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标题: 学区房 何去何从? [打印本页]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5 12:29
标题: 学区房 何去何从?
【转】中国将历史性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9日首次写入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
为期4天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今后五年,中国将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分析人士预测,2020年之前,中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90%以上。届时,中国将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这一指标上,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11年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项贤明说,从“基本普及”到“普及”,表明了中共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实施决心。“普及”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实,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农村偏远地区。
中国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达86.5%,接近达成目标。
中国的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成人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2014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28.9万人,在校生1802.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796.6万人,在校生2400.5万人。
中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
分析人士指出,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加快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的任务,这是继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之后,中国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的又一重大举措。
项贤明说,此次全会公报再次强调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并且去掉了“农村”这一定语,这表明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惠及近2000万在校生,已涵盖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总人口的近一半。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这种提法尚属首次。
分析人士指出,“率先”这一提法表明,中国或将免除学杂费推广至全国范围内的普通高中,加上先期推进的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中国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免除学杂费。
项贤明说,“免除学杂费”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将推动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普通高中教育,极大提高贫困家庭孩子的高中入学率,从而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高层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但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实。当前虽然中国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率仍然较高。
项贤明认为,中国应在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同时,稳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真正做到“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家说,学区房将何去何从?
我孩子才2岁,结合自身考虑,我认为学区房对我来说没有很大的意义,至少小学的学区对我来说非常不感兴趣。为什么呢?
1我认为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将进一步均衡,差距将进一步减少。再说不让择校只是一个政策,现在计划生育国策都放开二胎了,更何况是一个地方性规定了。
2虽说这高中阶段包括了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但从长久来看,我孩子上高中时那是十五五和十六五规划的时候了,十年以后什么政策,真不好说。但我估计,在普及学历的情况下(这是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指标),大学生比例肯定是要升高的,高中会变成12年义务教育我觉得很有可能,普通高中的升学比例估计也将进一步升高。
反正我觉得70后的这一代全都是坑,该享受的没趟上,福利分房没有了要买商品房,现在不让择校又赶上了,要买学区房。70后这一代是和房干上了。偏偏房子又是最贵的商品之一。 呵呵,无数的坑啊!
作者: 吐噜噜的笑脸 时间: 2015-11-5 14:10
学区房要根据各个地方情况来看的,烟台目前教育资源分配还算可以,还有很多地方教育资源差别好大的,学区房短期内还是有市场的
作者: 海鲜迷 时间: 2015-11-5 16: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6 18:37
禁止择校是为了避免权力寻租,择校费是明面上的,私底下还得送礼找关系。越没关系,付出的代价越大。另外禁止择校也不是地方政策。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6 18:40
在你看空的2012年,一二中周围的学区房只有9000-10000元,而现在均价在1.3-1.4万元。 教育均衡喊了几十年了,结果呢?全世界都没能解决的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6 18:50
问题,我们同样也难解决。即便是世界第一的美国也存在所谓的好学校的学区房,虽然不需要拥有产权,但房价和租金是普通学校的几倍。 等我们孩子长大,大学教育早已普及,大学生当服务员也不会稀奇,想要保证孩子的竞争力,就得考研考博。为什么学区房这么火,就是因为家长不想拿孩子的前途和命运赌这个喊了几十年的教育均衡。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8 18:23
看了微信发的延迟退休方案,又是从70后开始延迟退休。咱们70后这一代怎么全是坑啊!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8 18:48
你总是看微观,我是谈论的是宏观。你没看到2012发了多少货币,4万亿的房地产刺激,把实体经济变成现在这样,实体经济不挣钱,转型去买房,都去开投资公司,国家经济靠什么发展?靠什么持续发展?还靠炒房?等房子炒到3万,大家都卖了移民出国?太天真了吧!
2015年估计GDP7%左右,CPI 2-3%,今年买房赚了吗?
我说2015年短期内楼市走不出低谷,将长期低迷下去,房地产已经失去了投资属性。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8 21:07
2012 年烟台市职工社会年平均工资为 41303 元,月平均工资 为 3441.91 元
2014 年烟台市职工社会年平均工资为 52582 元,月平均工资 为4381.83 元
2015年的数据还没出来 按照以往比较低的年份的增长率10%计算 2015年月平均工资预计为4820元 三年平均收入增长40% 年均13%
四万亿不仅仅反映在房价上 也反映在工资 物价水平上
且不算有眼光的 按照平均水平计算 房租年收益率3.5% 一年期基准利率降到1.5% 某宝降到2.8%
是亏是赚?
当然 如果有眼光的话 房租收益可以达到4.5—5.5% 可以和保本理财 国债对比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9 09:41
且不算有眼光的 按照平均水平计算 房租年收益率3.5% 一年期基准利率降到1.5% 某宝降到2.8%
是亏是赚?
