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标题: 历史上的状元为啥都不出名? [打印本页]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6 21:11
标题: 历史上的状元为啥都不出名?
本帖最后由 00290 于 2017-9-6 21:12 编辑

除了文天祥,我再不知哪个状元,说我孤陋寡闻未必诽谤,但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状元基本都无作为,即便文天祥,精神可嘉,能为有限。

状元,全国三年出一人,拔萃中的拔萃,为何“泯于众人矣”?如果一个或几个泯于众人倒有情可原,为何除了一个失败者余人皆泯于众人矣?这就不能让偶然来背锅了,否则太不地道,还是让必然来扛。

科举,本来是想选能力的,评比能力依赖于公平比赛,但是当科举成为了一个产业,形成了系统化,就有人开挂了——头悬梁锥刺股之类。

开挂属于作弊,对能力选拔而言,影响了评比的公平性,本来大家只是白天工作,你晚上也加班抢活,努力是努力了,能力是不行的。活抢到手后,你又不头悬梁了,你晚上又不加班了,这更可恶。

这种极端的人,被选上了状元,那就相当于无能的人占着茅坑,不要太久,能力不足就明显了,就要让位,被历史抛弃。

当然,他们也许是被骗进去的,主观上未必作弊。他们被骗以后晚上加班抢活,就只能挂一漏万了,挂一漏万就是他们无能的客观原因。

本来大家面前是一片森林,所有读书人都盯着这一根树木开抢,供求变化,抢的人自然贬值。被漏掉的森林谁开荒谁受益。

只要是哄抢的,被哄抢的东西都是到了鼎盛期开始下坡甚至跳水,跟风的人永远只能喝口汤。

当然,如果以喝汤为最终目标,哄抢未尝不可。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6 21:13
话说回来了,在哪不能喝口汤呢?
作者: ppanda    时间: 2017-9-7 12:32
张謇
翁同龢
作者: 捷波悍马    时间: 2017-9-7 14:54
你想表达什么呢?
好多有成就的状元,只是你不了解而已。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7 15:56
捷波悍马 发表于 2017-9-7 14:54
你想表达什么呢?
好多有成就的状元,只是你不了解而已。

你没有具体列举,我能认为你列举不出吗,起码不能张口就列举出吧?
什么样算出名呢?大多数人知道,现在普及9年义务教育,大多数人知道的话,这9年的课本里起码要出现一次,到他成年时他就知道了。这是我的看法。你能列举一个名字进入9年课本的吗,除了文天祥?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7 15:59
ppanda 发表于 2017-9-7 12:32
张謇
翁同龢

第一个不认识。翁同龢的话,倒是有点印象,这个倒是值得琢磨:是光绪连累了他,还是他连累了光绪?
作者: --妍    时间: 2017-9-7 16:04
曹雪芹流传千古,如果真要我选 我宁可要当 当时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状元。而不是去写字字啼写的红楼梦 哪怕流芳万世。
作者: --妍    时间: 2017-9-7 16:06
对于个人 对于子女的期待  恐怕是现世的安稳 比在历史上出名 或者奇特的才华 更重要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7 16:17
捷波悍马 发表于 2017-9-7 14:54
你想表达什么呢?
好多有成就的状元,只是你不了解而已。

至于我的目的是什么,本不重要,我说不如你琢磨。鉴于主楼不是很明亮,我干脆打开天窗。

现阶段开始,读书多了无用。我的目的就是给狂热的人打一针冷却剂,提醒一下要有个心理准备,是善意的提醒,心中先有了失意的铺垫,不至于届时太过失望。取舍在读者。

挤在一条道上的人,要么要有在低通过率的关口中当中不了举的范进的准备,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被屠夫大人瞧不起。因偏执于应试,偏科太重即便中了举也不要巴望有什么成就,越努力应试越不出成就。

要么要有在高通过率的放水中大家一起怨声载道。因为人数多的一方即便能压榨少数人,最好的境地也就是集体不富,不会给你带来个人成就感。

一句话:挤在一条道上的人越来越多以后,这条道基本上就是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的废材之路。为了能有效区分,人们只能另辟它路甄才。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7 16:20
众芳摇落独暄妍 发表于 2017-9-7 16:04
曹雪芹流传千古,如果真要我选 我宁可要当 当时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状元。而不是去写字字啼写的红楼梦 哪怕 ...

求安稳的话,应该当农民。不用管经济金融工业等各界的风吹雨打。何苦劳心当状元?
作者: --妍    时间: 2017-9-7 16:40
本帖最后由 众芳摇落独暄妍 于 2017-9-7 16:41 编辑
00290 发表于 2017-9-7 16:20
求安稳的话,应该当农民。不用管经济金融工业等各界的风吹雨打。何苦劳心当状元?

