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标题: 再说《中国乒乓》,通过电影的方式,致敬我们逝去的青春 [打印本页]

作者: 有水无为    时间: 2023-4-25 17:54
标题: 再说《中国乒乓》,通过电影的方式,致敬我们逝去的青春

在家里的有线电视付费频道,偶然看完了电影《中国乒乓》。这几日,码了三千多的文字以后,反反复复,又完整地看了三四遍。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历史从来都是个淡妆浓抹的小姑娘,绝大多数人看到的美,其实,都是被粉饰一新后,推到你面前的。

 

乒乓球比赛是如此。历史是如此。我们每个人,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

 

一代一代的人啊,几无例外,活着的时候,都在极力为自己唱赞歌。

 

天花乱坠的美誉之词,阿谀逢迎到肉麻之极的,脸都不要了的吹捧。

 

这个世界,最不值得相信的东西,就是人。

人,数千年来,一直都是这个世界,一切罪恶的根源。

 

一段历史,时过境迁以后,被以电影的艺术形式,重现在大银幕上的时候,运作这件事的人,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捞钱?可以不用这么辛苦的。

 

炒作?貌似有更多现实意义的题材可以选择。

热爱?他们也不是其间的亲历者啊。

 

我能想到的字眼,第一个就是,青春。

 

我特意查过了,我的年龄,和这部电影的两位导演,相差无几。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中国男乒,由世界之巅,迅速滑落到底谷,然后,以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重夺斯韦思林杯为标志,绝地反击,逆势崛起的这段历史,正是我们最青春的时候。

 

 

世人总是喜欢用最纯洁的语言,来描绘青春的美好。

 

绝大多数人,即便是身处泥潭的时候,也不忘甜蜜地回味自己的青春年华。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1995年的初夏时节,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受公司委派,和同事们一起,由胶东半岛的烟台,来到了湖南最南部的郴州,在一座茂密的崇山里面,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矿山。

 

我们烟台的司机师傅,开着公司最好的大货车,把我们公司制造的设备,运送到山顶的指定位置后,卸完车。

 

看着几乎垂直于山体的下山路,我们烟台的两个老司机,面面相觑,在山上住了好多天,都不敢开车下山。

 

那座山的名字,叫做玛瑙山。山间,茂林修竹,高耸入云。狭窄的单车道,人从车窗向下看去,随处都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这也是我的青春。在山里,起初工作的半个多月里,我就没有见过太阳的模样。云里来,雾里去,视野所见,能见度从来都没有超过十米。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在山里待了半个多月之后,某日,太阳毫无征兆的出现了。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距离我们住处的房子,不到十米的地方,居然就有一座大山在矗立着。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在我们这个七八人的团队里,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这其中,有公司领导,有业务骨干,更有着经验丰富近妖的老师傅。

 

深山老林里,公元1995年,收音机,几乎就是所有人了解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邓丽君死在泰国的消息,我就是通过收音机,在大山里知道的。

 

现在也可以说了。那时候,通过收音机收听到的节目,外国波段的节目,比我们中国电台的节目,听得清楚多了。

 

那时候的我,不但是一个超级体育迷,而且,还是个乒乓球的疯狂发烧友。199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就是这个时节,在天津开始举办了。

 

感谢万能的收音机。那段时间的我,人,在湘南大山里辛苦工作。心,却无时无刻,都飞到了遥远的海河之滨。

 

半决赛,中国男乒3比2,赢了南朝鲜。在山中,是绝对没有可能收看到电视直播的。思前想后,我做了个决定,撒个谎,向领导请假,以看病为理由,下山了。

 

我想到了这件事的后果。事实上,这件事,也确实给我之后的工作,由此滋生了一些负面的因素。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早就不在那个工厂工作了。此时此刻,我又一次扪心自问,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给你一次重新考虑的机会,你还会这样选择吗?

 

一秒钟的犹豫都不会有。我确信,还是会这样。

 

莫欺青春少,此物最相思。

 

突然在想,那个时间,这部电影《中国乒乓》的两位导演,邓超和俞白眉,他们在干什么呢?

 

看过这部电影后,我深信不疑,那天晚上,他们一定,如我一样,也是坐在电视机前,看完这场比赛直播的。

 

快二十年了!

