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标题: 不是读书没用,是你没用 [打印本页]

作者: 淡淡雨丝╭⌒╮    时间: 2017-9-12 12:08
标题: 不是读书没用,是你没用
本帖最后由 淡淡雨丝╭⌒╮ 于 2017-9-12 12:08 编辑

当你读完一本书,抛去忘记的所有,剩下能改变行动的,就是知识的力量

作者:李尚龙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家长不让孩子读书,这些新闻一次次的发酵,矛头指向着一句话: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每次别人问我这句话时,我都会想到我很久以前写的另一句话: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没用。

在我做电影时,每次遇到投资人,这些人都会在谈话前后加上一句话:当年我要是多读点书就好了。

都这么有钱了,怎么还在想读书了就好了。

所以,读书永远是有意义的,或许不会让你有钱,但能让你富裕。

微博后台经常有人问我一个诡异的问题:有没有一本书,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每次遇到这样的人,我都会深深的被刺激到。

就好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问我:有没有大力丸,根治我所有的病?

其实有,这本书的名字叫《新华字典》,按照白岩松老师的话说:

新华字典里面有各种字,各种字组成不同的词,词组成不同的段落和故事,组成不同的书。

不同的书,才能改变命运


这篇文章,我跟你好好分享一下,该怎么读书,读什么书,以及为什么要读书。

(, 下载次数: 56)

一、为什么要读书?
不知道你是否发现,世界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

读书能让人知道,这世界上除了有钱的生活姿态,还有更多不一样的选择。

《死亡诗社》里说:

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


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何况,谁告诉你,读书一定不能赚钱呢?

2016年,中国的知识开始变现,全世界,只有中国,开始进入知识变现的浪潮。

我身边许多人,长期处在“读书无用”的舆论和熏陶下。

可是,当2016年知识开始变现,课程和内容开始值钱。

身边许多人一夜之间,因为长期读书,知识储备多,仅仅通过一门课开始财务自由。

我曾经问《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你当时想过今天嘛?

他笑着跟我讲了个故事,他说:

我当时读书的时候,我老婆总问我,你读书有用吗?还不如多去接几个单子赚钱?


可是现在,她也不说了。


的确,他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在很多平台开课,无数人围观,现在早已经财富自由。

可是,几年前,他能想象有今天的生活吗?谁能想象呢?

我们读书时都多多少少听过一句话:又看鸡汤?读历史,你读得懂吗?你读这些有用吗?

我们总喜欢去强调有用,其实潜台词是在说,这东西能不能换成钱。

可是,生活中不仅要有用,还要有趣,还要有品,还要有梦。

不能总是问什么事情有没有用,其实活着就是会死,那么活着有用吗?


其实这个世界的变化很快,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仅会被同行的高手替代,还会被机器、人工智能替代。

所以,只有终生学习,广泛读书,拥抱可能,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淘汰。

这些年,我每天都有阅读几个小时的习惯,哪怕今天特别累,哪怕心情十分不好。

但只有这几个小时,我能脱离复杂世俗的世界,沉静在书的海洋,听到自己的声音。

只有这几个小时,我才充分的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着的。

(, 下载次数: 62)

二、 应该去读什么书呢?
我在上大学前,老师时常上课没收周围同学的书,说这是“闲书”。

有一次一位同学被没收的,是莫言的《丰乳肥臀》,当时大家都以为他看的是黄书。

直到几年后,我看完了这本“黄书”,才知道那时的大家是无知的。

什么是闲书?怎么界定?

无从考证。

但那个时候,老师为了让更多人把时间用在高考上,这么做无可厚非。

可是现在,你走入大学,走进社会,开始慢慢的明白,没人能够限制你的阅读了。

可是没人限制,反而不读了。

我上大学的时候,身边的一位兄弟在读《罗马帝国衰亡史》,我曾问过他,你读这个干嘛,有用吗?

