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11235|回复: 3
收起左侧

毓璜顶医院育儿大讲堂回顾笔记 —— 常见症状诠释,育儿问题解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受人们热爱的季节——春,终于来到了
暖了空气,暖了心扉,复苏了世间万物
那么毓璜顶医院育儿大讲堂上周末为广大儿童家庭奉献了一场
有关儿童常见症状的诠释大课堂
很多家长来到现场认真的听课,拍照记笔记的比比皆是
论坛网友有福利,小编现场为大家听课
马上给大家呈现当天课程的精彩内容,一起关注吧~!

DSC_0002_副本.jpg

今天带来精彩讲解的为毓璜顶儿科李丽霞主任~
孩子的来临,是上天赠予的最好礼物。但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手忙脚乱是宝爸妈最真实的成长状态。孩子身体的任何部位一旦出现让大人觉得不对的地方,就会彻夜难眠。
经常问,孩子为什么嗓子呼噜呼噜响……孩子耳后的小肿物是什么……孩子有湿疹怎么办……孩子是否被吓着了……

这些问题中有的是问题,有的并不是问题,但是家长常常被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所困扰,所纠结,家庭成员也会因为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及不同大态度而产生分歧,甚至矛盾。为帮助大家排忧解难,今天就针对一些常见症状和问题做出解答。


动态观点
孩子是一个发育着的个体,他不是成人的缩影,有着独自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他们发育成长的不同阶段,会有多种多样的生理现象及病理状态伴随着他们,家长们常常因此而担忧烦恼,不知所措,哪些是正常的,哪些应该去看医生,应该怎样应对?只有用动态的观点进行分析,才能正确判断“是非”,避免惊慌失措。

在孩子不断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生化指标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正常值及标准。有的家长无意中听到或摸到孩子的心跳脉搏,会觉得怎么那么快,新生儿平均140次/每分,而成人平均72次/分。6个月的家长看到血常规结果,也会惊叹:怎么这么多箭头啊,这些都是他们的生理生化特点。在疾病方面,也有明显的年龄特点,比如大家熟知的幼儿急疹。


辩证观点

对人体来讲,很多症状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要全面平衡,不要急于干涉、纠正。如果孩子发烧了,如果是低热不要急于退烧,但如果体温继续增高,出现高热了,就要及时降温。腹泻也可以看成是机体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

知晓常见病症的“利”与“弊”
发热低于38.5度的体温可诱导免疫系统对抗感染,高热可能导致热惊厥;咳嗽可清除呼吸道病菌和分泌物,喘憋可致缺氧;腹泻既可排除肠道内病菌和毒素,还可能引起脱水。疾病的治疗过程就是在控制弊和保留利的过程,不是“杀”病的过程,认识这一点才会从容地面对疾病。

DSC_0026_副本.jpg
宝宝是否受惊了
刚出生的宝贝出现这种情况,属于生理现象。因为,宝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在受到环境声音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入大脑,不能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使刺激波散到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从而引起四肢的动作及抖动。出生3-4个月后,随着宝贝的神经系统功能逐渐成熟,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如果宝贝在出生4-5个月后还出现这种惊跳现象,应及时去医院做神经系统的检查。

宝宝的手脚发抖
换尿布时四肢和手都在不由自主地抖着,甚至下巴也在抖。
    刚出生的新生儿,身体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功能上相对较大脑组织完善的皮质下中枢及脊髓等神经组织来控制的,并不完全受到大脑皮质的控制,而只有通过大脑皮质控制的运动才是最稳定、最协调,并是有目的的运动,因此,宝贝常会出现无目的、不自主的肌肉抖动。随着大脑的逐渐发育,功能日趋完善,宝贝这种不自主地抖动便会慢慢消失。

宝宝呼吸一阵快一阵慢

对于刚出生的宝贝,这不一定是异常表现。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宝贝的大脑尚没有发育完善,呼吸中枢的功能还不健全,所以不能节律性控制呼吸频率。因此,呼吸快慢不匀,甚至有时在入睡后会出现暂停几秒钟的现象。
    当宝贝呼吸次数60次/每分钟以上,要留心是否患了新生儿肺炎,或心功能有问题,应带宝宝及时去看医生。

蠕动
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较成熟,皮质对其抑制作用弱,故动作缓慢,肌张力高,蠕动(用力、使劲)。随年龄增大,脑实质渐成熟,对皮质下中枢的抑制加强,症状会逐渐消失。

