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121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烟台城事] 中国人的春节和放鞭炮的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5 1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中国人最开始过年放鞭炮是为了辟邪驱除年兽,年兽也称为夕,大年三十降临祸害人间,古人只好约定在年三十放鞭炮驱赶年兽,所以年三十也叫除夕,驱除夕兽。当然世上并没有年兽,这只是古人对未知的未来产生恐怖,古人只能通过巫术的方式祈盼来年平安。沿袭下来,这种迷信行为逐渐成为了过年的习俗。   
但是古人的鞭炮和现在不是一样的东西,古人把竹子放入火中,竹节燃烧发出火花,爆裂嘣发出声音,称谓爆竹。宋朝王安石做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表明1000多年前的宋朝主要还是放爆竹过年。
火药是古代炼丹术的副产品,隋唐时期开始应用于军队,用火药制作的鞭炮大范围出现在民间大概是明清时期。当然此前也有,但那是皇家权贵的专用,普通百姓是享受不起的。此后燃放火药制作的鞭炮成了中国过年的标配习俗,另外还有阖家团聚,祭拜祖先,北方吃饺子,南方闹花灯等等习俗,但是更古老的过年习俗比如燃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却渐渐远去。
民国成立后,公历取代了传统农历。为了区别公历和农历新年,民国政府规定,以公历元日为新年,农历元日为春节,这就是春节称谓的开始,此后春节沿袭了传统的过年习俗。但是其中也有波折,1930年民国政府告知天下,废除旧历春节,理由是:1912年已颁令废除旧历,以公历为国历。为了推行国历,必须废除春节,过一个革命化新年。并以公历11日即元旦为新年正日。而除夕则是公历1231日。11日至14日为新年假期,公历115日为元宵节。
新政令以革命的名义雷霆万钧的推行,国家机关人员先行执行了,但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过农历春节,放鞭炮,贴春联,热热闹闹过大年。两年后这道可谓“乱作为”的命令,就没有人或机构去执行了,人们又轰轰烈烈过起了旧历新年。而这场废除春节的全过程,就像是一场闹剧,起始时严肃认真,结束时如烟花一缕,了无痕迹。
新中国成立以后,鼓励移风易俗,好多传统春节习俗就取消了,比如春节开宗祠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大吃大喝,下跪磕头,社戏等。文革时更是提倡过革命化春节,1967年国务院曾发文要求各行各业春节不放假,开展各式各样的抓革命,促生产运动,过一个不同凡响的革命化春节。
于是年三十工人就加班工作,大干快上抓生产,农民集体出门建梯田,修水库,仅山东就有几百万的农民在县领导带领下挑灯夜战。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不回家,留在农村战天斗地,以革命行动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献礼。这是一个没有鞭炮,没有春节对联,只有红旗漫卷,口号震天的革命化春节。城市里只有小孩子年三十放几个小鞭,大人听完喇叭里“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就上炕睡觉了,月亮冷冷清清的挂在年三十的夜空。
直到1979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几篇文章,标题就是《为什么春节不放假》和《让农民过个“安定年》,广大干部群众看完这期人民日报后喜形于色,集体呼应,然后这一年春节假期就回归了,这一年的鞭炮真响,好多家庭团聚了。然后又有了改革开放,大家的生活开始慢慢好了起来,鞭炮声也越来越响。
六七十年代大家普遍穷,买不起鞭炮只能放个小草鞭听个响,八十年代有点钱了开始放大鞭、放二踢脚,滴滴丝,放烟花,小孩子除夕晚上聚众合伙,争相放鞭炮炫耀相争,整夜鞭炮不断。直到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才把全中国放鞭风俗统一起来了。除夕这天,大家早早吃完年夜饭,大人赶紧领着孩子出门噼里啪啦放一顿鞭炮,然后回家坐在电视机前等待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的音乐一起,外面的鞭炮声就小了,全家人被电视里艺术家精彩的表演吸引,大家喜气洋洋,欢天喜地跟随节目同乐,中间只有小孩子按奈不住诱惑抽空出去放个鞭炮,又赶紧回家看春晚,到了半夜12点春晚倒计时结束,全中国鞭炮声轰然作响,礼花照亮夜空,那真是神州大地同欢乐。从这年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春节的新风俗,新时尚。
这时期的烟花鞭炮制作的规格开始吓人了,有的集束鞭炮威力相当于小型炸药包,放起来惊天动地。伴随着烟花鞭炮市场规模的扩大,年三十鞭炮声和消防车的警笛声相互交响不断。我们有一户邻居家里房子被烟花引燃,火光映红了一条街,消防车哇哇赶过来,消防员架起水枪破窗救火,万幸的是邻居家人都没事,可是看看家里火烧水泡的惨状,这家人真是想哭,这个年没法过了。除夕也是医院急诊最忙碌的时候,好多人被鞭炮烟花炸伤手,更严重的炸掉眼、耳朵的都有。
那时候除夕也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节,当时家家户户都是烧煤取暖做饭,煤炭燃烧污染叠加鞭炮烟花污染,碰上空气不对流天气,大年初一出门街上乌烟瘴气,空气中煤的硫磺味道和鞭炮的硝烟味道,让人喘不过气。好多人出门也戴着口罩。
后来就有人大代表建议城市禁放鞭炮,大部分人都同意。上海是最早开始禁放的城市,在八十年代末禁放鞭炮,然后北京九十年代初开始禁放鞭炮,这在当时是一种文明进步。全国其他城市相随而动,城市的春节忽然变得静悄悄。
但是岁月轮回,人性是复杂的,当你长久享受到春节安逸生活,享受到清洁空气时,又会怀念曾经的那种过去。特别是目前疫情未稳情况下,又有好多人提议放开燃放烟花鞭炮,表面说是弘扬传统文化,增添节日气氛,其实未知他们心里还想着这世上有个年兽,祈望用古老的方式驱除瘟疫邪灵吧。
其实现代春节本意是家庭团圆、安定与祥和的象征,燃放烟花爆竹只是其中的一个风俗,而不是全部。最开始中国人放鞭炮是为了辟邪驱鬼,现在去掉迷信色彩,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中国历史上传统春节习俗燃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桃符已经没有了,爆竹被烟花鞭炮取代。屠苏酒被红白酒取代,桃符被春联取代,我们这一代过春节的风俗增加了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但是年轻一代又喜欢春节上b站、刷抖音,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也渐渐远离了年轻人。新一代的孩子们对烟花鞭炮不感兴趣了,他们更喜欢抖音和红包。
所以与时俱进,相信将来春节燃放烟花鞭炮还会放开,但是燃放烟花鞭炮的人会越来越少。

沙发
发表于 2023-1-15 11:2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不让放就不放吧
我最怕有一天,当官的都不让老百姓出去上班挣钱,每天拿着本跟笔到街道坐一起吹牛逼,本上写的经济腾飞,科技先进。每天从早上八点吹到晚上五点,城里的吹经济,村里的老农民吹农业收入,亩产水果,粮食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15 11:24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最后一句不同意,真要放开,燃放烟花爆竹的人会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15 12:22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火星上的水 发表于 2023-1-15 11:24
最后一句不同意,真要放开,燃放烟花爆竹的人会越来越多

认清形势吧,现在的孩子真不喜欢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10:5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爱讲道理的保安 发表于 2023-1-15 11:24
不让放就不放吧
我最怕有一天,当官的都不让老百姓出去上班挣钱,每天拿着本跟笔到街道坐一起吹牛逼,本上 ...

不会的。当官的大部分知道老百姓是他的衣食父母,他们需要老百姓的税收发工资,养活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