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妈又被隔壁的李阿姨拉着出门了,早饭都没做。
我只能穿着拖鞋去街角买了豆浆油条,在早间新闻的背景声下匆匆吃完,就出门上班了。
我妈一直认为,我没娶到媳妇是因为:她没能在市区给我买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女方看不上,所以一直琢磨要给我买一套房。
前几年,刚毕业我一直在外地工作,为方便联系,教会我妈怎么使用微信之后。我发现她朋友圈转发的全部都是:
“专家说:预防疾病必吃的几种食品,你吃了吗?”
“专家说再不买房,以后可能越来越买不起房!”
“权威专家预测,某市房价会跌,买房要抓紧!”
我发现:我妈执念的不是养生,也不是房子,而是专家!
生活的某一刻,相信了专家的话
你是被忽悠了,还是被拯救了
只局限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谈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根本不管事件的本质!专家的话当然不能全信,这和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是一样的。
市场是无情的,不会因为专家多知名而改变发展的事实,在瞬息万变的地产市场面前,专家似乎也变得不是说什么都对。
从国家社科院到房地产的“大佬”预测经常出现翻车的现象。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经济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发表博文《<房地产蓝皮书>站在了开发商的立场》。
称:2004年以来,每册蓝皮书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都是错误的。质疑声一出舆论一片哗然,社科院内部人士质疑蓝皮书,且有理有据。
2005年《房地产蓝皮书》:供不应求是未来几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导趋势。而事实上至2009年年底,商品房空置量有可能将达到2亿-3亿平方米,如果没有切实利好的刺激政策出台,极有可能会达到4亿平方米。
2007年《房地产蓝皮书》:当年,中国整体房价涨幅有望回落到5%以下。但实际上,2007年却是我国房价有史以来最疯狂的一年,全年房屋平均销售价格较2006年上涨15.4%。
2008年《房地产蓝皮书》:当年,中国房价上涨幅度将大大低于上一年,但出现房价拐点的可能性不大。而当年不仅房价出现了拐点,且价格降幅较大。
对照社科院蓝皮书的核心观点与现实实际的发生,则很少发现符合实际的情况。
《谁在为谁说话》
专家都说要涨的时候,房价跌了;
专家都说要跌的时候,楼市“小阳春”又来了。
常此以往,专家还是专家吗?其可以依据的含金量还剩下多少呢?
还有各种领域的专家层出不穷:
“专家”建议少吃肉食,多吃素食。
“专家“建议抓紧买房,房价要涨!
我建议取消“专家”!
现在的专家为了吸引眼球,还真是什么都敢说。作为某些领域有研究有造诣的专业人士,专家是必须的存在:向上献言献策,向下问计于民。
然而,近些年来,”专家“似乎沦为贬义词。不少专家沦为“砖家”,一方面在各种利益中博弈,另一方面误导人们。事实上,在股市、楼市中,人们也越来越不信专家,有些专家还成为了散户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今日话题
#你遇到的专家人设崩塌现象有哪些?#
下方,写留言来乐一乐!
还想听什么样的分享?你尽管提、我放开写。
还可关注以下平台,地产资讯每日更新
新浪微博:买房i问问JS
今日头条:买房i问问
微信公众平台:买房i问问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