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布袋是我老家河北的一个小吃,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没想到时隔近二十年,于这次五一回家的时候又有幸品尝到了。
鸡蛋布袋其实制作起来很简单,就是炸油条的面制作成特殊的双层面皮,放入油锅轻轻炸一下,两层的面皮鼓起一个大肚子,捞出来,捅上一个小口,打入一颗鸡蛋,封口下入油锅炸熟即可,小时候老家炸油条的摊位一般都会制作。
美味的鸡蛋布袋必须炸制出来趁热吃,面香的味道夹杂着鸡蛋的香气,一边吃一边哈着热气,偶尔火候稍微小一点,鸡蛋有点糖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老家的油条不是如今常见的条状油条,而是一个圆圈型,也没有这么粗。老妈经常说如今外面卖的油条不好吃,太粗了,炸不透,没有老家的好吃。老家的油条也不叫做油条,而是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ma tang”(用我们老家土话喊出来,类似王宝强的口音)。
小时候村子东头有一家炸油条的人家,一般天不亮的时候就开始炸制,等到天色大亮了,也炸的差不多了,便装上油条开始沿街叫卖。鸡蛋布袋因为比较奢侈,买的人比较少,一般不会提前炸制好,谁想吃的话就要趁着炸油条的时候直接过去,告诉老板,现场炸制。自己带鸡蛋的话,两毛钱的手工费,不带鸡蛋的话五六毛钱一个。
说实话,小时候油条都属于好东西,不是经常买,只是隔三差五的买一次作为改善伙食。鸡蛋布袋对于我们来说就更加奢侈了。嘴馋的自己偷偷想了个办法,自己家里的鸡下的鸡蛋,偷偷藏起一个来,第二天早上天不亮便起床,拿着鸡蛋,再带上自己攒的零花钱,跑去炸油条的那里等候美食。
为此还闹过一个笑话,冬天的时候,鸡蛋藏在室外,里面冻成了一个冰坨,拿过去的时候,炸油条的师傅磕鸡蛋的时候愣住了,放在热水里好久才化开。搞得自己很是尴尬。
上高中的时候住校,在学校里吃住。学校食堂边上有个小窗口,早晨也有鸡蛋布袋,印象很深刻,七毛钱一个。而二十多年前,馒头两毛钱一个,稀饭一毛钱一碗,一份咸菜两毛钱,我一顿早饭的餐费差不多也就是七八毛钱。可是一个鸡蛋布袋并不能够填饱肚子,因此每次便在窗口前少不了一番算计。或是买一个,解解馋,不过后半晌可能肚子就要咕咕叫了。也可以买两个,大快朵颐一番,不过接下来的几天便要缩衣节食了。
自从高中毕业后,外出求学,便几乎没有再吃过。印象里前几年去济南出差,入住的酒店里早餐也看见过,好奇的尝了尝,味道却差了很多,硬梆梆的,似乎是炸出来放了好久。
没想到时隔二十年,如今又吃到了儿时的味道,无比的满足,不管是味蕾还是内心。
我们这一代八零后,其实在父母眼中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没有经受过什么困难。但其实农村里也仅仅是解决了温饱,好多东西对于儿时的我仍然十分奢侈,就像这鸡蛋布袋一般。
记得作家余华说过,苦难不值得被赞美,苦难就是苦难。或许他们那一代人经历了真正面临生死的苦难,所以有此感悟。而对于我来说,我仍然感谢那时常得不到满足的童年,让我懂得取舍,也让我有所追求、有所期盼。
而看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下一代,我不知道他们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他们以后是否还能体会到我的这份快乐与满足。
好吃的不是拉面 发表于 2024-5-8 16:01
好!!!!!!!!!!我也想吃!!!!!!!!!!
冷如霜 发表于 2024-5-8 15:43
第一次见,配着羊汤应该很好吃吧。
别亦难 发表于 2024-5-8 16:05
我一猜这个帖子定能引起拉面哥的兴趣
酸奶机 发表于 2024-5-8 16:07
沧州叫老虎,邯郸叫布袋,聊城叫呱哒。
天天向上一上 发表于 2024-5-8 23:01
河北老乡你是哪个城市的?
爱无痕1111 发表于 2024-5-8 22:52
呱嗒不是这个。聊城叫鸡蛋荷包
爱无痕1111 发表于 2024-5-8 22:53
烟台没有卖的
呐喊大侠 发表于 2024-5-8 16:21
流口水了 小时候吃的油条,是镇粮管所炸的,沿街串巷叫卖,自行车后座上带个铁皮箱子装的油条、面鱼,可以 ...
小彪儿爱小贱 发表于 2024-5-8 16:19
我这次再邯郸,还买了一个。就叫鸡蛋布袋。我记得小时候去济南,也吃过。好像叫鸡蛋包儿?
别亦难 发表于 2024-5-8 23:03
嗯,五一的时候去聊城吃了一下呱哒,不是一个东西
别亦难 发表于 2024-5-8 23:03
邢台南宫的
天天向上一上 发表于 2024-5-9 06:05
我是邢台内丘的,这次五一放假回了趟家凌晨两点走到南宫 给我困的不行了在南宫服务区睡了半个小时 ,其实 ...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