农民收入不行啊。地主也不是相当就能当的。商人也没啥地位。。好好读书 对于寒门 还是个出路吧。
作者: 狼影萧萧    时间: 2017-9-7 16:46
主要原因是自己孤军奋斗,木有后台,木有根基啊
作者: 因尤    时间: 2017-9-7 18:32
00290 发表于 2017-9-7 15:56
你没有具体列举,我能认为你列举不出吗,起码不能张口就列举出吧?
什么样算出名呢?大多数人知道,现在 ...

杨慎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状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都被改成歌曲广为流传了额,这个够出名了吧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7 19:52
因尤 发表于 2017-9-7 18:32
杨慎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状元

要辩有的辩,但毕竟这篇临江月在文坛也算小荷才露尖尖角,另外漏网之鱼肯定还有,怎么说也是我不严谨了。改一下,自我感觉文字越改越臭,不如原文简练,请多提意见。

历史上的状元为啥大多不出名?

除了文天祥,我再不知还有哪个状元,说我孤陋寡闻虽非诽谤,但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状元基本都无作为,即便文天祥,精神可嘉,能为有限。

状元,全国三年出一人,拔萃中的拔萃,为何“泯于众人矣”?如果一个或几个泯于众人倒有情可原,为何大多泯于众人矣?这就不能让偶然来解背锅了,否则太不地道,还是让必然来扛。

科举,本来是想选能力的,评比能力依赖于公平比赛,但是当科举成为了一个产业,形成了系统化,就有人开挂了——头悬梁锥刺股之类。就这样,拔出来的不是萃,而是谁的开挂够变态谁够极端地死读书。

开挂属于作弊,对能力选拔而言,它影响了评比的公平性,本来大家只是白天工作,你晚上也加班抢岗位,努力是努力了,能力是不足的。岗位抢到手后,你又不头悬梁了,你晚上又不加班了,这属于明显作弊,更可恶。

这种极端变态死读书的人,精通八股善于考试就成了他们的唯一专业,别人要在制式考试上赢他们基本没戏,这种人被选上了状元,那就相当于无能(除了考试技能以外的技能)的人占着茅坑,不要太久,能力不足就明显了,就要让位,被历史抛弃。

当然,他们也许是被骗进去的,主观上未必有作弊故意。他们被骗以后晚上加班抢岗,时间精力全被占用,那就只能挂一漏万了,挂一漏万就是他们无能的客观原因。

本来大家面前是一片森林,所有读书人都盯着这一根树木开抢,供求变化,抢的人自然贬值。被漏掉的森林谁开荒谁受益。

只要是哄抢的,被哄抢的东西都是到了鼎盛期将开始下坡甚至跳水,跟风的人永远最多喝口汤,汤也喝不上也不无可能。


作者: 陶苏    时间: 2017-9-7 22:30
状元已经很不容易了 万里挑一吧 你说的那些名人更是百万千万里挑一
作者: 簌簌衣襟    时间: 2017-9-8 00:01
科举的目的不是为了选状元一个人,是选一批人,能上榜就很牛了,名臣大多都是进士出身
作者: 捷波悍马    时间: 2017-9-8 07:54
00290 发表于 2017-9-7 16:17
至于我的目的是什么,本不重要,我说不如你琢磨。鉴于主楼不是很明亮,我干脆打开天窗。

现阶段开始, ...

又一个读书无用论!!!
别的不多说,你如果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我就服你,就信你。
作者: 捷波悍马    时间: 2017-9-8 07:57
众芳摇落独暄妍 发表于 2017-9-7 16:40
农民收入不行啊。地主也不是相当就能当的。商人也没啥地位。。好好读书 对于寒门 还是个出路吧。

完全认同,不读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
现在好多人都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他没有读好而已。
真正的读书大牛,他没有见到,书读好了,根本不用你为生活担心。
作者: plato20011    时间: 2017-9-8 08:30
还有比陈世美更出名的吗,老少皆知,流传千古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8 10:27
陶苏 发表于 2017-9-7 22:30
状元已经很不容易了 万里挑一吧 你说的那些名人更是百万千万里挑一

百万里千万里挑一的人,是不是应该属于万里挑一的域内?

一个人放在一百万人中是最优秀的,放在这百万人中的一部分的一万人中反倒不是最优秀的?

