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留学派] 美国高端本科录取新标准 《扭转潮流》鼓励学生关心他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5 1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命运链 于 2016-4-15 13:54 编辑

美国当地时间3月31日下午5点,美国常春藤大学2016年常规录取结果统一发布,以哈佛大学为首的名校录取率再创历史新低,8所院校中,有6所录取率下降。结合去年12月起陆续发放的“早申请”提前录取结果,今年美国本科顶尖名校录取形势持续严峻。在2016年的1月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布了一篇题为《扭转潮流:通过大学招生鼓励关心他人和公益》的报告。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哈佛教育学院对于现在的本科招生制度的一些观点,并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那么这个报告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美世留学副总裁马志海的脚步,来了解一下哈佛大学发布此次报告的背景。


这篇主题为“让关爱他人之心在年轻人心中普及”的报告强调年轻人应当弱化个人成就的重要性,转而关心他人和公益,马志海认为,对公共利益的关心是美国大学在招生过程中一直以来的录取标准,并不能算作新增的录取条件。前些年,对于亚裔学生的GPA成绩在顶尖大学里比美国白人同学要高很多的情况,美国大学给的反馈是:亚裔学生普遍是“书呆子”,数学成绩好,却没有领导力和活动。

于是亚洲学生慢慢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开始花很多时间做课外活动,但结果是录取率依然不见提高。而美国大学招生部门对此的回应是:亚洲学生是为了录取而做活动,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并不是真心喜欢做活动。


马志海认为,该报告建议在录取中强调标准的清晰化,对于成绩好的亚洲同学在录取上会有更高的门槛,对此同学们要做一定的适应和调整。与此同时,让人高兴的是参加这个报告的大多数是美国东北部的学校,包括所有盟校、MIT、芝加哥大学,而一向对亚裔同学比较友好的加州理工、伯克利、斯坦福等西部大学,没有参与这个报告。然而这个报告已经成为事实,具体需要对此做哪些调整来适应新标准,马志海给出如下建议:


未来美国大学的主要录取条件之一是关心他人及公益

长久以来,美国教育的精髓之一是强调个人成就和个人贡献,而未来这一现象将被扭转,把关心他人、关心社区、关心公益放在个人成就之上是美国大学新的录取标准之一,这一统一招生标准同时适用于美国学生和国际学生。


活动质量的重要性将大于数量

长长的活动清单将不再受到美国大学的青睐,建议申请者递交的材料中活动经历在2-3个比较适宜。这些活动经历应该充分体现申请者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收获,学生不应强调自己的领导力,而是着重描述某项经历的真实性和多元性,以突显该经历给自己带来的非凡意义。


倡导持续并且意义深远的社区服务

不少学生为了大学申请,会带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去参加社区服务,从而让自己的简历内容变得充实而丰富,今后这种现象的操作性会大大降低。近些年很多家境较好的高中生会参与到各式各样的异地甚至异国志愿活动当中,实际上这样的经历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爱心,而是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美国大学在未来会较为看重学生在家庭或自己的社区中的义务服务。另外,招生办对学生社区服务的时间长度也将有严格的要求,持续一年以上的服务内容才有意义。


培养感恩心和责任心

除了关心他人和社区,美国大学倡导申请者对前辈为社会做的贡献充满感恩心,并且对于未来一代充满责任心,努力创造一个美好且公平的世界,这样的胸怀将受到美国名校的垂青。


降低标化成绩重要性,不提倡参加两次以上考试

该报告鼓励美国大学将标准化考试成绩列为可选选项,并且不提倡学生参加考试超过两次。中国学生一向以高分而闻名,降低标化成绩重要性、强调软性指标的做法看似不公平,但实际上美国大学的招生标准一直以来都取决于招生官价值观的不同,这项提案从一定程度上统一了招生价值观。


总而言之,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这份《扭转潮流:通过大学招生鼓励关心他人和公益》的报告主要强调美国大学招生应减少对考试成绩的依赖,而更多地侧重学生展示对学习和长期志愿服务的热情,这对于未来美国大学的申请还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新华出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