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外国人说中文的时候提到“窦娥冤”……她要是把这个词读成“dòu é yuán”,我们基本上还是听得懂的,甚至谈不上需要什么猜测(这相当于我们中国人讲英语(课程)有“口音”);她要是把这个词读成“ kòu é yuān”,我们也不一定是完全听不懂,因为根据后面 的“é yuān”,八九不离十我们还是可以猜得出来她想说的是什么,并且甚至可能宽宏大量地想“唉,这个字我小时候也读错过……”但 是如若她说的竟然是“ kòu è yuán” ——任凭我们如何“智能”也很难一下子弄明白她说的究竟是什么……
说得快与说得流利不是一回事儿。事实上,我们总是劝解学生有意识地放慢语速。而这样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建议,能够带来的效果却是惊人的:因为说得慢一点,所以就不会“来不及思考”,于是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良好地组织内容”(满分评分标准中的“ good control of basic and complex structures as appropriate”、 “well developed and coherent”,以及“relationships between ideas are clear”);另外一方面,由于说得慢一点(实际上只是“感觉慢”而非真正慢),所以,很容易做到吐字清晰,即满分评分标准中的“ clear speech”,“highly intelligible”)。(转载)