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标题: 英国:一节给3岁孩子设计的自然课,我受益匪浅 [打印本页]
作者: 寒雨潇风 时间: 2016-5-14 10:49
标题: 英国:一节给3岁孩子设计的自然课,我受益匪浅
本帖最后由 寒雨潇风 于 2016-5-14 10:51 编辑
文/图:大卫吉娜
在英国,每个郡都有管辖下的乡村公园,这是英国典型家庭(有2-3个孩子,外加狗狗)生活的一部分,很便利地接触自然,享受乡土气息,更重要的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孩子们学习大自然中的事物创作了机会。孩子们非常喜欢这里的自然课,课程通过实地观察,用启发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认识自然,并动手创造自然中的事物。
双胞胎奥利和查理最喜欢的一个课程叫作‘Natural Tots’ (Tots 指toddler,本词在中文中没有直接对译,英文特指1.5-3岁的孩子),顾名思义,这个课程是专为1.5-3岁的孩子设计的自然课。虽说是为这么小孩子设计的课程,可我这个当妈也觉得受益匪浅。与其说是学习新知识,不如说是学习新思维,这种思维开启了我对周围事物好奇心与爱心,是我在接受了这么多年教育所迷失的东西。
以下这节课叫作“小鸟的家”,一起和孩子上节生动的自然课吧!
在等待所有的小朋友到齐时,先来给这些可爱的植物图上颜**!查理拿起绿色蜡笔,正在给树上色呢!
开始上课了,老师手里拿着一个鸟巢说:“这是小鸟的家,看它们多能干,可以编织出如此坚固的小家。小家有用树枝塔起的框架,也要有舒适床垫。请小朋友想想什么材料可以做舒适的床垫呢?”当然这个问题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困难的,我也在自问:“是用些干草吗?”这时老师拿起几只羽毛,让小朋友传递,并放在脸上感受。老师接着说:“很轻很柔软。做床垫应该很温暖舒适。”
下面就是实地考察了,老师布置了功课,1)每个小朋友要用袋子收集做鸟巢的材料,2)寻找鸟巢,3)搭建鸟巢,4)由于刚进入三月,所以要尽量寻找春的气息。功课布置好,全体出动啦!
小朋友都在很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拣树枝并不困难,可是做床垫的羽毛在哪里里啊,这时老师走来拾起夹在绿草中间一些有些发黄的东西说:“这叫作苔藓,摸一下很柔软吧,其实苔藓也是做小鸟床垫好材料。”
“看,找到鸟巢了!。。。哇,那个鸟巢好高呦!”小朋友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
“快来看,这是初春的嫩芽,还有这草,绿得如此丰厚,这都是春的气息啊!”老师解释到。
一路上,小朋友总是能发现些新鲜事,“这是什么?怎么粘在手上和衣服上就掉不下来了?”原来这是一种带有小刺的种子,是小牛蒡的同类,碰到我们的衣服上会粘上,碰到带毛的动物也会粘上,当动物走动时,又会脱落,就这样种子被传播开 来 了。
“这怎么有个洞?”原来是兔兔的家。
作者: 寒雨潇风 时间: 2016-5-14 10:49
这时老师把大家号召在一起,要求做一个大大的“鸟巢”,而小朋友们就是可爱的小鸟哦。妈妈们先用大树枝建起围墙,然后把干树叶放在其中当床垫,大功告成,可爱的“小鸟们”可以“回家”了。
现在要小朋友要动手完成作业了,用捡到的树枝和苔藓给小鸟建个家。
室外功课完成,大家打道回府。看到老师准备的茶点,孩子本以为可以休息了,没想老师又提出新挑战。“离复活节不远了,小朋友是不是应该再给小鸡做个家呢?”小鸡和鸡蛋是复活节的主要象征物,代表着生命的复苏。看看我们的鸡巢,在温暖舒适的羽毛下,还有鸡蛋哦。
三月真是个忙碌的季节,最后小朋友要为即将到来的英**亲节制作花朵,而这花就是喇叭水仙,是代表春天的花。
最后的最后,小朋友们终于在辛苦的劳动后等到了茶点,本想着课程结束了,大家可以聊天讨论,没想到,老师开始"上课了",她拿出不同种类的鸟巢,向大家介绍不同的鸟类都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照片中显示了黑鸟,苍头燕雀,家燕,大山雀,鹪,花衣鹡鸰等鸟类的不同建筑。
课后感悟:
回到家后我特意看了下自家花园的草坪,果然绿盈盈的草叶间夹杂着黄融融的苔藓。晚上我装出一副博学多才的样子问丈夫是否知道绿草中黄融融的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他笑着说:“你没注意到每天早晨鸟儿都飞到我家花园,用嘴叼起苔藓来做巢?”想炫耀却没得逞的我觉得很幼稚,看来这是一个普遍常识。先不说我对于自然知识的掌握,我的大脑中对于日常接触到的自然根本没有感知,看着鸟在飞,草再长,觉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没有想过其中的奥妙,当然更不会想到不同鸟类的建筑风格。
在我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自然界的事物,但我的大脑不会过多处理信息,所以我不会产生疑问,更不要说有怎样的情怀。这么多年来,我所接受的教育是做题,考试,拿学位,应该说我的数理化基础还可以,但这够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保护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已把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到意识日程,但是如果我们对于自然界没有一定的认知和情怀又怎样在事业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呢?
如果我们只把保护自然环境当任务,却没有主观的感情,动力又何在?有一次,和儿子提起出去露营,儿子却关切地说:“妈妈,我们把小鸟的家也带上吧!”看来儿子用心了,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够想到鸟儿的家,也知道这个家的建设需要树枝和苔藓,难道我们不该反思吗?
自从离职后,我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同时深刻研究英国的早教系统。不光是对自然的认知,英式的早期教育为孩子的人生打开了无数窗口。这个窗口不是大量知识的灌输,而是在尽情玩耍和参与中领悟事情,培养好奇心,爱心和探索精神。
这是一种思维模式和人格修养的培养,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孩子成长的地基建好,为将来在学校系统学习各类知识打好基础。如果地基没打好,甚至没有打,将来的知识掌握的再好,也是会有欠缺的。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