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牛,一个收音机,一个破口盅,一个烟斗加铺盖卷就成了七十多岁的老刘的所有财产了,他被大儿子赶出了家门,原因是他偷偷给小儿子转了五万元,引起了大儿子两口子不满。大儿子请老刘吃了顿好饭好酒后,家里的地和房产就稀里糊涂也是心甘情愿地从老刘的手上转到了大儿子手上。
房证到手,老刘就被清扫出门了,闺女打抱不平但也爱莫能助,作为外嫁的闺女,腰杆子不硬气,本来想收留自己的亲爹,被女婿的摔摔打打灭了威风。
经过村长组织开了家庭会议,一番吵吵闹闹后达成共识,大儿子每年给老刘1000元,闺女每年给500元,小儿子因为在外地没出场。住的地方由村长安排,老刘住进了别人家闲置的老宅。
赡养费到手了吗?并没有。就女婿送来了五十块钱和一些土豆,吃完了花完了就没了。儿子迟迟不给钱,油盐酱醋都买不起的老刘只能找村长,村长也无奈,清官难断家务事。老刘自己拎不清把房产地产都转给儿子,自己啥也没留,断了自己的后路。老刘唯唯诺诺地说:他觉得自己老了老了,干不动了,迟早得给儿子,早给晚给都是给,就给了。
没钱咋办,村长给他介绍活,能挣点是点。帮别人家收玉米拉家里去,老刘年老体弱,大冬天的雪深路滑,他把车赶沟里去了怎么都上不去,被主人家嫌弃了,结了一天的工钱就不要他了。
老刘只能捡破烂去,不值钱的瓶瓶罐罐和纸壳卖不了几个钱又被儿子嫌弃丢人。一身艺术气质的小儿子终于露面了,开口就是要钱,说是要结婚了。没要到,觉得白跑了一趟,又走了。老刘自身难保,又不让小儿子去管家里的事,他落到现在这个地步也都是给小儿子寄钱闹的。
没钱就想钱,老刘去彩票站看别人打麻将,研究买彩票,终于出手买了一张,老板手写的彩票。自己选的数字996中奖了,但却没法兑奖,彩票站蔡老板跑路了。还是没钱咋办?只能卖牛了。陪伴了他十几年的牛被牛贩子牵走了,老刘眼睛湿湿的,只有留下来的牛铃铛陪他了。没想到卖牛的钱很快就被贼惦记上,半夜上门硬是又打又骂给抢走了。
生无可恋的老刘给爹妈上坟后想用绑腿上吊,犹豫了半天还是放弃了。他又去卫生室开安眠药,每次只能开两片,多去几次一起攒着。本想喝酒后吃药自杀的,结果药效不够被牌友老邻居喊醒了,又回到了人世间。
村长帮老刘找的公益律师,让他起诉儿子不付赡养费。老刘担心儿子会因此坐牢,即便不坐牢也会留案底,影响征信,最终他还是放弃起诉。借住的地方主人家卖了,老刘也住不下去了,在老房子里吃完最后一顿饭——馒头蘸酱油,大过年的他用木板拖车拖着不多的几样行李,来到村外一处门窗漏风的破房子,久久张望。
据说《冬天里》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来的电影,电影结局是老刘又找到村长协调,最终被儿子接回家过年,父子关系得以缓和。
字幕出现的结局比现实的结局要理想,但却不够真实。真实的结局不太敢想。类似于纪录片的影片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孱弱的老人被弃养的经过,让人心酸让人唏嘘。
这部影片我从头看到尾,一边看一边想起了我的太婆,我妈妈的奶奶。她也经历了很坎坷的一生,从小我就听妈妈说起她的故事。
太婆是个童养媳,因为自己不能生育,收养了一个儿子,辛辛苦苦养大,又给儿子娶妻生子,生了我妈妈。因为难产,外婆去世了,妈妈这辈子孤苦伶仃,好在有一个奶奶疼她。
外公又娶了妻,这个妻子很能生养,一连生了好几个孩子。这个后外婆为人孤寒,待人刻薄,对自己的婆婆刻薄,对我妈妈也刻薄。小时候就听别的阿姨说我妈妈以前在外公家里干农活,累了一天回到家,饭都吃不上,锅里没给她留饭,只有干掉的锅巴,饥渴难耐的妈妈只能加点水煮一煮垫垫肚子。类似的故事有很多,但是妈妈自己从来不讲,我们问起来她只是略过不提,这让我们更加心疼妈妈。
