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苏学士的文字,习惯性的,发在烟台本地的论坛上。有位朋友的跟帖,连日来,字字句句,都在我的脑海里回响。
“苏东坡与烟台的缘分……如果从我们之后无人知晓,便是我们的过失”。
我是烟台人,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以后,一定也要入土在烟台的山地里。
一个人,自斟自饮般的浅酌低唱,永远都是低层级的亵玩。
中国人,尤其的古人,素来讲究以故乡之名,而命名一个功成名就的人。比如,李鸿章,史书多称李合肥,翁常熟,就是我们熟知的翁同龢。
我们烟台人都知道的王懿荣,中国甲骨文之父,国子监祭酒,在他的那个年代,都是被同僚称作王福山的。
福山,在王懿荣的年代,只是个县制。而当前的烟台中心城区,不过是福山县辖下的一个村镇而已。
所以,中国的史书上,至今为止,还都没有一位被称作X烟台的名人。
这也不奇怪。烟台这个城市,一百多年来,本身就是个故事。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和英法联军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其中,有登州,没有烟台。
登州,就是现在的蓬莱。烟台市辖下的蓬莱区。
条约签订以后,英美列强发现,登州的港口太浅,不利于大型货船的靠岸,于是,要求把条约里的登州,改换成了烟台。
烟台港,在一百多年前,就是天然的深水大港。也正是因为外国列强的这一改动,使得烟台芝罘,从一个不起眼的渔村(最多也就是个镇),摇身一变,由蓬莱的孙子,演变成了蓬莱的爷爷。
蓬莱,一千多前,就被称作登州。我们熟悉的一部京剧《三家店》,也叫《秦琼卖马》,里面有一段至今依然脍炙人口的唱段,“杨林与我来争斗,因此上发配到登州”。
秦叔宝和大官僚杨林有矛盾,被打入监牢,发配到了登州。
字面意思上看来,充军犯的流放地,一定是闭塞的蛮荒之地了。
实际呢,恰好相反。早在秦叔宝生活的隋唐时期,登州,就是那个年代,就是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了。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登州出发,货船经长山列岛到辽东,然后沿着朝鲜半岛的海岸线,可以直达日本。
同样,那时候,高丽和日本的遣唐使们,好多也都是从登州港靠岸,然后,由陆路去往长安或者开封的。
也就是说,在隋唐乃至北宋时期,登州,等同于现在的上海,广州。
刹不住车了!这篇文字,我本来是要限定在1500字以内的。
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这一年的苏东坡,正好50岁。被贬谪到黄州四年后,朝廷对他的看管有所松动,于是,苏东坡趁机上书,要求退休。朝廷也很快就同意了,允许他带领全家人,抵达江苏宜兴生活。
那时候的宜兴,不像现在,是无锡的管辖,而是隶属于常州府。所以,苏东坡最后魂归于常州的藤花旧馆,其根本原因是,他想经由这里,回到自己在宜兴的家。
宋元丰八年三月,倡导变法的宋神宗,猝然长逝了。继位的宋哲宗,只有十岁。一个娃娃坐金銮,啥也管不了。所以,那时节,朝廷的大权,掌握在宋神宗的母亲,也就是宋哲宗的奶奶,高太后的手里。
对了,中国古代,老皇帝驾崩后,新皇帝登基的当日,就会公布新的年号。但是,新的年号,要等到来年的正月初一,才开始正式启用的。也就是说,宋神宗三月就死了,但是,他的年号,依然被他儿子继续使用了八九个月。
那年六月,在太湖之滨的宜兴,本来想安享退休生活的苏东坡,突然接到了好友王定国的一封密信。
对,就是那个“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王定国。
王定国的密信,先于朝廷的公文,到达苏东坡的手里。在信中,王定国告诉苏东坡,朝廷已经决定,委派他担任登州府的知府。
在这之前,苏东坡的正式官职是汝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县武装部的某个部门的副科长。更在此之前,乌台诗案前,他是湖州知府。
登州知府,和湖州知府,都是正厅级的官员。有些书说,苏东坡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命。
我只能说,把你放在猪圈里,和猪一起豢养四年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你难道会不想,重回起初吗?