莱山的房子按照现在的价格90W+10+W装修=100W的房子,月租才2000。就是一中学区,按照现在的价格,收益也就是2.8-3%。 3.5%??你有点太乐观了吧!又拿个例说事。
平安 一年期期理财8%,我嫌时间太长。买的浦发银行周周盈,想取钱每周二都能提取,年利化5%。没有任何税费,也不需要装修钱。所得的就是收益。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10 11:27
投资收租的房产 没有买那么大面积的 面积以30-60平为宜 面积越小 租金收益率越高 一般可以做到4-6%之间
大面积的房产看的是潜力 博的是房价上涨 租金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趁着房地产低迷的时期 狠狠的砍价 买到比市场价低10% 甚至低20%的二手房 不是不可能 趁着低点买入低于市场价的房子 持有出租数年 摊薄交易税费 择高位卖出 这才是投资之道
世间万物总是在变化 房产也是一样 即便是再好的新房 也只有10年 最多15年的青春期 青春期之后小区设备老化 设计理念滞后等等因素就凸显出来 价格上的表现就是房价滞涨 甚至有所下跌
我只看好芝罘区的原因 就是供需相对均衡 空置率相对较低 价格比较平稳 莱山区 开发区的某些区域二手房的空置率都很高 何况新建楼盘还在不断的盖 价格也不高 抢占了相当一部分二手房的消费群体 投资这些区域的房子难出手 利润空间也被挤压殆尽 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属于纯粹的消费品
参照国外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 中国的房产投资还有十年到十五年的光景(城市化基本结束) 届时租售比会慢慢回到合理的区间 投资利润只有房租收益(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除去税和维护成本 每年的房租收益率在5%左右)
以我个人而言 所投资的房子都是拥有较好的学区的房产
一年来 德新街二中学区 去年10月成交 资金回报率10%(房价上涨)+3%(房租)=13%
南大街新建高层小户型 今年划入二中学区价格大幅上涨 当初是2成首付 相当于四倍杠杆 房租收益6.8% 今年的资金回报率80%
最差的是黄务的新三中学区 面积较大 没有装修 一直空置 资金平均年回报率也有15% 新三中高中部已经迁入 明年初中部全部迁入 未来几年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的上涨
股票这一年也有100%的回报率 钱太少 忽略不计
未来几年 准备把零散的小资金投入P2P(10-12%)和股市(无法估计) 做一些高风险的投资
另外我发现一个更好的房产投资渠道 资金回报率每年在5%左右 空置期极短 而且每年房租涨幅比普通住宅要高的多 不需要装修 不需要家具家电 不排除未来几年卖掉新三中学区房 投到这个渠道
我所知道的炒房客通过各种手段 提高房产的附加值 售价比普通的房子要高不少 利润也高得多 房地产投资是个很复杂的事 其中的技巧千千万轻易的否定或者过度的吹捧 都是不合适的 客观是判断问题的基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才能做好投资
作者: 奔跑的小猪 时间: 2015-11-10 21:19
衷心关注中!!
作者: shuimu201 时间: 2015-11-15 21:58
很好!!!!!!!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18 15:16
另外给你个建议,P2P千万别玩,弄不好本都没有了。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18 15:42
按照小康社会建设标准:第8条 大学入学率20%。目前我国大学入学率为11%。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力度的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我国大学入学率到2015年可以达到15%,到2020年有可能超过20%,达到25%。
也就是说到2020年,大学生录取率会大幅攀升,普通高中录取率也将随之提高。
所以,到2020年孩子才上小学的家长,现在就未雨绸缪准备学区,我觉得的真没必要。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阶段,成绩只是一方面;从现在起5年后,各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拉近或持平;从现在看,初中是发力点,中考分数决定了通往大学的路,但等你们孩子上高中那是十多年以后的事情,按照现在国家教育发展的幅度,那时高中教育应该是普及的,甚至是义务教育了,高中考大学才是大的门槛,你能知道十几年以后是烟台几中录取率高,是私立高中好还是公立的好呢?很多未知。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18 15:59
想要保证孩子的竞争力,就得考研考博。我不大赞同!学历能代表什么?难道没有博士给研究生打工,研究生给大学生打工的吗?
没有头等的学区房,孩子学习就不行了吗?
你太强调外因了。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18 19:12
小钱可以冒风险
大钱一定要稳
不同的资金量 投资思路是不同的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19 10:07
本帖最后由 yththt 于 2015-11-19 10:19 编辑
呵呵 。
你想把小资金投入P2P(10-12%),想想现在这个形势,哪有资金能敢保15%-30%的利润?