嗓子呼噜发响
吃奶入睡时明显,这是由于婴儿的喉头很软,呼吸时喉头的一部分就会变形,变窄的那部分空气通过时就发出了种种声音。
换体位

耳朵后小疙瘩
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耳后或颈部有一个或几个近似黄豆大小的小结节,活动,没有压痛,这是浅表淋巴结,是皮肤之后的第二道免疫防线。平时淋巴结较小,类似绿豆到黄豆大小,不红不痛。遇皮肤头面部皮疹、咽喉发炎等感染,浅表淋巴结即可被动用,参与抵抗感染,就会代偿增大,有时可达蚕豆大,这是正常反应。浅表淋巴结对人体只有益,而无害。

牙龈上的小白点--样貌特征

长在牙龈边缘或上腭,像米粒大小的黄白色小球球,有些像刚刚萌出的乳牙,数目不一。

图片1.png

图片2.png

牙龈上的小白点--哪里来的?

这不是乳牙,而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细胞聚集和角化形成的“上皮珠”,属于新生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

牙龈上的小白点—有什么感觉?

一般没有不舒服,有的宝宝因为马牙比较多,可能局部有发痒、发胀的感觉,吃奶时爱咬妈妈的乳头。

牙龈上的小白点--应对方法
不需要治疗,大多数马牙会在1个月内自行脱落。妈妈一定不要用针挑或用布擦马牙,否则会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容易引起感染。

哭闹

哭闹就是孩子的语言。
正常新生儿在生后2周每天哭2小时,6周时达高峰,平均每天3小时。到3个月逐渐减少到1小时
首先应该读懂宝宝的哭声,要相信绝大多数婴儿啼哭是正常的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过数周后会自行减少。


哭闹
正常的哭,声音洪亮而有节律,伴有泪水滚滚,有时甚至哭过就露出笑容,笑过又哭。一般由饥饿、口渴、冷热、尿布潮湿、心中不悦、困倦等引起啼哭后,只要满足要求,哭声就会停止。

哭闹
如饥饿时啼哭,多在哺乳前,哭声大多拖得较长,脸上显出急躁的样子,头不断地偏向两旁找东西,口做吸吮动作;因口渴而哭,哭声沙哑,并可见口唇干燥。

哭闹
因冷而哭,可见小儿面色略白,身体蜷缩,哭时喜欢往暖和地方缩;因热而哭,可见小儿面色潮红,额头多汗;
因困倦而哭,哭时大多不带眼泪,哭声低,手脚运动也不活泼,并把眼睛闭上,显出疲乏的样子;因尿布潮湿而哭,哭声平稳而拉长调,时哭时停,好像想起什么后又哭一样。

哭闹—肠绞痛
营养充足的健康婴儿,每天哭闹至少3小时,每周哭闹至少有3天,且发作超过3周的一种发育中常见问题。多是由于胃肠发育不成熟所致。生后3周左右开始,2-3个月达高峰,4-6个月后逐渐改善,恢复正常。有肠绞痛的婴儿容易哭闹,很多家长会误认为孩子饥饿,常出现频繁喂养现象,多达每天10次以上。
多见于3个月以下健康婴儿,表现为大声哭闹,有持续性,可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甚至数小时。脸面发红、腹胀、双腿屈曲在腹部、双手紧握拳,哭闹直到疲劳为止,常在排便或排气后缓解。发作常在傍晚或下午。小儿除哭闹外吃的好,生长正常。

宝宝哭闹注意排除器质性疾病

    肠套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各种疝                 急性阑尾炎
    中耳炎
    泌尿系感染

DSC_0004_副本.jpg

发热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称为发热,一般来说,体温计测出体温超过37.5℃就视为发烧了。
发烧是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反应,不论大人还是孩子,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说明他的机体在和疾病、感染作斗争,意味着孩子的免疫系统在正常发挥作用,是机体抵抗疾病的自我治疗过程。


发热—在家可以做些什么
6个月以上的孩子体温不超过38.5℃,而且孩子没有不舒服的表现时,不需要服用退烧药,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果ta进食和睡眠正常,且和平时一样玩耍,也不需要着急去医院,可先在家观察。
保持房间舒适,温度适宜,不要过热,也不要吹风。
不要给孩子穿的过多,捂得过于严实。否则容易出现脱水、焐热综合征,甚至昏迷!
鼓励孩子多喝水,如白开水或稀释的果汁。
让孩子多休息,不要消耗太多体力。