后来家里做生意日子好过多了,成了外婆家高攀不起的“有钱亲戚”。妈妈的兄弟姐妹们和我妈妈的来往都比较正常,毕竟从小一起长大,有血缘亲。但是外婆就不大敢进我们家门,因为心虚,不光是因为她曾经对我妈妈不好,还因为她对我妈妈的奶奶也很不好,经常指桑骂槐。
我的太婆,一生都在抚养别人的孩子,先是自己的养子,后来是我妈妈,再后来是后外婆的几个孩子,再后来重孙也看到了,一直活到了九十九岁。如果没有我妈妈这个孙女做后盾支撑,恐怕她没那么长寿。
因为外公常年在外务工,所以家里的事都是后外婆管,自然太婆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妈妈没有能力的时候,只能暗暗心疼。后来自己有了家生了孩子,把太婆接到了身边生活,名义上是让她帮忙照顾孩子,实际上是想给她养老。等我们长大了些,上学了,太婆也不想待下去了,她始终觉得在外公那个家养老才是正道,孙女的家始终不是自己的家。
妈妈只能经常回去看望她,给她买吃的买穿的,特别是太婆摔跤不能走路后,为了让她早日康复,妈妈买了很长一段时间阿胶给太婆补身体。为了让太婆的日子好过些,妈妈还经常给相熟的两个弟妹买东西,相比后外婆她们善良些好相处些,因为这些常年的恩惠她们对太婆也比较好,分家的时候太婆也就跟着其中一个舅舅过了,这个舅妈一是比较善良二是相对厉害,后外婆都不敢惹。
那些年每次过年探亲或者放假,我们都会跟着妈妈回去看望太婆,记得那条探亲的路,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只能步行前往,需要走很久,要过几个村庄,过一个石桥,再过大片大片的庄稼地,再到一片竹林,过了几栋屋子就能看到太婆了。老太太瘦瘦的但是精神很好,分家后住的房间很明亮,身上衣服干干净净,床铺包括被褥蚊帐都是我妈妈买的,和我们家用的是一样的,看着就喜庆。每次我们回去都给她红包,然后她自己窸窸窣窣从褥子下面或者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红包给我们回礼,多多少少也是个心意。每次妈妈离开太婆时都会湿了眼眶。
印象中的太婆特别温和,从来不发火,说话轻声细语的,穿着中式盘扣斜襟上衣,盘着发髻。小时候的暑假我和妹妹会去外公家住一段时间,我们这些皮猴子在家里闹得天翻地覆的,太婆也只是坐在她黑咕隆咚的房间前面微笑地看着我们,时不时提醒几句。午睡的时候我们喜欢用太婆的枕头,一个瓷枕头,硬硬的冰凉凉的,夏天躺着很是舒适,就是有点硌脖子。太婆腿没事前经常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找活干,是个闲不住的老太太。
外公家天井里有个大水缸,天太热我们就会用大水缸里的水打水仗,太婆看着我们不让去河里玩,怕溺水。暑假里经常会有雷阵雨,经常玩着玩着就开始下雨了,至今我还记得那个天井,天井四周都是屋檐,一下雨就滴滴答答,我们在雨廊下看雨玩水。那时候的暑假真是快活得很,天天都玩得跟泥猴子似的。
记得我给太婆拍过两次照片,一次应该是大学,一次是工作后,还跟她合影了。在我心里这个老太太是个福星,她用她善良又美好的心款待了我的妈妈,然后我的妈妈又把这份同样的爱给了我,我是受益者。多年以后,我曾经试着把她画出来,虽然不是很像,但是妹妹一眼就认出了是太婆,原来在我们心底,都有着那些年和太婆生活的印记。时光远去,细节很多都忘了,但是那段收获满满的日子是会在我们如今的生活里不断闪现光的。因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