早在七年前,苏东坡出知徐州的时候,他就写过一首诗,《虔州八境图》。这其中的一首,写的就是他对烟台,对蓬莱,对登州的向往。
烟云缥缈郁孤台,
积翠浮空雨半开。
想见之罘观海市,
绛宫明灭是蓬莱。
很快,苏东坡就接到了朝廷的正式委任公文。他带领家人,从宜兴出发,经现在的连云港,抵达了密州,也就是诸城。
密州,是苏东坡第一个主政一方的城市。他在这里待了两年的时间,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佳作。人所共知的密州四曲,就是其间的代表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望江南.诗酒趁年华》。这些近千年来,家喻户晓的佳作,都是他在诸城完成的。
诸城的老百姓,也以最热烈的方式,欢迎这位有恩于自己的父母官,重回故土。这次,苏东坡再到密州,也留下了不朽的诗文。
离开密州之后,苏东坡和他的家人们,经陆路抵达青岛附近。然后,在这里上船,沿着山东半岛的海岸线,于十月十五日,抵达了登州。
北宋时期,登州府属京东东路(和刘强东绝对没什么关系),辖蓬莱,黄县,牟平,文登四县。政府的办公地点,就在蓬莱。
宋代的官员,赴任后,按照惯例,都要向皇上上表,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表达忠心。
五年前,苏东坡到任湖州,就是因为一篇《湖州谢上表》,被人做了文章,导致乌台诗案的发生。
后人之所以清楚地知道,苏东坡抵达登州的准确时间,也是有赖于他自己写的这封表章。
毕竟,个人书写的东西,是最具有准确性的。
无巧不成书的事,五天后,也就是十月二十日,苏东坡就接到了朝廷的正式公文,调他到中央,担任礼部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副部长,或者部长助理。
从正厅级的知府,到副部级的天子近臣,在封建社会里,对于官员来说,这几乎就是鲤鱼跳龙门一样的阶梯式跨越。
居然还有文字说,苏东坡因为喜欢登州,而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命。这样的观点,在我看来,等同于煮水肉了。
码字至此,已经超出了我设想的总字数了。婆婆妈妈的絮絮叨叨,至今,居然还没开始涉及苏东坡在登州做的事。
不可容忍了。
北宋的官员体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地方官主政一方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两年的时间。
我们熟知的包龙图包拯,担任首都的市长,为老百姓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
实质上,包拯的任期,也只有一年零三个月,符合当时的政治惯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初唐诗人王勃的这句诗,用在北宋的官吏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在交通不发达的北宋,一个在岭南任职的官员,接到了去北方某地的任命诏书。他收拾好行装以后,开始出发。一年多后,到达了目的地。
紧接着,新的任命又下来了。
怎么办?继续出发。反正,安家费,差旅费,都是国家报销。
再回到苏东坡。在登州,他接到调令的时候,接替他的官员,还没有抵达登州。理论上,他可以就此不必管理政务了。
但是,苏东坡这个人,固执得可爱。他没有这么做,即便自己已经不是法定的登州知州了,他依然还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着,一丝不苟地做着调查研究。直到十一月七日,新的知州到来,完成了交接。
“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这句话,流传于胶东半岛一带,已然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实际上,苏东坡在登州,前前后后,大约待了22天的时间。
就是在这短短的22天时间里,苏东坡,以一人之力,为胶东半岛的老百姓,谋取了800多年的真金白银的实惠。
烟台市博物馆里,保存着一面硕大的,汉代煮盐盘。这也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登州府,就是中国食盐主要的出产地。
苏东坡到了登州以后,惊讶地发现,出产海盐的登州,食盐的价格,居然和内地不相上下。
那个年代,依然沿用着古代流传下来的食盐专营政策。也就是说,整个国家,食盐的采购和销售,都是统一进行的。
即便是海盐主要产地的登州,官府也只需要出很少的钱,购买制盐人的产品,然后,再高价卖给当地的老百姓。