发热—哪些情况要马上去医院


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或易惊(四肢抖动,惊跳)。
出现其它症状,如脖子发硬,头疼、咽喉痛、耳痛的很厉害,不明原因的皮疹,反复呕吐或腹泻。
有免疫力低下的问题的儿童,血液病,肿瘤或正在服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
出现惊厥。
年龄小于2个月。
2岁以下的孩子持续发烧24小时以上。
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烧3天以上。
曾经待在高温的地方,如炎热天气时密闭的汽车里


发热—退烧药选择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对婴幼儿安全的两种退热药物。
很多复方感冒药中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一定要看好说明书,如果正在服用复方感冒药就不要再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药,否则容易叠加过量。
布洛芬退热速度和持续时间要优于对乙酰氨基酚,不管使用哪种退热药都不可频繁使用,对于退热效果不明显的宝宝可以两种药交替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孩子如果不能口服药物,建议使用直肠退热栓剂。

DSC_0028_副本.jpg
发热—如何进行物理降温

可用温水擦浴降温。
不要用冷水、冰水擦浴,会导致寒战,使体温进一步升高。
不要使用酒精,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引起昏迷、过敏等严重后果。
不要试图快速使孩子的体温降至正常,这可能导致反弹。

流鼻血

宝贝的鼻黏膜很娇嫩,而且鼻黏膜下的小血管也很丰富。但由于缺乏软组织的保护,在一些原因的引发下,比如空气干燥、高烧、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以及抠鼻孔等,容易发生破裂,造成出血。建议家长注意观察,看看是否存在以上提到的原因,如果存在及时去除。如果宝贝在鼻子出血时,还伴有牙龈出血、皮肤有出血点或淤血斑等症状,应该及早去医院就诊。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导致血液凝血功能发生障碍,引起鼻出血。

腹泻
腹泻病是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稀水便、糊状便、黏液脓血便)为特点的一组疾病。
如果大便量稍多,但性状正常,孩子一般情况好,体重增长好属于正常现象。

腹泻—危害

当宝宝发生腹泻时,水分和电解质(钠、氯化物、钾和碳酸盐)通过稀便、呕吐大量丢失。
如果没有充分补充,可能发生脱水,并且水和电解质缺乏会不断发展。脱水是腹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腹泻—家庭护理、治疗

1.一发生腹泻就给宝宝补充口服补液盐Ⅲ来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型口服补液盐,可以预防及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宝宝对静脉补液的需求。
一包口服补液盐Ⅲ冲 250 毫升水,每次便后喂给宝宝喝,剂量如下:
6个月以下:50ml/次
6个月-2岁:100ml/次
2-10岁:150ml/次
10岁以上:尽管多喝
2.腹泻期间,若无剧烈呕吐应继续喂养(或者增加母乳喂养)。并在宝宝腹泻后增加喂养。
3.识别脱水的程度并及时带宝宝就医。4.避免给宝宝服用果汁或高糖饮料。
4.宝宝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药膏,以防红臀,并及时换尿布,避免破溃。

腹泻—何时去医院
①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②不能正常饮食;③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④发热(<3个月的婴儿体温>38℃,3~36个月幼儿体温>39℃);⑤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⑥粪便带血;⑦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DSC_0005_副本.jpg
吃与喝
民以食为天
母乳是4-6月孩子最完全的营养食品
上帝赐给了你一个宝宝,同时也赐给了你喂养宝宝的能力。
孩子是带着“干粮”来到世上的