所以,科举以后,如果最优秀的群不包含于状元的群,状元的群就不是优秀的。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8 10:35
簌簌衣襟 发表于 2017-9-8 00:01
科举的目的不是为了选状元一个人,是选一批人,能上榜就很牛了,名臣大多都是进士出身

当然不是为了选一个人,但是如果选出的最优秀的实际不优秀,是不是选择标准有问题?劣胜优汰逆向选择?
名臣大多进士出身,这句话够写一篇的了。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8 10:39
社会需要各行各业,就像人需要吃喝拉撒睡,不能偏废。
那么社会管理者如果将人群引诱向一个方向,使之趋之若鹜,那就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那么谁将承担问题的后果呢?起码趋之如鹜的将是直接受害者。
作者: smallbluepig    时间: 2017-9-8 12:38
出不出名不太好定义。 您这里把出名定义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作者: arror    时间: 2017-9-8 14:49
每年大考一次,出一名状元。
中国上下五千年,自从有科举制度开始,撑死共出了3000名状元,其中有一位是楼主认可的历史著名人物,概率是1/3000

这个概率难道不算是优秀的群体??


作者: 簌簌衣襟    时间: 2017-9-8 14:56
00290 发表于 2017-9-8 10:35
当然不是为了选一个人,但是如果选出的最优秀的实际不优秀,是不是选择标准有问题?劣胜优汰逆向选择?
...

无需选出最优秀的那一个,人间不需要救世主。实际上时至今日也选不出最优秀的那一个人
只要选出最优秀的那一批,淘汰掉绝大多数不够优秀的就行了。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最实用的方案,不必追求最完美的。哪有完美无缺的方案,即使有,要实现的代价往往太大了而不值得去做。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8 15:40
簌簌衣襟 发表于 2017-9-8 14:56
无需选出最优秀的那一个,人间不需要救世主。实际上时至今日也选不出最优秀的那一个人
只要选出最优秀的 ...

你属于胡搅蛮缠的那种。

状元独占鳌头,不是当初选出的最优秀的?
现在动不动这种高考状元,那种高考状元,不是选出的最优秀的?

这种选择方法如果错误,最优秀的不优秀,那就意味着一甲不如二甲,二甲不如三甲,推下去就是三甲不如等外。追求完美?这种逆淘汰批一批就成了追求完美?

宏观的看一看,汉人2次被异族统治,与逆淘汰是否有关联?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8 15:41
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从众就可以掩耳盗铃的。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8 16:02
smallbluepig 发表于 2017-9-8 12:38
出不出名不太好定义。 您这里把出名定义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如果把题目改成:历史上的状元为啥都不著名,您是否会认为“著不著名”不太好定义?

宏观之宏观,继续宏观下去,或者微观之微观,继续微观下去,都一定会没有明确定义可用于交流,如果不妨碍推理,将就着用吧
作者: --妍    时间: 2017-9-8 16:55
本帖最后由 众芳摇落独暄妍 于 2017-9-8 16:56 编辑
arror 发表于 2017-9-8 14:49
每年大考一次,出一名状元。
中国上下五千年,自从有科举制度开始,撑死共出了3000名状元,其中有一位是楼 ...

嗯 找到了问题的根本。
曹雪芹应该是万年不遇。不过即使万年不遇 拿当朝状元换 我肯定也要当状元 不当曹雪芹。

作者: 烟台南    时间: 2017-9-8 17:03
状元不出名,也绝对比历朝历代不知多少亿人里面的绝大多数人出名
作者: 开发区奇哥    时间: 2017-9-8 17:16
众芳摇落独暄妍 发表于 2017-9-7 16:04
曹雪芹流传千古,如果真要我选 我宁可要当 当时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状元。而不是去写字字啼写的红楼梦 哪怕 ...

你低估红楼梦了,红楼梦映射了康熙末年九王夺嫡的事。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学者呕心沥血的研究甚至花高价去故宫查阅曹雪芹等人的档案!曹家的沉浮和纳兰一族有很大相似,曹家的浮可以参照魏东亭,曹家的沉可以参照纳兰明珠,曹家的结局可以参照甄嬛传瓜尔佳氏一族。一部旷世奇书,满满的都是中国官场与权利的角逐,谈情说爱是红楼梦里面最不值钱的部分
作者: shaolu99    时间: 2017-9-8 17:40
那些状元们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在他们的时代,肯定属于最优秀的那一批人里。从古至今,官能做到刺史督抚这一级别的肯定算人生赢家了吧,宰相丞相就更不用说了。这一千多年来,这些官员又有几个能被后人记住,如果回到过去,给曹雪芹个总督干干,但是不能写小说了,你说他愿不愿意?
作者: 簌簌衣襟    时间: 2017-9-8 17:47
plato20011 发表于 2017-9-8 08:30
还有比陈世美更出名的吗,老少皆知,流传千古

