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烟台理工学院“千灯汇流”实践队踏上淄博土地,走进承载着千年齐韵的海岱楼,以“传承与发展齐文化”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这座融历史底蕴与现代美学于一体的文化地标,成为实践队探寻中华文明、弘扬地域文化的“活教材”。
海岱楼,这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老建筑,历经风雨洗礼,始终屹立于齐国故地。其名取自“海岱”——东海与泰山的交汇之地,象征着山东大地山海交融的壮阔气象。走进楼内,钟书阁的墨香与古建筑的恢弘气息交织,仿佛将游客带入“书藏古今,楼纳天地”的时空隧道。实践队成员们驻足于层层叠叠的典籍间,触摸着齐国瓦当的纹饰、青铜器的拓印,深切感受到齐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绵延不绝。
作为“中国最美书店”之一的海岱楼钟书阁,不仅是阅读空间,更是文化基因的“解码器”。实践队在此展开深度调研:古籍区陈列的《齐风》《稷下学宫文献》,系统呈现了齐国礼乐制度与学术思想的辉煌;地方文化专架上,关于淄博陶瓷琉璃技艺的图文资料,诉说着匠人精神与艺术传承。成员们穿梭于书架间,以“文化侦探”的姿态,将典籍中的齐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传承载体。一位队员感慨:“这些典籍如同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齐文化的多维视角。”
为让齐文化从“静态陈列”变为“动态传承”,实践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行动。他们在钟书阁内设置“齐文化知识驿站”,通过图文展板、互动问答,向游客讲解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治国智慧、管仲“通货积财”的经济思想;针对青少年群体,设计“齐文化寻宝游戏”,引导孩子们在古籍中寻找齐国典故,以趣味化方式播撒文化种子。此外,实践队发放的《齐文化认知调研问卷》,收集了百余份公众反馈,为后续文化传承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在与海岱楼管理者及文创企业负责人的座谈中,实践队聚焦“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议题。企业负责人展示的“齐瓦当文创饰品”“青铜纹样数字藏品”等作品,让成员们看到传统元素与潮流设计的碰撞火花。双方达成共识:未来将通过开发“齐文化沉浸式剧本杀”、举办“稷下学宫思想论坛”等活动,让齐文化以更年轻、更鲜活的面貌走进大众生活。一名队员表示:“文化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让它在当代语境中‘活过来’。”
海岱楼巍然矗立,钟书阁墨香不息。当千年齐韵与青春热血相遇,文化传承不再是遥远的历史命题,而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创造的生命力。队长在总结会上表示:“此次实践让我们明白,文化传承需以敬畏之心守护根基,以创新之思拓展路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继续以行动为笔,书写齐文化传承的青春篇章。”
烟台理工学院“千灯汇流”实践队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智慧点亮传承之路,让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