吃与喝—喂糖水
新生儿期不提倡用糖水来喂养,因为新生儿喝糖水易患腹泻、腹胀、消化不良,以至发生营养不良。另外,高浓度的糖会损伤肠黏膜,甚至会引发坏死性肠炎,临床可表现为腹胀、呕吐,大便先为水样便,后出现血便。新生儿若是母乳喂养,根本不需要再喂糖水。因为母亲奶水里含有足够小儿生理需要的糖和水分。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母亲的奶水也可以为孩子解渴,而不需要再给孩子喝水,尤其是在出生后头几天。给孩子喂糖水还容易养成从小爱吃甜食的习惯,从而造成孩子肥胖,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吃与喝--奶水很淡,没营养
有些妈妈的奶水挤在杯子里,看起来清光光地像水一样,往往被误以为营养一定比不上浓厚的奶水,其实并非如此。外观看上去清淡的奶水营养并不一定比浓厚的奶水差,只是奶水成分确有不同。产后1—2周内分泌的奶水确实外观淡淡的有些像水,但这种初乳里所含的蛋白质较多,脂肪较少,微量元素锌及免疫物质也都较以后分泌的成熟乳多。因此,看起来清淡的奶水实际上反而对新生儿是非常珍贵的,有利于增强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所以切勿把产后最初几天的“珍如黄金的初乳”挤掉,一定要让宝宝享受到这最珍贵的天赋食物!


吃与喝—额外喂水

有很多新妈妈生怕渴着宝宝,在两次母乳间喂宝宝一次水,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和没有必要的。通常的情况下,母乳喂养的婴儿,在4个月内不必增加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母乳内含有4~6个月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母乳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这些水分对婴儿来讲已经足够了。6个月内的婴儿,在母乳量足够的情况下,热量和水分已能充分满足婴儿新陈代谢的需要,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喂温开水。疾病例外。

吃与喝--推迟辅食添加
当孩子4~6个月大时,就应该给孩子添加辅食了。有些母亲认为母乳充足就没有必要给孩子添加辅食。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母乳所提供的营养素能够满足4~6个月以内的婴儿需要,但随着月龄的增长,小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开始相应地增加,而他的胃容量又是有限的,即便母亲有充足的乳汁,也已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了。

如7个月的小儿每日需要蛋白质2~4克/千克,如果他的体重为8千克,那么就需要约24克的蛋白质。母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如果仅靠母乳来满足小儿的需要,那么该小儿一日必须食入约2400毫升的母乳,从常识来判断,即使母亲有如此充足的乳汁,而小儿绝无这样的胃口。因此,需要添加辅食,增加营养的密度,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孩子的味觉及咀嚼能力在半岁时发育比较敏感,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食品,长大以后一般不会偏食、挑食。反之,婴儿在这个时期不能够得到各种口味辅食的尝试及咀嚼能力的训练,就容易导致孩子偏食、厌食,最终导致营养不良。

吃与喝—断乳

平常我们习惯这样问宝宝的妈妈:你给孩子断奶了吗?一个“断”字将不少父母引入断掉所有奶和奶制品的误区。实际上,人应该一生都喝奶。同时,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又必须及时正确地添加辅食。
但是,断奶并不是断掉所有的奶和奶制品。从离开妈妈的乳房到能跟成人一样吃饭需要8~9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乳类(母乳 配方奶或牛奶)仍是供应能量的主要来源,泥糊状食品是必须添加的食物,是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奶和奶制品仍然是3岁以下儿童的主要食品,“中国人一生不断奶(牛奶)”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吃与喝—吃得越多越好

宝宝白白胖胖、粉粉嫩嫩的很招人喜爱,但是胖的过度就有营养过剩之嫌了。有些宝宝一醒就吃,吃了就睡,也不愿意多运动,嗜吃甜食,且动不动就一大堆补品进补,导致宝宝自身生理节律和免疫功能得不到调节,虚而胖之,抵抗力减弱,也就变得容易生病了。
其实,胖和强壮是完全不同的。强壮是在合理营养搭配情况下,宝宝长得精神饱满、红润结实,而胖则是一种营养过剩的表现。宝宝从小就开始发胖,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几率比健壮儿童大得多,因此,合理的饮食、膳食结构和营养才是宝宝健康成长的保证。

DSC_0010_副本_副本.jpg
吃与喝—大人嚼食

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吃到更多的营养。其实,在人们的口腔中,正常存在着很多病毒和细菌,即使是刷牙,也不能把它们全清除掉。还有些成年人口腔不洁,生有牙病、口腔疾病或其他消化道传染病如肝炎等,这些致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存在很多,如小儿一旦食入大人咀嚼过的食物,将这些致病微生物带入体内,则有可能引起疾病(呕吐、腹泻、肝炎和结核病等),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食物经成人咀嚼后,混入唾液,使食物变成糊状,不再需要小儿唾液腺的分泌和进一步咀嚼,这样则不利于小儿颌骨和牙齿及唾液腺的发育,也不利于孩子自己咀嚼能力的训练。长时间后易造成消化功能低下,影响食欲,甚至导致咀嚼能力减弱,引起以后吃固体食物困难。所以,大人不要咀嚼食物后再喂孩子,而是要花一些时间给孩子做一些适合孩子吃的食物,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保护。