 

现在想来,那天晚上的事,恍若就发生在去年。电视机在什么位置,那个谁,谁谁,坐在哪里,而我,又坐在哪个角落里,

 

历历在目。

 

那几位来自内蒙古的专家们,他们的音容笑貌,此时此刻,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中国乒乓》这部电影里,艺术化的渲染了比赛的进程。实际上,这场比赛还没开始,像我这种最初级的球迷,都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中国队,已经0比2落后了。

 

我们经常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状态,一旦打开了以后,除非遇到了克星,否则是很难被遏制的。

 

世乒赛开赛以来,瑞典的瓦尔德内尔,状态火热到爆。结合之前多年,他和中国队的比赛战绩,这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队的队员,有能力和他做对等的较量。

 

那届比赛,中国男团的队员,有马文革,(他输给老瓦的比赛,就像中国围棋的马晓春,输给日本的小林光一那么多,数据惨不忍睹)

 

王涛,就没赢过瓦尔德内尔。

 

孔令辉,曾经在瑞典的俱乐部打过球,瑞典人对他的了解,绝对是知根知底。

 

刘国梁,青葱年少,顺风球越打越有,逆风球的时候,有可能输得惨不忍睹。

 

而丁松,是专门为卡尔松准备的独家秘药。

 

按照蔡振华接受电视记者采访时候,说的原话,“老瓦的这两场球,我们事先就知道是要输的”。

 

所以,这场比赛的胜负手,在一单王涛,不出意料地输给了老瓦之后,比赛的重担,就完全落在了马文革对阵佩尔森的二单较量上。

 

 

比赛地天津,是马文革的老家,他也是主教练蔡振华最为信任的弟子。当他逆转佩尔森取胜以后,在那一刻,中国绝大部分的电视观众,都长吁了一口气。

 

团体比赛的第三单打,在专业人士的眼中,是团体赛最至关重要的存在。而丁松对阵卡尔松的这场比赛,毫无疑问,直到现在,都是中国体育比赛的电视精华镜头之一。

 

这是一场影响了整个乒乓球运动的一场比赛。

之后很多年,韩国的朱世爀成名后,说起自己打球的经历,他说,就是因为看了丁松和卡尔松的这场比赛,一下子就顿悟了,突然知道,乒乓球该怎么打了。

 

第四场,王涛对佩尔森的比赛,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总决赛。无论中国队还是瑞典队,都非常清楚,如果比赛进行到第五场,中国队赢球的几率,近乎为零。

 

在这之前多年的比赛中,王涛也是经常输给佩尔森的。但是,人生能有几回搏啊,王涛把他一生中最巅峰的状态,就贡献在这场比赛里了。

 

第一局,比赛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电视机前的我,已经感受到了,这场球,拿下了。即便是和我一起看球的那几位内蒙古的专家们,他们也是这样的看法。

 

比赛结束了。电影主创者在拍摄时候的用心,甚至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方面,都是和历史真实重合的。王涛躺在地上,第一个冲进场的对员是谁,第二个,第三个是谁,乃至于当时的蔡振华,是在哪个位置,做着什么,电影画面表现出来的,都是和当年的历史,严丝合缝得贴切在一起。

 

唯一一点的疏忽,是领奖台上的位置。主教练的左手边,最外侧的,是一贯低调的丁松。电影里,可能是为了烘托主力队员的位置吧,把丁松和孔令辉的位置,颠倒了一下。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那几年,他们在领奖台上捧杯的大海报,就贴在我的床头,和马拉多纳的大海报一起,陪伴了我单身宿舍年代的完整岁月。

 

 

我是以下山看病为由,向领导请假的。看完这场比赛的电视直播后,我重回山上,继续投入工作了。

 

接下来,工作不忙以后,我也有机会,和工地附近的人,有了交集。

 

小肖,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了我的生活。

 

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男孩。一个唱歌非常好听的湘妹子,一个木讷寡言的山东小伙子,一个高挑白皙,漂亮如水做的湖南小姑娘,在玛瑙山里,相识了。

 

后来,我工作结束了,回到了烟台。小肖也离开了老家,去往广东打工了。

 

再后来,小肖给我写信,问我,是否可以到烟台来打工。

 

我没有回信。

 

这就是我的青春。一段发生在1995年的故事。和电影《中国乒乓》同时代的,刻骨铭心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两位导演,邓超和俞白眉,也许,和我一样,在那个时候,有过关于青春的回忆吧?

