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辈儿里,农村条件艰苦,城市条件能稍微好些。一个“城里的亲戚”如果混的还不错,那么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都意味着很多。我的姑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亲戚。
姑奶奶是爷爷的亲妹妹,爸爸的亲姑姑。解放初期时候的学生(不知是不是大学生),落户北京,在棉纺厂工作,正儿八经的工人。
姑奶奶是个热心肠。虽然北京离老家相隔千里,但是却总是操心着娘家这一摊子事儿。记忆中小时候每年姑奶奶都会回来一两次,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主要是衣服,我家的、叔叔家的、姑姑家的,大人的、孩子的,都一包包的包好,虽然都是些旧衣服,但是在那个年代已经很不错了。还会带很多在乡下不常见的零食,分给我们孩子们。记得小学时第一次吃到好丽友巧克力派,自己竟难以相信世界上有这么美味的零食。如今每次去超市看到,仍会想起当时的味道。
除了这些,记忆里家里的第一台电视,甚至还有一个大圆桌,都是姑奶奶从北京带回来的。一直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在那个物流不发达的年代,姑奶奶是如何托人办到的。还有家里修房盖屋、爸爸叔叔娶妻结婚,姑奶奶也总是会伸以援手,这些都是后来父亲和我聊天时说起来的。
大哥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和同学一起去北京当保安。爷爷告诉姑奶奶后,姑奶奶托人把哥哥安排进了一个电子厂。虽然如今哥哥早已换了工作,但这份恩情却永不敢忘。
姑奶奶是大嗓门。每次回家,爽朗的说话声和笑声都能传出半个村子。姑奶奶很外向,走在村子里面,很多人不认识她,她就会主动的自我介绍。我是谁家的谁谁,也是咱们村出去的老姑娘了,今天回娘家来了。慢慢的街坊邻居都知道了我们这个北京的亲戚,小时候通信不发达,有时候姑奶奶回家时,家里人都在地里干活儿,邻居就会帮忙来地里喊一声“老韩家的,快回去吧,你们北京的姑奶奶来了。”
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多少都有些内向和不自信,姑奶奶总是用她的嗓门和爽朗的笑声鼓励着我们这些孩子们,多说话、多表达,甚至鼓励我们给她写信,她每次也会很认真给我们回信。在众多孩子中,姑奶奶最喜欢的是我,或许是因为我小时候学习成绩比较好缘故,还送给过我一支崭新的钢笔,这是其他兄弟姐妹们没有的待遇。
姑奶奶对爷爷很好。爷爷去北京时,在饭店里吃的粉蒸肉觉得很好吃,后来每次姑奶奶回家,都会从那个饭店打包几碗粉蒸肉带回来。爷爷喜欢抽烟喝酒喝茶,他的烟酒柜里总是少不了一些北京特产的烟酒和茶叶:二锅头、吴裕泰。逢年过节时,家里有客人来,泡上一壶茶,点上一支烟,总会引起客人的阵阵惊呼和赞赏。每到这时候,爷爷总是自豪的说起来,这些都是小文从北京带回来的。
姑奶奶也一直很受全家的尊敬和爱戴,不论是爸爸、叔叔和姑姑,还是我们孩子一辈儿。即便后来爷爷和奶奶过世以后,仍邀请她每年回来看看。我后来上大学、参加工作,每次去北京也总会去姑奶奶那儿看望一下,陪她聊聊天、说说话。
如今姑奶奶已经九十多的高龄,前几年开始小脑萎缩,不认识人了,后来又脑栓过一次,便卧床不起了。好在家里儿女孝顺,条件也比较好,请了保姆每天伺候着。
前几日,北京的哥哥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姑奶奶,哥哥录了视频发给我,姑奶奶瘦了很多,也没有了往日爽朗的笑声和说话声,只是静静的看着妈妈和哥哥,微笑着。看的我眼角湿润。
这就是我城里的亲戚,影响了我也影响了我们一大家子的姑奶奶。如今她庇护和帮助的我们都已经长大,而她却老的忘记了我们。所有的恩情无以为报,唯有深埋心底,遥祝健康长寿。
行云何处去 发表于 2023-2-16 20:20
有颗感恩的心
pinming 发表于 2023-2-17 04:42
姑姑亲侄子是真亲
缘来是惜 发表于 2023-2-17 04:41
老爸的两个姑姑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北京那位不晓得什么情况,据说孩子都在部队医院没有联系了。上海的是 ...
ytkfd 发表于 2023-2-17 04:35
老辈人的纯朴亲情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自私离我们越来越近
似溪向海游 发表于 2023-2-16 22:05
小时候我的舅爷 就是我奶奶的亲哥 穿着当兵的军绿裤子 蓝色上衣 那时候的帽子 每天都从老家骑着二八自行车 ...
好吃的不是拉面 发表于 2023-2-16 22:04
对小城市烟台来说,天津,青岛,当时的大连,都是城里,我都有亲戚。
ljw02111 发表于 2023-2-16 21:57
有这样一份亲戚都是一辈子的福气,真的,我们老家也有这样的亲戚,真的莫名的兴奋!
风雨依前行 发表于 2023-2-16 21:02
城里的这种亲戚不多啊,楼主是幸运的
刘相弘 发表于 2023-2-19 12:37
都希望有帮你的亲戚,如果是要你帮的,你还希望有吗
quan@ 发表于 2023-2-17 11:23
情真意切,以前虽然穷但却有真感情
小小仙人球 发表于 2023-2-17 09:18
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有个当大学教授的舅姥爷 每年冬天妈妈总把不知藏在哪的长了一层白毛的地瓜脯装进布袋 ...
ytjiegousheji 发表于 2023-2-21 04:47
很难想象,因为独生子女政策,这些独生子女的孩子们,他们的孩子不会有姑姑,姨等的体验了。
造孽。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s://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