这样一来,制盐人的工作积极性没有了。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登州老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
苏东坡给朝廷写了一封奏表,《乞罢登莱榷盐》。
乞,恳求。罢,停止。登,登州。莱,莱州。榷(que),国家专营的意思。盐,海盐。
意思就是,请求朝廷取消登州府和莱州府,这一带产盐地的国家食盐专营制度。
几个月后,苏东坡已经在中央机构任职了,朝廷的正式批文下来了。朝廷准许了苏东坡的奏表,胶东半岛一带,从此不再执行食盐专营制度。
一千多年来,胶东半岛的老百姓,守着大海,却买不起食盐的日子,因为苏东坡的关系,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是由正史和野史组成的。所谓正史,都是由后世朝代,官方组织编写的,前朝的历史记载。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宋史》,是由元朝人编写的。我们看到的《明史》,是由清朝人编写的。我们看到的《清史》,
抱歉,中国现在还没有正式,被学界认可的《清史》。
好在,除了官方的史书,民间还有史册流传。而野史存在的数量和范围,要无其数的大于官方的正史。
比如,《苏轼文集》里记载,十一月二日,苏东坡在登州,游览了延洪禅院,并且,还在这里写下了偈子。
登州本地有个收藏鉴赏家,名叫史全叔。他收藏了一副唐朝画圣吴道子的真迹,邀请苏东坡鉴赏。对于吴道子的画作,苏东坡不吝美誉之词,并且,应主人之邀,在画作上题词留念。
十一月七日,也是一般认为,苏东坡离开登州府的日子。那天,在登州府的日宝楼,地方官员们集体为苏东坡践行。席间,苏东坡挥毫泼墨,画了一幅《木石图》,并题诗于上,赠送给史全叔。
我们熟知的,据说登上了语文课文的,那首苏东坡的佳作《登州海市》,在《苏轼文集》里,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注解,“书呈全叔承议”。也就是说,这首诗写完后,苏东坡曾经亲笔抄写,赠送给登州的收藏鉴赏家史全叔。
zouwenx2527 发表于 2023-4-25 07:36
苏东坡能几起几落的根本原因还是朝廷里有做官的父亲跟兄弟啊,兄弟起了大作用。要搁一般人,早死几回了。不 ...
ytjiegousheji 发表于 2023-4-25 02:25
越是文明的地方,头脑开化的地方,越是感谢通商和开放。
东莱逸民 发表于 2023-4-25 09:25
登州从来没有获得今天上海广州的地位。隋唐时的扬州和泉州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上海广州。登州,不过是今天的青 ...
行云何处去 发表于 2023-4-25 09:27
去过蓬莱,没来大之不吧
游泳的鱼001 发表于 2023-4-25 08:57
真厉害,文学历史知识这么精通,实在让人佩服
有水无为 发表于 2023-4-25 07:51
感谢您的抬爱
zouwenx2527 发表于 2023-4-25 07:36
苏东坡能几起几落的根本原因还是朝廷里有做官的父亲跟兄弟啊,兄弟起了大作用。要搁一般人,早死几回了。不 ...
元丕成 发表于 2023-4-25 10:07
太后就是他的粉丝,没有太后,基本上,乌台诗案,他就挂了。
清晨的小鹿 发表于 2023-4-25 09:57
不是您的文章,我一直以为苏东坡一直在南方任职。
有水无为 发表于 2023-4-25 10:25
他主政过诸城,徐州,登州这些北方城市,还在河北的定州,担任过类似军区司令员的职务。
Van♂ 发表于 2023-4-25 11:58
扬一益二,西安和洛阳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上海,扬州成都就相当于现在的广州深圳,登州府在北宋也就是北方 ...
Van♂ 发表于 2023-4-25 12:51
错,宋代北方外贸很差,登州只能去辽国,相当于通敌走私,登州港就相当于现在的钦州或丹东
有水无为 发表于 2023-4-25 10:23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苏轼还在乌台监牢里的时候,王安石被突然罢相了。做为新党的反对者,神宗就没有了置苏 ...
论缘 发表于 2023-4-25 13:39
学习了,谢谢楼主!
元丕成 发表于 2023-4-25 14:58
旧党也不喜欢他,他两头都不算。
有水无为 发表于 2023-4-25 15:00
我也要谢谢你这篇文字,也是因为论坛网友的一句话,我才码出来的。
这个城市,归根结底,还是我们 ...
Van♂ 发表于 2023-4-25 13:38
宋代由于幽州和辽东的丧失控制权,登州成了北方边陲港口,主要进行对辽东袭扰战,商贸基本消失
论缘 发表于 2023-4-25 15:05
有些东西应该让后人知道,也算是文化或历史传承吧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