吃与喝—盐
婴儿的肾脏发育不成熟,只能维持正常情况下的需要,调节、浓缩能力比较差,因此,小婴儿吃了盐以后,肾脏没有足够能力将它排泄掉,以致钠盐潴留在组织之内,引起局部水肿,损伤孩子娇嫩的肾脏。
          不论母乳或配方奶及成品辅食中都已经含有适量的钠盐,不会造成宝宝低钠。从小就给孩子吃咸或微咸的食品,容易使孩子养成爱吃咸的习惯,是造成成年高血压的潜在危险。


吃与喝—馒头蘸菜汤
因为用馒头蘸菜汤来喂宝宝,孩子吃进去的主要是淀粉类和很咸的菜汤水,营养极少,盐分很多,长此已久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并养成了嗜咸食的习惯,对宝宝的健康形成很大的潜在危险。馒头蘸菜汤也不太需要咀嚼,可以囫囵吞枣地吃下去,时间久了也会影响宝宝的吸收功能和咀嚼能力的培养。

吃与喝—乳腺炎不能喂奶
过去,一旦发生乳腺炎,就立刻推荐断奶,但是经验证明,继续哺乳反而使乳腺炎很快好转,也减少了发展成乳腺脓肿的危险。哺乳前应先热敷和按摩乳房,阻塞的一侧先哺乳,因饥饿的婴儿吸吮力最强,有利于吸通乳腺管。哺乳次数宜多不宜少,哺乳后妈妈要充分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如果病情严重,就会出现化脓、脓液滞留、疼痛加重、发高烧等,这时必须切开脓肿放脓,并暂停哺乳。可用吸奶器把乳汁吸出,以防吸吮次数减少而“回奶”,母亲痊愈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大便的是与非

胎粪一般在生后3-4天内排尽,之后转为正常的黄色粪便。
母乳喂养:大便呈金黄色、稀糊状,次数多。
人工喂养,则大便呈淡黄色,较干,次数少。
混合喂养,则大便性状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新生儿每天大便次数不定,一般为2-5次,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要多一些,有的新生儿每次换尿布时尿布上都有大便,如果大便较均匀、水分不多、不含粘液或者偶尔带有少许奶块,这都是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每一个宝宝便便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只要宝宝的饮食、生活起居正常,生长发育一直很好,父母不必为宝宝排便的次数、形状及颜色太过于操心。

绿色稀便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如大便呈深绿色多表示母乳不足,孩子处于半饥饿状态,需增加母奶量。也可在天气变化着凉或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后发生,有时也会是肠炎的表现。

水样便
  多见于秋季和冬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小儿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由于小孩丢失水分多,常常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眼泪少或无眼泪、小便少或无、皮肤弹性差等,小儿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应及早就诊。

粘液或脓血便
 多见于夏季等天气较热时,多为细菌感染引起,多伴有发热,也应及早就诊。


泡沫状便
     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多由于食物中淀粉类或糖过多所致(如奶粉中加糖过多、过早添加米汤等谷类食物等),可使肠腔中的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父母可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减少淀粉或糖类食物的摄入。

油性大便

    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儿,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血便
  大便表面、手纸带血,多为肛裂。
  血迹混在便中,维生素K缺乏?出血性疾病?
  反复哭闹、呕吐,果酱样变,肠套叠。
  脓血、粘液,多为感染。

DSC_0008_副本.jpg

夏季护理--吃、喝

清淡进食,食物种类要多样,注意色、香、味、形、质等的搭配,以刺激食欲。饮食规律有定时,少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夏季食物容易变质,食材要新鲜。 炎热夏季,儿童易出汗,所以要特别注意补水,家长不要等到儿童感觉口渴再饮水,要经常、少量地督促喝水。

夏季护理—是否可以吃冷饮

冷饮是小儿喜欢的食品。一定要限制摄入量。过多摄入冷饮会引起小儿胃肠道疾病,也可伤害牙齿。冷饮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二、三十度。胃黏膜受到过冷刺激后,黏膜血管强烈收缩,胃内分泌紊乱。胃酸、胃酶分泌锐减,使胃的消化、杀菌、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儿童胃黏膜非常娇嫩,很易造成"冷食性胃炎"。

