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标题:
荧幕内外的人性照影--从电视剧到论坛发帖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sd370684
时间:
2025-8-27 11:21
标题:
荧幕内外的人性照影--从电视剧到论坛发帖有感
从《渴望》到《生万物》:电视剧到论坛荧幕内外的人性照影
三十多年前守着黑白电视追《渴望》的夜晚,大概是很多人对“城市故事”的最初认知。刘慧芳的隐忍,王沪生的摇摆,宋大成的宽厚,像一面面贴在巷口的镜子——住在隔壁的阿姨总说“慧芳这姑娘,活得太亏”,单位的老科长却觉得“沪生也不是坏,就是太年轻”。那时的我们看剧,总爱急着给人贴标签,选阵营,仿佛剧里的每一个选择,都连着自己日子里的是非题。
三十年后再看《白鹿原》《生万物》,沙发软了,屏幕亮了,看剧的心思却沉了。不再执着于“谁是好人”,反倒总在某个瞬间被戳中——白嘉轩攥着腰杆时眼里的慌,《生万物》里地主老头偷偷给长工塞窝头时的别扭,还有农民汉子对着收成红了的眼。这些被议论“美化”或“丑化”的角色,哪有什么绝对的脸谱?地主有盘算也有软肋,农民有质朴也有计较,就像巷子里那个总爱占小便宜的大爷,转头会给流浪猫留半块馒头。
有人说艺术该“如实”,可哪部剧不是带着热气的提炼?就像《渴望》里的家长里短,早不是谁家的真事,却攒起了一代人对“安稳”的念想。《生万物》里那些被柔化的棱角,或许是想让我们在隔着屏幕望过去时,少一点咬牙的评判,多一点低头的打量——毕竟在人性这回事上,谁又不是一半光鲜,一半斑驳?
而今再看看论坛,说到底,好剧、好人从不是标准答案,只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年月里,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借着荧幕上的人、借着话题倾向,好好看看自己心里的光与影。
在此,给我曾经用激烈言语与之叫过板的坛友道歉,不求原谅,只是想与那个曾经激动的小混蛋沟通,想告诉祂:孩子,不必激动。但我已找不到他。
作者:
风扬
时间:
2025-8-27 11:27
世界在你眼中,而世界在你眼里的投影绝非仅是世界本身,更是你自己。
作者:
YTMSA
时间:
2025-8-27 11:35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到底是理想,概括的生活。
作者:
余笙
时间:
2025-8-27 11:36
一个人的好与坏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你感觉再坏的人在他好朋友那里也是好人,反之,你眼里的好人也可能在别人眼里是坏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不同人面前的表现可能是不一样的,,贴的主要内容我没看,就看了最后一段,看笑了。当一个人知道反思自己或者换位思考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不但是生理上的成长,也是教养的升华,所以,恭喜你,长大了
作者:
畅想飞舞
时间:
2025-8-27 19:41
好久没开电视啦
作者:
命里犯水
时间:
2025-8-28 16:50
小时候看电影,先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