我给你分析一下:
年15%收益=给你12%,加上 3-5%的运营成本,人家不挣钱了?
如果每年25%收益=给你12%+3%运营+10%公司赚的,五五分成,这个比例才有人干
但你想过没,敢保25%-30%收益的投资,这么好的项目,他还差你这点小钱?
能保证那么大利润的,我想大多数无非就是旁氏骗局,拿着下家的钱补上一家的。
我觉得,即便是把钱放在本地的投资公司,也比放在网上这些看不到摸不到的网上P2P公司靠谱点,利润还高。
真的,小钱也是钱啊,投资需谨慎!
你还是回去抄你的房靠谱点。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19 11:23
本帖最后由 mikewolf13 于 2015-11-19 12:02 编辑
学历和能力不是对等的 学历高只能证明会学习 能力高说明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好
好学校教给学生的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成绩并没有那么重要
古语云 名师出高徒 既然是名校 自然有好的原因 进了好学校并不见得学习成绩好 但成绩好的几率总是要大于差学校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的状态下 也是无奈之举
但凡买学区房的家长 无非就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平台罢了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19 12:00
回报历来和风险都是成正比的 看个人的承受能力了 这十年来赔赚我都经历过 就现阶段来说 对一个行业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 我是不会进的
就像当初4500点以上一头扎进股市的人 在我看来明摆着都是进去送钱的 股市不降到2500点以下 我是不会进去的
我个人只喜欢抄底 最好是超跌 从不愿追高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24 08:35
开始认识比较到位,但最后又在强调外因。
“学区”,我觉得十年或者五年后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话题。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24 15:57
各国都有学区房,模块大相径庭
美国的学区房都是有学区划分的,学龄儿童一般按照所住地区,到相应的学区上学,以就近为主。居民只要在相关的学区网站上,输入自家的地址,学区网站就会显示对应的中小学校名和地址。
由于美国“就近入学”政策十分宽松,所以在家长有特别要求的时候,也可以在两个学区之间跨校报名,前提是该校还有空余名额。转学手续也较为简单,居民们只要得到两个学区的准许,一般就可以实现跨学区就读。
每年,各学区都要对所属学校的情况,向居民公布一份报告,包括学校环境、学生出勤率、学生的州际会考成绩排名等。也就是这样一份报告,通常被家长用做评价学校好坏以及是否送孩子上学的标准。这样一来,好的“学区房”自然水涨船高。
例如,西海岸洛杉矶排名第一的圣马力诺学区,没有公寓,只有独立房。该地区一栋独立房最低价已经炒到200万美元一套。而同样一栋三居室带车库游泳池的独立房在相隔5英里以外的天普市只需50万美元。周边相邻学区环境更逊色的城市,一栋同样面积的房子价格更加低廉。离圣马力诺不远的华裔居民集中的亚凯迪亚市,也是排在前五的优质学区。该市一栋两室一厅两卫的公寓售价至少要40万美元。
美国学区的最大特点是,地方学区的经费,主要来自这一地区的居民所缴纳的地产税和部分商业税。也就是说,只要你在当地拥有房地产,无论一个家庭有没有学龄孩子,这笔税都必须缴,终生不能免除。美国地产税各州各城市不尽相同,全国平均为房价的1.4%左右。这部分税收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会用在学校教育和公共设施方面。
据了解,大多数的美国的民众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负担。因为,他们认为,本地能拥有一所好学校是一种骄傲,也是他们房屋保值的重要保障。房价高,征收的地产税相对高,学校就有能力招聘好的老师和增加设施,提高质量,又会促进本区的房屋保值程度,形成良性循环。总的来说,热衷于教育事业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没有学区房的外学区家长也不用担心有好学校不能上。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的,都可以申请入当地学校:
一、在该学区范围内居住并且拥有房产的所有权者。家长前往学区办公室帮助小孩入学登记时,除了需要提供水、电、煤气证明之外,还需向工作人员保证在一星期五天的上学时间内,小孩都住在该学区范围内。
二、如果没有在学区内置业,也可以通过租房的办法来实现“就近入学”,只要注册时携带租房合约及证明在该处居住的各种账单即可。
三、如果安排小孩在该学区内寄宿于他人家中,也可邀请该房屋拥有者作为小孩监护人,经过一定申请程序后办理入学手续。
英国:学校高10分,房价贵5860英镑
英国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实行的是居民区分片招收学生的政策,方便学生们就近入学。但是,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或者是一些历史原因,学校教学水平差距很大,相应地也就出现了“跨区报考”的问题。在英国公立学校中的一些好学校,一个位置会有11个学生报考。