陈世美是虚构的吧
我第一个知道的状元是许仕林啊,当时还想状元是多大的官,那个老头胡子都白了也得捧他。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8 18:12
烟台南 发表于 2017-9-8 17:03
状元不出名,也绝对比历朝历代不知多少亿人里面的绝大多数人出名

这里出名到底什么意思?我们就为了看看谁的名声大?那有对我们有什么参考价值?我们要考察的是选出来的人有什么作为,通过在历史上留名来反观其作为。主楼第一行就把这个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

如果说现在的人们让孩子读书为了出名, 不是为了有能力有作为,那倒是可以去挤一挤。

还有人在说我认可文天祥,一并答复了,主楼已经定义为失败者,怎么会认可呢?可以说文天祥翁同龢正是状元群失败的极端代表。
作者: arror    时间: 2017-9-8 19:23
00290 发表于 2017-9-8 18:12
这里出名到底什么意思?我们就为了看看谁的名声大?那有对我们有什么参考价值?我们要考察的是选出来的人 ...

大家所列举的你认为没有参考价值,

文天祥也是你心目中极端失败的代表,

那你来说说,在你心目中有作为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8 20:31
本帖最后由 00290 于 2017-9-8 21:09 编辑
arror 发表于 2017-9-8 19:23
大家所列举的你认为没有参考价值,

文天祥也是你心目中极端失败的代表,


这个问题有推理价值。
问题是,我的标准能是大家的标准吗?基本上,有作为的标准我想差不太多,不至于让人误解,所以我就没有提标准。
看来和你有了差异了,那我就说说我认为的标准:对所负责层面的矛盾有突破性见解或者有效手段。
以状元这个全国选一个从政的考察条件来说:那就是对国家层面的矛盾提出有突破性见解或者有效手段,比如朱升,比如姚广孝,比如岳 飞,比如李纲。

例子不会有太多,正因为逆向淘汰,茅坑被占,整体表现出一个东亚病夫态。

退而求其次,状元们不被重用的话,要有《徐霞客游记》,毕昇的活字印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魏源的《海国图志》,四大名著,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等之类的有建树的成果才叫有作为。没有说明没能力,逆向选择的结果。
作者: --妍    时间: 2017-9-9 01:46
开发区奇哥 发表于 2017-9-8 17:16
你低估红楼梦了,红楼梦映射了康熙末年九王夺嫡的事。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学者呕心沥血的研究甚至花高价去故 ...

吃个烟台苹果,如果还得背负着体验烟台果农的勤劳智慧与善良,那这个苹果也没什么味道了。。

当然见仁见智。。。
作者: --妍    时间: 2017-9-9 01:51
开发区奇哥 发表于 2017-9-8 17:16
你低估红楼梦了,红楼梦映射了康熙末年九王夺嫡的事。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学者呕心沥血的研究甚至花高价去故 ...

它自然不是只有情爱 比起什么考据派 索隐派的一大堆 我倒是觉得他伟大的点是小说本身的结构 和作者对各种人的包容 对世间万物的通透绝望又饱含感情。
作者: 00290    时间: 2017-9-10 17:14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的活力依赖于天公执掌,各行各业因循守旧没有突破没有建树没有进步即没有响动(喑)的现状太悲哀了,太压抑了,太绝望了,老天啊,你打起精神来吧,打破这个旧格局,就像老百姓说:天地打光光吧。打光光后干嘛?重打锣鼓重开张,即不拘一格降人才。
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人才一直有,只不过现有的一格不是伯乐。一格才是问题所在。
天公不必是执掌风雷的,可以是执掌降人才的。光绪想打个小光光,想破那科举的一格,他差点就是那个天公,结果打光光失败,清最后一丝自律的机会失去了。天不能打光光,地就打光光了,那一格终于废了,人才瞬间爆发。这个打光光的过程是很惨烈的。
而今,西学科举化,其表现是多格趋向一格,学不为致用,重读书不重动手,重文轻武的变种,考试制式化,科举复活了。不知道下一次破这一格的打光光过程会不会也很惨烈。当年的秀才们都干嘛去了,打光光后能弄到吃的吗?他们就是今天的秀才们的榜样。
龚自珍是清初人,那时就已经万马齐喑。可见科举的毒害之深,很快就能使一个新生组织没有了活力。如果没有外敌,这种状况是稳定的,因为万马齐喑就无冲击力。但是只要没有消灭国家,就存在外敌,万马齐喑对人家万马嘶鸣,结果可想而知。

作者: 令狐葱    时间: 2017-9-11 16:31
我还知道一个武状元苏乞儿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s://www.yt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