这么一个混乱的阶段之后,我们会发现,宝宝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他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越来越能干,之后,作为家长,我们也会越来越省心。

伪装:你再……我就……

    按说,家长对宝宝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不过偏偏有些家长喜欢以“你再……我就不爱你了”这样的说法来控制宝宝。替代的控制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你再……我就不喜欢你了!”“你再……警察叔叔就要来抓你了”“ 你再……大灰狼就来吃你了!”“你再……我就不给你买冰淇淋”……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他会以为家长是认真的,于是,为了防止“就”后面连着的可怕的事件发生,宝宝就勉强变得乖巧了。不过,这种“狼来了”的控制模式很快就会随着宝宝生活经验的增长而失去作用,于是,控制者不得不提高控制的强度来要挟宝宝。这样的方式会让宝宝养成讲条件的习惯,或者总是压制着自己,来刻意逢迎家长,又或者导致宝宝无视家长的权威,让家长彻底威信扫地。

拆除伪装策略

    一个为了让别人高兴而活着,凡事都要看人脸色的人是很痛苦的。如果不希望宝宝成为那样一个人,我们就需要让宝宝明白,我们对他的爱永远都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不会因为他做了某些事情而改变。因此,即便他的某些行为我们不认可,也要让他意识到,我们不能接受的只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本身,他需要改变的也只是某个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