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就看完了,一直没有写一写。微信读书推荐值是90.5%。

这本书讲的是俊美的婆罗门之子——悉达多,他寻求信仰的故事。印度是种姓制,其中婆罗门是最尊贵、最高级的贵族,婆罗门掌管着宗教、祭祀、教育。享有免税、豁免死刑等特权,垄断教育与文化话语权,代表着精神纯洁、神圣,比掌管政治与军事的刹帝利还要尊贵。
悉达多就是婆罗门之子。他从小修习经文、礼仪、博学多才、大家都爱戴他。可是,他却时常感到精神世界的空虚,现有的宗教知识不能回答他的困惑,于是他离开了家,与朋友乔文达一起,成为了沙门,想通过苦修去感悟真正的真理。
他俩一起乞食、禅定、斋戒……悉达多从俊美的少年变成了瘦骨如柴的苦行僧,但这都不足以动摇他追寻真理的脚步。
有一天,他们听说一位世尊佛陀出世了,他就是乔达摩。信众说,他证悟了涅槃,摆脱了轮回之苦,能和诸神交谈。于是,悉达多和乔文达就离开了沙门,去拜访乔达摩,聆听他宣法。
听完之后,乔文达深受折服,皈依了佛陀。可是悉达多却仍有一处不解,他在法义中发现了一个漏洞。这个小小的瑕疵,让悉达多无法满足——即使他认同乔达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并发自内心的钦佩与尊重他,他还是拜别了乔达摩,继续独行,去探寻真正能让自己内心圆满的真理。
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妇人,点燃了他的本能。于是,他怀着谦虚的心,去城中向一位名妓伽摩罗去学习她所熟稔的艺术。但是美丽的伽摩罗提出要求:你必须有华丽的衣服,名贵的鞋子,要腰缠万贯,还要为我备上礼物。如此才能教他欢爱的学问(在印度,男欢女爱是一种学问,男女求爱、求婚都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范,并且要学习一些与提高情操相关的艺术,如插花等等,祥见《爱经》)。
于是,悉达多学习经商,他成为了一名商人,他挣了很多钱,并且在迦摩罗那里学到了欢爱的艺术。但久而久之,他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中,越来越厌恶自己,于是,他去河边,自杀了。
在他沉入水底的那一刻,他顿悟了。醒来之后,他遇到了一个摆渡人,他过了一段摆渡人的日子,并且知道了迦摩罗跟他有一个儿子。在跟儿子相处的过程中,他也了解到当年离家出走,他父亲的痛心……带着这些俗事间的难题,悉达多日日倾听河水,向河水学习。
当他专注于河水咆哮的交响,当他不再听到哀,听到笑,当他的灵魂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自我不再被占据,而是倾听一切,倾听整体和统一时,这伟大的交响,凝成了一个字,这个字是“唵”,意为圆满。他最终真正到达了信仰的彼岸。
此刻,悉达多不再与命运搏斗,不再与意志作对。他的痛苦已然止息,他的脸上盛放喜悦。他认知了完满,赞同事件之河,赞同生活的奔流,满是同情,满是喜悦,顺流而行,融入统一。
——————————————————
全书很薄,对于没啥慧根的我来说,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悉达多到底追求了个啥。没看之前,一直以为悉达多是个挺高大上的人,看了之后,只觉得他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一个生活优渥、学习优秀、没啥经历过啥挫折的富贵小子,因为精神的空虚,去寻找人生的终极意义。于是他流落世间,经历饥饿、禅定、斋戒、苦修、等待……也经历了女人,金钱,获得了财富、名利,又最终厌倦这一切。生了个儿子,体会了血脉亲情,泛舟摆渡,体会最平凡的生活。这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两样?
他能顿悟,咱们普通人也能。想要出世,必先入世。入世都没有,何谈出世呢?悉达多又悟出了啥呢?乔文达不理解悉达多的法义,悉达多让乔文达吻他的额头。于是,乔文达他看见千万人和他们的脸以万千方式交织一处。他们互助,相爱,相恨。他们寂灭,重生。他们满是死意,满是对无常强烈而痛苦的信奉。可他们无一人死灭,只是变化,新生,重获新脸。并无时间位于这张脸和过去的脸之间——所有形象和脸静止,流动,自我孕育,漂游,彼此融合。
哎,这不就是马克思么。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外因内因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所以今天的我会成为明天的你,明天的你也有可能成为后天的他。人活着吃万物,死了也被细菌吃,一切都在轮回,因果都有报应。
说白了,世间一切皆苦,不苦不是人生。所谓的幸福,无非是能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苦难的人生罢了。能做到这点,你也是你人生的佛陀。
爱看美女的男人 发表于 2025-11-15 22:11
我个人觉得宗教本来就是一种信仰,一定是以人为本,多做善事,向美好的生活方向发展不过很多地方都打着宗教 ...





爱看美女的男人 发表于 2025-11-15 22:11
我个人觉得宗教本来就是一种信仰,一定是以人为本,多做善事,向美好的生活方向发展不过很多地方都打着宗教 ...


|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