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49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才艺特长] 为什么原生家庭问题科普中充满伪心理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如果你发自内心地渴望学习与成长,那么跨越对共鸣和被确认的需求,追求准确而又谨慎的认知是我认为最科学的方式。
如果一种观点或思想给你带来的只有被共鸣和确认的感觉,从不会拉扯你的认知边界,让你获得新的视角,驱动观念的进化,那么这种观点的提供者或许压根不在乎你是否能变成更好的人。

Hi,你好。某日发现了这篇文章,于是想分享给各位,首先告知不易读,但是读完一定会有收获。

人们总喜欢探讨和自己生命体验最接近的话题,所以原生家庭问题一直都是大众心理学的热门领域。

但是公众舆论一直充斥认知偏差和伪科学,所以我们对原生家庭问题的探讨总体处在“乱解”的状态(另一个重灾区是亲密关系)。

愿意了解原生家庭问题的人,通常带着很强的动力和渴望,可是病急乱投医会让许多人误入歧途,产生十分不利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同时还会给伪科学提供滋生的土壤。

-01-
认知偏差重灾区

对原生家庭问题关注的人,动力多半来自自身的童年阴影或创伤,往往带着很强的预设和情绪去看待问题。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这会导致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

动机性推理指的是当我们有强烈动机得出某个特定结论时,所体验的情绪唤起会干扰我们的推理方式。

我们会偏好有利于这个特定结论的记忆,信息或者推理策略,从而自己的预设结论可以被最终确认。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获得共鸣而放弃真理。

比如当一个人渴望证明“父母皆祸害”这个结论时,相应的生理唤起会让他更多看到负面回忆,更愿意接受批判和否定原生家庭关系的言论,或者以更加严苛挑剔的推理方式去论证父母的好坏。


的磁核共振成像研究发现,动机性推理中所激活的大脑区域和我们在进行理性推理以及有意识情绪调节所使用的区域不一致。

带有强烈动机的推理过程相比于不带有强烈动机的“冷推理”过程有着质的区别,我们会更偏好对预设结论有利的信息处理、评估和构建方式。

这种偏好会增加认知偏差产生的概率,所以在原生家庭问题(或者任何让你很激动的问题)的讨论中,经常会出现经典的认知偏差。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篇文章提出童年创伤受害者的症状包括长期焦虑、抑郁、亲密关系障碍,低自尊和自卑时,许多人很容易对号入座地认为这也是对自己情况的准确描述。

实际上这个描述非常宽泛和模糊,并不一定只适用于童年创伤受害者。这是典型的巴纳姆效应。

又比如我们会常常将父母的婚姻关系矛盾归因于他们自身的选择、态度和个性,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

许多人坚信自己一定不会像父母那样和伴侣相处,实际上却又无意识地重蹈覆辙父母的许多行为。这是典型的行为者-观察者偏差,高估性格因素对他人的影响,低估对自己的影响。

原生家庭问题是个很个人的话题,人们不可避免地带入个人情绪和体验,所以这个话题的探讨是自带大量认知偏差和谬误的。

-02-
伪心理学的温床

心理学科普市场里的许多伪科学言论,恰巧可以从动机性推理带来的认知偏差中获得好处。

童年创伤受害者们普遍渴望共鸣,所以伪心理学热衷于利用这种渴望为自己获取支持。

带有强烈情绪或偏执的言论,迎合了许多创伤受害者对父母的记恨和攻击性,所以相比于更为科学和严谨的专业视角更容易获得认同。

这是因为这些人带着强烈的确认偏差——更关注确认自己预设和预期的信息。

如果你因为创伤对父母满腹怨恨,那么你自然会更关注确认这种感受的言论,忽视异见。

一些科普作者在和读者的互动过程中也会发现更为偏激的言论可以带来更好的传播,所以他们的写作方向也会被读者影响。

这种互动的结果是,如果这个作者缺少科学素养、心理咨询伦理和专业性的规范,那么他会和他的读者一起形成一个偏执和拒绝不同声音的小团体。

尤其如果作者本身也存在对问题的动机性推理,那么他和读者就仅仅是在相互确认对问题的预设和现有认知。

相比之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会带动人们成长的,即使这种成长意味着双方会有分歧。

另一个常见的情况是,许多科普作者喜欢通过轶事证据来论证问题,譬如用个人经验,生活中听闻的朋友故事,或者某一个来访者的案例。

这种选取样本时只抽取符合自己结论的论证方式在统计学上被戏称为摘樱桃,因为摘樱桃者往往只选取最成熟的果实。

虽然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插入故事和个人体验有助于理解,可是为了易读性而完全抛弃科学性,是一种十分不利于读者的行为。