后来有一次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老师来学校访问,我们一起陪同,他很高兴的跟对方聊到了这段历史。

老师很喜欢,还给了他一次去意大利访问的机会。

而我像个傻子一样,呆呆的听着,然后加了别人的微信,点了几个赞。

那时想起了一段古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哪本书有用,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准备,广阅读。

我另一个同学上高中时喜欢《庄子》,下课就抽时间读,大家总嘲笑他“装子”。

后来有次他找工作时看到老板桌子上放着一本《庄子》。

他就开始侃侃而谈,聊自己的看法,结果把老板聊嗨了,最后给了他一个工作。

这个故事很励志,接下来就有很多人开始读庄子。

可是,万一以后老板不喜欢庄子呢,喜欢孔子呢,喜欢老子呢?

所以,在最年轻的日子里,永远不要找人去列什么书单,因为书单这玩意,只适合他自己;

也更别相信谁谁谁给大学生的一百本书这样的文章,那样的文章和书单可以当参考,但不要当圣经。

你的生活里应该广泛阅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书单。

如果你一定要我推荐,我会这么跟你说:

读读心理学吧,因为那是人和人的关联。

读读法律吧,因为那是人和制度的关联。

读读经济学吧,因为那是任何财务的关联。

读读哲学吧,因为那是人和自己的关联。

读读文学吧,这是人和另一个世界的关联。

读读宗教吧,因为那是人和生命的关联。

……

因为关联,你才是一个更全面的人,更有内涵的人。

作者: 淡淡雨丝╭⌒╮    时间: 2017-9-12 12:08
(, 下载次数: 36)
三、应该怎么读书?
我先说两个误区,看你有没有入坑:

我相信你都入坑了,可是,这么读书正确吗?

我想说,如果你读的是小说或者是诗篇,这么读是对的。

小说就应该读的慢,要欣赏,要细致,要品味,要一页页的读。

可是如果是工具书,这么读,就大错特错。

读工具书的方法,首先应该合着书,静静思考一件事: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

主动阅读永远比被动阅读要有用。

读书是一个自己跟作者过招的过程,作者对一个内容,有着更系统的看法。

而你的看法是什么呢,你需要对比,需要思考,需要琢磨;

然后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后,再打开书,这样的阅读,事半功倍。

那么接下来,从第一页开始读嘛?

当然不是。

最先,应该看看封面、序言和目录,然后从你觉得最重要和你最需要的部分打开,这么带着目的看,效果是最好的,也最能走进内心。

接下来,想必你已经在最短的时间里,大致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了。

然后,根据自己的方式和需要,选择重要的段落一点点的读,或者选择性的跳跃。

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一定有收获。

现在,我想你知道,那些一年读几百本书的人,是怎么读书了的吧。

他们没有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也没有一页页的看,而是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自然就读的很快了。

很多人以为,读的很快会不会没效率,我想告诉你的是,读的很慢,才没效率。

我们都有过一本书读三十天,读到前面忘掉后面的经历,这样的读书,本身就是无效的。

好的作品,就是一个下午,从头到尾的不间断的读完一大半。

比如《活着》,比如《我不是潘金莲》,你都可以找个咖啡厅,一个安静的角落,很快的看完,而你也不会觉得自己注意力不集中。

相反,你一天看一点,看了一个月,才是无效的阅读。

最后,一本书一定不要超过7天,读完后,要去做笔记,第二遍去读笔记部分,要记得,只有第二遍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

(, 下载次数: 26)
四、读书后续的工作
在第一遍读书后,想必你的书上已经堆满了笔记。

接下来,你一定要准备第二次阅读,第二次阅读往往比第一次阅读更有用处。

其实,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甚至同一篇文章,感受都远远的不同。

比如我们小时候读鲁迅,都只知道去背诵,去理解第三段第二行为什么鲁迅说这句话。

可是,现在再读鲁迅,我们开始明白:

每个时代都有人血馒头,祥林嫂遭人烦,阿Q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孔乙己的悲哀是每个年代的写照;

而每个年代,都有自己不认识的闰土,和回不去的故乡。


这样做的原因,是看看你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识,能写出多少话,以及对自己的状态有多少改变和帮助。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一两本你很难看出人的区别。

当书读多了,开始活学活用了,开始融化在血液了,精进成行动了,书也就起作用了。

爱因斯坦说过:当你把学校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知识和认知,一定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毫无疑问。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