夏天护理--防晒伤
夏天紫外线强度高,小儿皮肤娇嫩,很容易晒伤,宝宝皮肤会变红,有刺痛和瘙痒感。在外活动时间不要过长,并注意观察。若外出时躺在小车内,可用遮阳罩;若外出时被抱着或自行玩耍,为防止直晒以及强光对眼睛的损伤,可给孩子穿长袖衣,若躺在小车内,可用遮阳罩;若外出时被抱着或自行玩耍,为防止直晒以及强光对眼睛的损伤,可给孩子戴上大檐帽;还可以选择在树荫下或者有遮挡的地方玩耍。

夏季护理--夏季通风
开窗睡觉时注意不要有对流风,空调的冷风口和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小儿吹,尤其在小儿出汗时更应远离风口。室温控制在26度较合适。


夏季护理—预防中暑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产生的热有三个方法散去:传导,对流和蒸发。当环境温度到达35℃时,传导和对流已不起作用,唯有依靠大量出汗,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宝宝的汗腺功能不足,不能靠散热降低体温。若宝宝肤色发红,干燥发热,烦躁不安,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倦怠、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测量体温高达39℃以上,宝宝很有可能就是中暑。妈妈们应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四周环境通风,洗温水澡(低于体温4度)。

夏季护理—预防感冒
夏天室外烈日炎炎,室内一般都有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从室外进入带有空调的场所时,小儿汗毛孔突然关闭,会发生外感风寒,很易患感冒。一定要注意小儿出汗时不要马上进入带有冷气的房间,要擦干身上的汗水,穿上长裤长袖衬衫;到室外后再换上短衣。这样虽然费事,却能避免小儿患病。

夏季护理—预防蚊虫叮咬
夏天也是蚊虫活动的时节。宝宝皮肤幼嫩比成人更容易被叮咬,抓破皮肤而引起细菌感染,严重的还会转变成蜂窝性组织炎。夏天一定给宝宝使用蚊帐。

夏季护理—如何洗澡

出汗后及时洗澡,尤其是皮肤皱褶处,用温热的清水清洗皮肤即可,尽量少用浴液。
因为皮肤本身会分泌一层油脂,如果经常用浴液洗澡,这层油脂就会被洗掉。油脂层被洗掉,皮肤就会裸露在空气中。实际上,空气中含有的各种各样的刺激物,包括细菌在内,就会直接刺激皮肤,皮肤就会出现炎症反应。
所以,保护皮肤上的油脂对于皮肤健康相当重要。一两个星期使用一次浴液就足够了。再给孩子涂抹一些护肤品,在皮肤上能很快形成保护层

宝宝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
痱子是夏天孩子最常见的皮肤问题
高温和高湿度,孩子新陈代谢活跃,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汗腺发育和体温调节功能比成年人差,汗液排泄不畅,小汗腺孔口闭塞,就刺激皮肤长痱子了。

如何预防痱子呢?
勤换洗衣物,轻薄,宽松,透气,吸水性好。
每天给孩子洗澡时,可以在洗澡水中加入几滴花露水或金银花水等有助于皮肤清热。
多喝水,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强烈的日晒,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室内温度不要过高。

长了痱子应该怎么办?
宝宝长了痱子,家长不要着急,宝宝长了痱子,就是在说我太热了,那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孩子凉快,清爽,切记千万不要让宝宝挠,洗完澡一定要擦干。

发表于 2017-4-2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很受用,6个月拉稀2天了···第三天好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微微还整理了李主任强调过的几件小记:

1.有的家长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紧张,说孩子心跳太快会不会是有什么问题。李主任的答案是,孩子心脏还小,还没有发育完整,泵出的血量少,所以就需要跳动很快,宝宝心率快是属于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们不需过于紧张。

2.宝宝拉肚子如果不是特别厉害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地给宝宝服用止泻药。如果出现血便应立刻去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3.马牙在宝宝一个月,最晚差不多3-4个月就可以自行脱落,家长们尤其是老人们不能给宝宝用手挤,容易感染细菌等。


4.宝宝发热后不要包裹太多,要适量的减少包裹量;且如果出现发烧伴随着皮疹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宝宝发烧38.5℃就可以给用,适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7-7-1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南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