英国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度,丝毫不亚于中国的家长,学区房则成为了重中之重。因为某些地区,“供远远小于求”,就造成了房价暴涨。这种现象也直接造成了富人家的孩子才能在好学校上学,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只能去偏远、相对较差的学校就读。
英国大型房屋按揭贷款机构Nationwide的一项调查系统比较了英国各地公立小学的平均考分和周边房价。该调查发现,学校的标准成绩考试(sats)分数每提高10分,周围住房的售价就会增高3.3%,也就是5860英镑。
为了抑制这种现象,英国教育部也相应做出了政策上的调整。
2010年,英国政府提出名为“公平能力分组”的招生政策,即11岁的小学毕业生申请初中时,通过智商测试被分成7个或9个能力组。在初中进行招生时,学校会给每个能力组分配相同的名额,不问居住地。
2011年5月,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英国教育部又规定:学校将按照家庭收入来挑选学生,优先照顾年收入为1.6万英镑以下贫困家庭的子女。并且,凡是接受了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校,将得到每个学生430英镑的额外补贴。
德国:好学校,家长“造”
在德国,学校只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就近和先登记者先入学,并无重点非重点之别,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差不大,也没有可供学生和家长参考的任何排名。不过,要是认为德国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即使在这样公平的体制中,家长们还是要“挑三拣四”一番。
原来,虽然说德国学校里的资源差别并不明显,但是家长们还是对社区环境有所挑剔。他们认为,好的社区环境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那些属于社会中上层人士居住的居民区,自然是房价最高的地方。家长们看重的显然是小孩子能与同样出身在相对素质较高家庭的孩子共同成长的环境,所以到了孩子上学的年纪,宁愿搬家,也要找到最好的环境给孩子居住。
当然,有的时候,也不能完全听别人的。“口碑效应”也不一定完全准确,所以,德国的家长更愿意花时间,观察一下心仪的学校。
有些家长甚至在调查学校的时候,总结了一套经验:德国各个学校每年都至少会提供一次开放日,供人们去参观甚至听课,亲身感受学校的综合质量。如果不能进学校亲自考察,可以退而求其次守在学校旁边,等学生放学后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举止,这样大概就能间接判断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
不过,各个学校却并没有为入学设置明确的量化标准和硬性指标,在接受申请的时候会看看学生以前的成绩单,过去几年在学校的表现,然后还会进行面试,之后就可以入学了,入学并不涉及任何赞助费之类的费用。
加拿大:就近入学,只有公立有
加拿大和德国一样,也是公立和私立学校并存,“就近入学”政策只对公立学校有效。
在加拿大,所有的居住区都是有相应的学区划分的,在大学前的阶段都实施严格的学区制。即使碰到一个学区里不止一所学校的情况,孩子也只能选择距离自己住处最近的一所,学校方面也会严格审查,决定录取次序。
然而,这一平衡到高中阶段就会被打破。因为加拿大的高考制度不同,学生在高中三年内的考试成绩都会被纳入评估范畴,稍有松懈便可能与名牌大学无缘。因此,在好的公立高中所在的学区内,房价会高出周边同类住宅一倍甚至几倍,尤其是在多伦多、温哥华等这些大城市,这种现象更是司空见惯。
因此,即使是两所一模一样的房子,就因为所在学区的好坏差异造成的价格差可能达到一倍以上。同美国一样,加拿大的学区很容易和富人区挂钩,因为在加拿大每个社区的教育质量是由社区居民买单的。在加拿大买房每年要缴1%-3%的物业税,比较好的学区一般物业税也会比较贵。
地方政府基本会将这些物业税投入在学校和公共设施上。在部分城市,有些纯居住区的学区居民还要缴纳额外的学区费,因为这些高级住宅区内没有大型的商业和企业,居民就要多承担一些教育经费;有些社区有企业和大商场,居民所要付出的费用就少得多了。
为了遏制炒“学区房”的现象,许多加拿大城市都采取了对“学区房”征收更高地税的措施,但反而没有起到积极效果,房价不降反升。
作者: mikewolf13 时间: 2015-11-24 16:09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绝对的公平 自然不可能有绝对的均衡
无论是教育均衡还是医疗均衡 都喊了几十年了 结果怎么样 显而易见
即便是大锅饭时代 资源的配资也没有均衡过 何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作者: yththt 时间: 2015-11-29 13:54
你没到国外住过,我也没到国外住过。你说的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真实性,可靠性有几成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看了众多美剧,比如绿箭侠,有钱人住的是庄园、别墅,而层次比较低一点的(电视里叫平民窟)则是高楼林立。
最近看新闻,中国买房团到国外投资买房,把当地的房价炒起来了,人家国外不干了。又要罚款,还要抓人的。呵呵这就是国外
欢迎光临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http://www.yt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