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标题: 蜜盲?没关系!蜂蜜形态知多少,进来瞅瞅全明了 [打印本页]
作者: 栾玉学家的蜂蜜 时间: 2015-8-11 08:01
标题: 蜜盲?没关系!蜂蜜形态知多少,进来瞅瞅全明了
本帖最后由 栾玉学家的蜂蜜 于 2015-8-11 08:12 编辑
蜜盲?没关系!蜂蜜形态知多少,进来晃晃全明了
一、刚取出的蜜,晶莹细腻,细如抽丝,此时蜜如油
仔细观察,能看出内部有很多小气泡,均匀分布
二、放置几天后,颜色变深,粘稠度增大
三、再放一段时间,随着温度变化,开始出现半结晶状态,多数天然蜜在秋冬之际结晶,少数波美度高的封盖蜜在春夏之际也能结晶
四、完全结晶(结晶时的均匀度、硬度是判断好蜜的一个重要标准)
结晶不太彻底时,上方有一小层析出的液态蜂蜜
彻底结晶的蜜质均匀,硬度很大,有人形容说是像以前家里白肉烤出来的油硬了后的状态。
(, 下载次数: 85)
让蜂王浆不再难吃,有图有真相哦
http://www.yt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658822
(出处: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作者: 做个坏人真难 时间: 2015-8-11 08:23
现在造假水平什么形态的蜜造不出来?小蜜蜂看了都得自杀
作者: 桃乄桃ゞ 时间: 2015-8-11 14:32
[em74][em74][em74]
作者: 我是小脚丫 时间: 2015-8-11 15:05



作者: 欒·曉·清 时间: 2015-8-12 11:26
好,看着就不错
作者: 栾玉学家的蜂蜜 时间: 2015-8-13 08:46
单纯造假一个形态的蜜相对容易,造假的蜜能同时按照几个形态变化下来就很难了
作者: 做个坏人真难 时间: 2015-8-13 11:11
没错,但造假的对象是普通消费者而不是专家,消费者能够掌握防范技能的绝对不会超过10%,而造假者只需要10%消费者认可就足够了
作者: M1911 时间: 2015-8-13 12:54
蜂子,自己养
作者: sunny816 时间: 2015-8-13 12:58
我还是觉得不结晶的蜂蜜放心。
作者: 栾玉学家的蜂蜜 时间: 2015-8-15 08:22
做个坏人真难 发表于 2015-8-13 11:11
没错,但造假的对象是普通消费者而不是专家,消费者能够掌握防范技能的绝对不会超过10%,而造假者只需要1 ...
有道理
作者: 栾玉学家的蜂蜜 时间: 2015-8-15 08:25
欒·曉·清 发表于 2015-8-12 11:26
好,看着就不错



哈哈
作者: 栾玉学家的蜂蜜 时间: 2015-8-15 17:04
不结晶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加热过的,这种损坏了蜂蜜的营养成分换来了形态的稳定;另一种是蜂蜜波美度低。
波美度高的蜂蜜即使冬天放在有暖气的屋子里,至少也会有轻微的结晶现象。
其实在欧美结晶的蜂蜜才是最受认可的。我一个同事的女儿从瑞典带回来的两瓶蜂蜜就是结晶的、硬硬的。
作者: 牛仔世界 时间: 2015-8-15 19:41
秋冬结晶太马虎的字眼了,你应该更明确的说出结晶的温度。欧美?欧美片里德长度不是国人能比的走到现实说中国。
作者: 栾玉学家的蜂蜜 时间: 2015-8-16 10:09
科普一下:没有任何一种蜂蜜有固定的结晶温度,因为蜜蜂出去采蜜是不会分辨什么花的,你让它们只采荆花不采其他花这是不可能的,它们可不管你想要什么蜜,所以市面上的各种蜜,只是相对而言的,具体含有的不同种类的蜂蜜只有天知道。用单一物质的结晶来衡量蜂蜜,是不现实的。多数蜂蜜的结晶都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持续一个月左右。
作者: 牛仔世界 时间: 2015-8-16 11:38
所以造假很简单分辨很困难
作者: 栾玉学家的蜂蜜 时间: 2015-8-17 07:02
嗯,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除非经常吃蜂蜜
作者: 方圆一里 时间: 2015-8-17 09:29
看了还是不会分,还得买知名厂家的产品
作者: 牛仔世界 时间: 2015-8-17 14:29
经常吃海参的道现在都弄不请吃野生跟养殖的
作者: 爱晴天的风景YY 时间: 2015-8-17 15:16


作者: 换汤不换药 时间: 2015-8-17 16: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栾玉学家的蜂蜜 时间: 2015-8-18 14:14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s://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