过度使用轶事证据是在强化读者的动机性推理,认可他们用局限而又主观的个人体验替代科学视角。

类似情况也常发生在关于亲密关系的探讨中。许多自媒体或者非专业人士对于亲密关系问题的构建缺乏系统性,所以对于重要议题的探讨往往基于具体场景,但不同议题的观点却相互矛盾,比如矛盾冲突中强调沟通,出轨问题却鼓吹迅速止损。

总的来说,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都是情绪属性较高的议题,关注者多半有相关的创伤体验。

当关注者带着强烈情绪去阅读时,很容易和缺乏科学性的偏执言论产生相互吸引,相互助推。

结果就是个体的问题并未改善解决,反而更深陷动机性推理,而心理学科普市场里也更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受过伤的人,往往非常渴望共鸣。伪心理学会为了获得你的认同而共鸣任何不健康的念头。这样的共鸣,取代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03-
避免伪心理学的影响

作为一个主动思考和探寻的人,应该如何避动机性推理的不良影响呢?

你可以转化自己的动机,由目标导向动机性推理转向准确性导向的动机推理,也就是将自己的推理动机从“得出某个特定结论”转变为“得出尽可能准确的结论”。

关于动机性推理的研究发现,当受试者被告知他们的推理结果极其重要,以及他们需要为自己的结论做答辩的时候,受试者会采用更为深层的信息处理策略,信息处理的偏差也会更小。

这意味着当我们寻找的答案不光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预设,也关系到他人的福祉时,我们自然会采取更理性和准确的信息处理策略,更多地调节不利于认知过程的情绪。

所以在寻找原生家庭问题的答案时,你应该带着这样的意识: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索,不光对我有意义,也对我的伴侣,子女等人至关重要。

比如当我的子女问起我对原生家庭问题的理解,我给出的答案不光要可以满足我自己,还能够帮助孩子准确理解家庭的本质。

你需要共鸣,你可以通过欺骗自己来获得,但你应该不忍心因此蒙蔽你的孩子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普通读者,面对大V,专家和受人追捧的公众号,你如何平衡权威和独立思考?

我认为你应该非常小心和带有批判性地面对任何犀利、偏激或者绝对的观点。

科学的观点总是谨慎、温和的,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大师们,从不会声称自己的理论能够解释一切问题。

相反,有些不学无术的人更喜欢将自己的谬论包装成万能钥匙。有的时候这种包装可能是俏皮语言,堆砌的金句或者蹭热点的讨喜观点。

可是脱离了心理学,尤其是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来探讨原生家庭问题,对于读者和作者都是很危险的选择。取巧和抖机灵的文字可能带来一时的发泄或觉悟,但是却偷偷剥夺了你心智发展的机会。

如果一种观点或思想给你带来的只有被共鸣和确认的感觉,从不会拉扯你的认知边界,让你获得新的视角,驱动观念的进化,那么这种观点的提供者或许压根不在乎你是否能变成更好的人。

总结一下,这几年心理学知识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一些热门话题的讨论上——原生家庭、亲密关系、性心理、人际关系等等。

关注这些话题的人们,往往被自己的挫败和创伤驱动,因而比关注其他话题的人带有更多的预设。这些预设会使人无法看清事物本质,也给伪科学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如果你发自内心地渴望学习与成长,那么跨越对共鸣和被确认的需求,追求准确而又谨慎的认知是我认为最科学的方式。





     
沙发
发表于 2018-12-20 16:2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A:   魔方少年创客冬令营
会员费:【A班或B班】任选
每期会员费1380元,包含:
1、赠送专业魔方装备(价值150元)、益智创客材料。
2、提供午餐和课间水果甜点。
3、免费参加六一魔方举办的魔方活动和比赛。
4、有一定魔方基础可量身定制课程。
备注:各校区每班限报6个名额【精品小班制】
招生年龄:6至14岁青少年
   B:   三阶提速特训班【CFOP】
报名条件:
对三阶魔方提速有要求,目前速度在60秒以内。
特训科目:
1.盲十字柱(5秒完成)
2.顶层棱换部分(6个公式组合,15秒完成)
3.顶层黄色十字部分(7种还原技巧,小鱼、黄色十字……40秒完成)
4.顶层侧面没有同色角的特殊公式(5种技巧,30秒完成)
5.常见实用性OLL、PLL公式技巧训练。

报班福利:
1.团报
报一期:2人团减100元/人,3人团减200元/人,4人团减300元/人
报两期:连报特惠2360元/人(原价2760元)
2.转发本文减学费
每转1次/天减10元,最多10天。
3.先报特惠
2018年12月31日前报名.每期减200元/人
2019年1月6日 前报名.  每期减100元/人

开课时间:共三期冬令营.起始时间如下:
全天制:一期5天
半天制:一期10天
第一期:1月21日-1月25日
第二期:2月11日-2月15日   
第三期:2月18日-2月22日
冬令营校区:
莱山烟大校区、芝罘阳光100校区、开发衡悦校区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8088761               微信咨询: 13356951585、 186150127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