 

以电影的方式,向我们逝去的青春,致敬。

 

 

 

 

 


作者: 鲁网一丈青    时间: 2023-4-25 22:32
楼主妥妥滴球迷啊!
为何不给小肖回信呢?
作者: 畅想飞舞    时间: 2023-4-26 05:48
攀登 冲锋。青春的美好大抵如此。
作者: 火红年代    时间: 2023-4-26 06:22
难忘的九十年代,有几年老瓦成了魔咒,有时看的非常着急。
作者: 有水无为    时间: 2023-4-26 08:12
鲁网一丈青 发表于 2023-4-25 22:32
楼主妥妥滴球迷啊!
为何不给小肖回信呢?

那时候,小肖是农村户口,我在国企工作,分房需要双非的。这可能是最实际的考虑吧。
昨晚,朋友说我格局太低,想想,我也是自作的
作者: 有水无为    时间: 2023-4-26 08:12
畅想飞舞 发表于 2023-4-26 05:48
攀登 冲锋。青春的美好大抵如此。

也是一种情结吧
作者: 有水无为    时间: 2023-4-26 08:13
火红年代 发表于 2023-4-26 06:22
难忘的九十年代,有几年老瓦成了魔咒,有时看的非常着急。

我们都骂马文革,说他的名字有问题,如果改成马改革,一定就能赢老瓦了
作者: faraway    时间: 2023-4-26 08:19
1995年邓丽君去世,李翘站在纽约的街头通过橱窗里的电视机获知了这个消息,咫尺之遥,黎小军也被同一个电视停住了脚步,两个人又见面了。经典的电影镜头啊。

1995年天津世乒赛,是我看过的第一个世乒赛,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很多人从此开始了乒乓球这个运动,从1995年起每个周除了看刚开始一年多的足球职业联赛(山东泰山将军队我的最爱,铁蛋教练,宿茂瑧,唐晓程,李晓鹏,邢锐,邵延杰,宋毓明等等等),另外看得最多的就是乒乓球联赛,从那年开始,我们的乒乓球联赛搞得越来越职业了,通过联赛,也认识了一个中央台的专项体育解说员——蔡猛
作者: zhaidaye88    时间: 2023-4-26 08:29
有水无为 发表于 2023-4-26 08:12
那时候,小肖是农村户口,我在国企工作,分房需要双非的。这可能是最实际的考虑吧。
昨晚,朋友说我格局 ...

留有遗憾,才会想念。青春就是这样,真好。
作者: 五分真情    时间: 2023-4-26 08:31
我喜欢看当年的李菊打球。
作者: 外贸原单    时间: 2023-4-26 09:40
真好
作者: 有水无为    时间: 2023-4-26 10:14
faraway 发表于 2023-4-26 08:19
1995年邓丽君去世,李翘站在纽约的街头通过橱窗里的电视机获知了这个消息,咫尺之遥,黎小军也被同一个电视 ...

突然发现,我这篇文字,也有了忆青春的功用了
作者: 有水无为    时间: 2023-4-26 10:18
五分真情 发表于 2023-4-26 08:31
我喜欢看当年的李菊打球。

对,我也超喜欢,大开大合,特帅
作者: 无香水榭    时间: 2023-4-26 11:35
faraway 发表于 2023-4-26 08:19
1995年邓丽君去世,李翘站在纽约的街头通过橱窗里的电视机获知了这个消息,咫尺之遥,黎小军也被同一个电视 ...


作者: 命里犯水    时间: 2023-4-26 14:51
这个电影看了,拍的挺好,超出预期,之所以市场表现不好,主要还是乒乓球这个题材,缺乏新鲜感。
作者: 有水无为    时间: 2023-4-26 15:19
命里犯水 发表于 2023-4-26 14:51
这个电影看了,拍的挺好,超出预期,之所以市场表现不好,主要还是乒乓球这个题材,缺乏新鲜感。

我个人认为,还是因为邓超本人的缘故。观众审美厌恶的。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s://www.yt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